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已在《少年儿童研究》杂志的刊发(2020年第七期)。
李晓欣 苏 敏 谭建光
中国志愿服务发展进入新阶段,志愿服务发展迅速并吸引各年龄段的人群参与,呈现“从青年到全民”“从社区到社会”的趋势。其中,未成年人参与志愿服务逐渐形成热潮, 也成为中小学生服务学习、体验成长的途径。习近平同志指出,“从小做起,就是要从自 己做起、从身边做起、从小事做起,一点一滴积累,养成好思想、好品德”[1]。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志愿服务成为未成年人通过实践体验培养核心价值观、提升思想道德的有效形式之一。进入2020 年,一方面是突如其来的新型冠状病毒肺炎(以下简称“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成为志愿服务最重要的内容;另一方面社会治理、乡村振兴、文明实践、扶贫攻坚等志愿服务继续推进。为此,作为长期从事志愿服务研究与推广工作的机构,广东省社工与志愿者合作促进会、广东省团校志愿服务研究中心最近连续开展两次全国性志愿服务问卷调查:第一次是2020年2月开展的“各省市志愿者参与疫情防控服务问卷调查”,第二次是2020年4月开展的“文明实践与公益小镇志愿服务问卷调查”,其中都涉及未成年人参与志愿服务的情况。
鉴于未成年人参与志愿服务对其思想道德发展、人格品质成长具有积极作用,近年来引起学术界的关注,陆续产生相关研究成 果。魏娜、王哲指出,“学生志愿服务正是全人教育的一种重要形式,可推进学生全面发展”[2]。易勇、舒婧、谢波提出,“少先队志愿服务以活动的方式,在实践中为少先队员提供了政治启蒙、道德养成和组织意识教育的重要机会”[3]。这些研究成果都强调志愿服务对未成年人教育和成长的价值,为我们提供了考察和研究的视角。
一、基本情况
两次调查均由“社志会”微信公众号发出问卷,志愿者通过网络填写回答。第一次调查共回收有效问卷9926份,其中18岁及 以下占8.64%(见表1)。第二次调查共回收有效问卷40551份,其中18岁及以下占5.05%(见表2)。全国31个省市自治区都有志愿者 填答问卷。在此,我们以“文明实践与公益小镇志愿服务问卷调查”的数据为主,结合疫情防控问卷调查的数据,对未成年人参与志愿服务的情况进行初步分析。
表1:疫情防控志愿服务问卷被调查者的年龄结构 [单选题]
表2:文明实践与公益小镇志愿服务问卷被调查者的年龄结构[单选题]
从“文明实践与公益小镇志愿服务问卷调查”数据看,未成年人志愿者中男性占43.58%,女性占56.42%;共青团员占41.77%,少先队员等占40.21%;大专及本科生占10.01%,高中与技校生等占 39.91%,初中生占38.79%,小学生及其他占10.94%;居住地在一线城市的占4.35%,在二线省会城市的占17.88%,在一、二线城市的周边地区的占35.81%,在其他地区的占41.96%。
课题组在整理和分析问卷调查数据时,聚焦两个重点:一是近年来伴随全国志愿服务发展的新动向和新趋势,未成年人参与志愿服务具有哪些新领域、新内容、新方式;二是与成年人相比较,未成年人参与志愿服务有什么区别,需要把握哪些特点。
二、主要发现
通过对调查数