我国传统的道家道教文化尊重个人生命,有着不少养生、摄生、卫生、全生的思想和实践。我们日用而不知的“卫生”一词,其实就出自《庄子·庚桑楚》一文。“卫生者,卫全其生也”。“学生”一词则出自《庄子·达生》,本意则指的是如何学习养生。道家道教养生文化一开始就将“生命的防卫”,即预防保卫生命,作为其卫生思想的出发点。与“卫生”相对的是“伤生”。将“医生”,也就是疾病的治疗作为防卫预防失败后不得已的选择,即使“医生”,也是将医作为保卫生命的手段,以保真固元作为医生的具体策略,自觉地避免但求眼前一时维持却损伤本源、治好了病却透支生命的行为。
正如唐代著名道医孙思邈所说:“人命至重,有贵千金”。本着救苍生于水火的教义,中国道教义不容辞地从事救死扶伤的防治瘟疫的工作,设立义仓,赠医施药,帮助人民群众通过食物、药物、符咒、锻炼、节欲、静心、养性等方式来预防治疗瘟疫,维护健康,延长寿命。在疫情日益蔓延的今天,回顾道家道教传统智慧在极为有限的客观环境下,是如何认识和防治瘟疫的?也许对我们今人是稍稍有一些启示的。
一、瘟疫是如何产生的?
在古代科学技术较为有限的条件下,道教对瘟疫的认识,必然是有其局限性的,但中国道教在智慧这一层次上对瘟疫的认识,则值得今人思考。
01.瘟疫发生于环境变迁的时间段
道教养生文化认为瘟疫发生于“天文地理”异常的时间段,也就是说瘟疫是大的天文、气候异常与具体地域的情况结合的产物。
从大时点上说,道教认为人同万物一样,是生于天地之间的普通一员,受到四时变化的影响。《淮南子》明确指出:“不明天地四时,则不知所避讳”。不明天地四时的变化,就不知道该避讳些什么,就会导致疫病产生。道教古语有云:“愁难过猪鼠年,甲子丰收庚子乱。”鼠作为子首,是12年间天文地理,阴阳环境大变迁、大调整的时期。“一日时辰子为首,十二生肖鼠占头。”正如人需要在子时之前像鼠窝起来休养一般,鼠年人体的正气更加虚弱,需要真正的大休息,大调养。道教经典《太平经》认为:“天地病之,故使人亦病之。人无病,即天无病也,人半病之,即天半病之,人悉大小有病,即天悉病之矣。”天地之间自然情况的反常,是瘟疫四起的根本原因。天地之病原因是什么呢?该书中指出:“天文地理乱则天地病矣。”“非其时而有其气”是瘟疫产生的重要自然环境。
从小时点上来说,节者,劫也。其实需要除掉的夕也好,需要躲过的年也好,都是瘟疫的某种形象化说法。这表明了古人对于冬春之际,天地环境变化较为剧烈的时间段,人体较为虚弱,瘟疫容易横行的担忧和应对。在中国古代,人们则常用炮竹吓走常常沾染了病毒的野生动物,促使他们远离人群,避免疫病传播到人群之中。东汉医圣张仲景更是将中药材包在面皮之中,趁热分发给大众食用,以强身防疫病,这种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创造性的药丸,俗称“饺子”。有的地区饮用中药炮制的屠苏酒驱散疫病。这些都已经成为一种中华民族习以为常的民俗现象。
天地四时的变化,必然带来气候的反常。从气候上说,《抱朴子》中说:“经瘟疫则不畏,遇急难则隐形。”一个瘟字就体现了古人注意到疫病与温度的紧密关联。在此次瘟疫中,就笔者亲身经历的广州地区而言,下半年以来就绝少雨水,湿度一度低于中国的西北地区,成为一个反常的暖冬。这种气候下,人燥则上气过盛,下水不足,中间湿气有余。腊月当中,天时以太阳寒水主气,寒邪为主。在又燥又寒的天气下,不少人形成了上热、中湿、下寒的症状。正如《黄帝内经·素问》所说:“热病生于上,清病生于下,寒热凌犯而争于中,民病咳喘……”使得以咳嗽、肺炎为主的疫病更加容易受到扩散。
值得警醒的是随着四时的变化,立春之后,春温到来。“冬伤于寒,春必温病。”(《黄帝内经》)这种寒病正在慢慢向着温病的方向发展。
从天人关系来说,瘟疫不仅因为气候环境的异常,也源于人与自然关系的不和谐。《太平经》指出,天地与人同为自然界中的一部分,必须要互相尊重、和谐共处。不重视保护天地自然,就会产生“天地不和,阴阳错谬,灾及万民”的结果,这体现出道教朴素的环境保护思想。这次疫情与野生动物保护的不力也存在密切的关系。因此,道教这种朴素的思想也是有其一定道理的。
02.瘟疫广泛蔓延则是阴阳失衡的结果
道教养生文化还认为瘟疫广泛蔓延则是阴阳失衡的结果。上文提到此次时疫病具体来说是人身寒湿的结果。而这种寒湿体现在人身的阴阳上,则表现为阳生的人生,阴实则人亡。归根到底,阴阳失衡是疫病在人体得以存在传播的根源。此次的寒湿以损伤阳气为主,因此在生活中保存阳气,避免滥用抗生素等大寒之物,防止寒凉、湿黏就成为“卫生”的重中之重。
《道德经》认为“万物抱阴而负阳,冲气以为和。”天地万生万物都无非是阴阳和合的产物。见天地,见阴阳,见众生。
“正气存焉,邪不可干”。善待你的身体,让他恢复应有的功能,才是正道。一切外邪的侵入,必定是内部阴阳失衡的产物。道教认为对待病毒最好的办法是敬而远之,只要通过针灸药石很好地调节好自身的阴阳,就能把病毒请出体外即是胜利,从而做到以不变应万变。道教认为“大道至简”,最原始的最简单的办法,往往最实用,最有出奇之功。“万物相生相克,无下则无上”,“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病毒生于天地之间,必然受到天地之间自然之物的克制。事实证明,中草药就是克制病毒的天然武器库,具有建功推进,不易反复,毒副作用较小的特点。正如《道德经》所说:“万物并作,吾以观复。”实践证明,在非典和新冠疫情的防治中,运用这种传统的和合思维为基础,以中草药这种最小的经济成本治疗方式,取得了独特的疗效,并避免了后遗症的广泛发生。
病毒与人的斗争,也是一对阴阳。病毒的最大利益是更多地生存繁衍,人体新作为他的宿主,它如果依旧拿对待动物的那一套对付人类,造成宿主大量、快速死亡的同时也必然消灭了自己。阴阳破坏,同归于尽。因此,随着人类防控的提高,降低毒性,适应人体,则成为病毒的最优选择。有的病患在发病前期,在没有明显发病症状情况下,会传染别人,这就是病毒的狡猾之处。现在人和病毒的关系,就像是两个武林高手对峙,谁憋不住,谁先露头就先被打倒。沉住气,坚持住,就是胜利。因此,左窜右跳,于事无益。问题的关键是在这几个月内保持健康的生活,提高免疫力,以静制动,以不变应万变。
道教还认为,疫病的产生在于人体阴阳失衡,而疫病的广泛传播开来,则与社会治理的阴阳失衡不无关系。在政治社会领域,道教经典《太平经》将阴阳归结为“阳,君道也。阴,臣道也。”正如其所说:“阴气胜阳,下欺上,鬼神邪物大兴,而昼行人道,疾疫不绝……”道教带着强烈的社会现实批判色彩,指出“为臣者”欺骗“为君者”,“臣下”瞒“君上”的社会政治不和谐状态的结果就是鬼神妖邪大兴到白日之间就敢于横行人间的地步,最终导致疾病瘟疫绵绵不绝。
如果说人体或社会的阴阳失衡有一定中医学或政治学的道理,那么道教提出的一些因果报应,瘟神、瘟鬼行瘟的说法,在今人看来无疑是荒诞的,也是需要放在古代的具体环境中去看待的。今时今日,我们受到科学教育的唯物主义者都知道世界上哪里会有什么“鬼物妖邪”会在人间白昼横行,造成瘟疫总是不绝的现象呢?然而,回到具体历史时空,我们就能发现道教的说法具有一定的现实合理性。
我们知道,很多疾病的产生是受到一定心理因素影响的。在古代,鬼神思想较为浓厚的环境中,群众普遍有着一些迷信思想。在毫无准备之下,群众突然发现自己传染上疫病之后往往疑神疑鬼地带有一些负面的情绪。如果通过某种方式,将并不存在的传播瘟疫的“鬼神”作为靶子进行诅咒谩骂,其实帮助人民群众宣泄心中的不满情绪,又不至于社会秩序的混乱。而将所谓的传播瘟疫的“鬼怪”画成符箓吞服,其实也起到一些心理疏导的作用。当然,符箓本身所用的墨水与纸张,本就是由中药材制成,有一定的疗效。
愤怒、贪婪、恐惧、哀伤清理干净之后,患者的心理更容易得到平复和接受。因此,对于道教的符咒之术,我们不妨看做中国道教医学神道设教,进行心理疏导,让患者梳理负面情绪,重拾信心的一种原始朴素的有效方式。
03.瘟疫的直接原因是外界疠气与人体正气博弈的结果
现代科学证实瘟疫的直接原因是新型冠状病毒的传染结果。其实,早在东晋时代的《肘后备急方》有关记载中也表明道医葛洪已经清醒地认识到:瘟疫不是鬼神引起的,而是中了外界的疠气的结果。什么是疠气?王充的《论衡》在论疠时说:“温气疫疠,千户灭门。”隋代巢元方所著的《诸病源候论》,书中认为疫疠乃“人感乖戾之气而生病,则病气转相染易,乃至灭门,延及外人。”突出了瘟疫的传染特性。在缺乏科学仪器的古代,葛洪的认识已经算得上一种十分难得的成就。值得一提的是,葛洪运用青蒿治疗疟疾的办法,则在现代被屠呦呦借鉴研发出抗疟原虫成分的“青蒿素”,并因此获得2015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
那外界疠气是否必然地导致人生疫病呢?《黄帝内经·素问》里说:“阳者卫外而为固也”。正如上文所说,在道教看来,疫病不过是人体正气与疠气博弈的结果。道教非常重视人体内正气的作用,正气强大,自然能够起到“可以去瘟疫”的结果(《千金翼方》)。正气可分为元气,宗气,营气,卫气,中气五气,这些统称阳气。如何壮大自己的正气呢?道教有着不少的内炼养生的办法,非常适合中国人的体质和生存环境。
二、对个人养护的启示
以上我们分析了道教养生文化中瘟疫产生、防治的思路,那么对于我们一般人来说,如何采取针对性的措施来也就十分清晰了。
1、 避免寒湿
饮食要避免寒凉,食用温热饮食。按时起居休息,顺应天时,近日多早睡晚起,避免熬夜。艾灸:一些简单的治疗方法可以试用,如艾灸神阙、关元、气海、胃脘、足三里等,可以温阳散寒除湿,调理脾胃,提高机体的免疫功能。
泡脚,是对驱寒、散湿、助眠极为有效的方法。《黄帝内经》有记载:“寒气升,泡脚驱寒,消百病。” 人体脚上有6条主要的经络,包括三条阳经的终止点和三条阴经的起始点。泡脚,就等于刺激了这六条最主要的经络,尤其适合体内有寒、手脚冰凉、睡眠不好的人。
有条件的可以加泡脚方:杜仲30-45g、川断30-45g、当归15-20g、炙黄芪30-45g、藿香15-30g、生姜15-20g。用法:加水2000ml,水煎45分钟,取汁,入桶中足浴。每天两次,每次30分钟,以全身微微汗出为度。
尤其需要再三提醒的是,青霉素,抗生素,激素等寒凉或伤生之物,则应该尽量避免使用!!!抗生素对病毒无效,反而会损伤人的免疫系统,错杀有益的菌群,无异于在人体内投下了原子弹,造成菌群失调,疾病恶化。某一位眼科医生年纪轻轻不幸去世深深让人惋惜。这种的悲剧很有可能就与滥用激素、抗生素、抗病毒药物不无关系。
2、内炼养生
保持开心、乐观的心态。合理作息,避免暴饮暴食,常怀三分饥,饭吃七分饱。看书要看一些修生养性、有趣味书。不看或少看微博、股市、艰深费脑的理论著作、过于恐怖的影视作品,避免心情大起大落。“食不言,寝不语”,吃饭睡觉时尽量不要说话,保存阳气。
居家练习太极拳、五禽戏、八段锦等,避免出汗后着凉。需要指出的是太极拳等内家拳需要一定的明师指点,否则极容易走弯路。如某某太极以刚劲为主,久久为功,初学者习练则一开始容易损伤阳气,不适合现在临时学来。赵堡太极、杨式太极,节奏缓慢较适合初学者活动筋骨。当然,我们还可以练习书画、舒缓的乐器调节身心。尽量远离野生动物,更不要去为了口腹之欲伤害自然环境的生灵。
“恬淡虚无,真气从之。精神内守,病从安来。”情绪不好,长期抑郁,或是疑虑恐惧,也多有患病的。在工作中、生活中遇到的不顺心事,也要合理看待之。人生不如意十之八九,大部分是高估了自己,看错了他人。“雷泽雨露俱是天恩,喜怒哀乐皆是人生。”当遇到艰难困苦时,我们也要学会感恩和宽容那些提供违缘来磨练我们的人和事,他们耗费了自己的人生和精力,促进了我们的人格修炼。老子说:吾有三宝,一曰慈、二曰俭、三曰不为天下先。人生不妨将这些作为处理人际关系的基本原则,加以参考。这样很多心因性的基础疾病也就消于无形了,提高了抵抗力,就减少了病毒感染的机会。
3、食疗防护
药食同源,现代人大多宅居在家,没有药物使用。一些家中常见的柴米油盐酱醋茶也可以起到平凡之功。适当饮用屠苏酒、热红茶加微量的醋都具有益气温阳、祛风散寒、避除疫疬之邪的一定功效。普通人群可采用食疗方:银耳、莲子、百合、排骨、山药汤:银耳75克、百合100克、净山药50克、排骨500克、莲子数粒。以上食材净加水适量放入煲内,慢煲三小时,适量食用。虚体易感人群食疗方:红萝卜250克,马蹄250克,竹蔗500克,鲜百合150克,生黄芪30克,蜜枣4粒。以上份量适合4人饮用,可凭个人喜好加入瘦肉适量,慢煲3小时,甜食或咸食均可。已经患有普通感冒(肺炎)或肺炎易感人群可试用以下食疗方:板栗250克,瘦猪肉500克,生苡米300克,陈皮30克,盐、姜、豆豉各少许。将板栗去皮,猪肉切块,加盐等调料,加水适量,煮烂即可带汤食用。
4、熏香除晦:
病毒往往能够借助空气中的尘埃、飞沫传播,防不胜防。消毒水的办法往往只能喷在固体表面,有一定局限性。因此,使用熏香除晦的办法,能够将药效充分散发到各处,有一定辅助的功效。
抗病毒线香:榆皮粉20-35份、丁香10-30份、沉香10-30份、藿香10-30份、檀香10-30份、香附10-30份、白芷10-35份、苍术10-35份、艾叶10-35份
香囊基本方:藿香15-30g、佩兰15-30g、冰片6-9g、白芷15-30g。
上述药物制粗散,装致密小囊,随身佩戴。个人可根据基本方自制。
熏香除晦有其适用性,也有其局限性,不能完全避免病毒感染,此处仅供参考使用。仍需减少外出,必要的外出戴好口罩,注意手部的清洁卫生,尽量多躺在家为国做贡献。
5、药物预防
预防上,可用国家诊疗方案(第4版)提及的藿香正气软胶囊(或丸、水),剂量减半,芳香开窍,去除寒湿。对于双黄连等寒凉之物,则应避免使用。注意藿香正气水不能与青霉素等合用,以免发生双轮挫反应!
由于不同地区的气候、地理不同,个人的体质不同,饮食结构,生活习俗不同,因此建议使用的预防药物也各不相同,以下仅为分享一些较为专业人士的推荐,不构成医疗建议,仅供学术研究参考。
01甘肃地区
普通人群预防基本方药:
贯众9-12g、苏梗12-15g、淡豆豉3-6g、酒大黄3-6g、苍术6-9g
煎服方法:
加水500ml,水煎两次,每次30分钟,兑取200ml,不拘时服。注意酒大黄服用时也有一些禁忌,那些脾胃虚寒和血虚气弱的人群禁止服用酒大黄,另外孕妇和产妇也禁止服用酒大黄,它会对这些人群的身体恢复产生不良影响。
虚体人群预防基本方药:
生黄芪15-30g、炒白术15-30g、防风6-9g、羌活3-6g、佩兰10-15g、生姜3-6g。
煎服方法:
加水500ml,水煎两次,每次30分钟,兑取200ml,不拘时服。
02湖北地区
防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一号方:
苍术3g,金银花5g,陈皮3g,芦根2g,桑叶2g,生黄芪10g(开水泡,代茶饮,7-10天)
防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二号方:
生黄芪10g,炒白术10g,防风10g,贯众6g,金银花10g,佩兰10g,陈皮6g(煎服,每日一付,分二次,7-10天)。
03华南地区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预防凉茶处方如下:
柴胡10g 黄芪10g 薏米15g苍术10g 麦冬15g 北沙参15g生甘草10g 金银花15g 僵蚕10g蝉衣5g 大黄5g 姜黄10g以上药物10付,以水15L,煎取10L,每人每次饮200ml,每周2-3次。
以上药方通过各省的新型冠状病毒防治中医药方案不难找到。仅供大家参考使用。
(免责声明:本文中提及的药方,仅供学术研究探讨,不构成任何医疗建议。用药有风险,用须遵医嘱。)
参考文献:
[1] 《庄子》
[2] 董小锋.当前疫情防治之中医食疗
[3] 宋柏杉.我对新冠肺炎中医治疗的思考
[4] 老子《道德经》
[5]《太平经》
[6]《黄帝内经》
[7]葛洪《抱朴子》
[8]王充《论衡》
[9]巢元方《诸病源候论》
[10]孙思邈《千金方》
[11]《甘肃省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中医药防治方案(试行)》
[12] 钟南山团队开出新冠肺炎预防凉茶处方,一线医务人员反应良好http://news.ifeng.com/c/7tp1n6tpN0F
[13]尤虎.未来十年:瘟疫预测与中医预防
原文节选自“青年思想库”(公众号):道教养生文化对疫情中个人养护的启示
作者信息
邵明众
广东省团校图书馆图书管理员
西北大学中国思想文化研究所专门史专业道教
养生学方向硕士
联系邮箱:1242326937@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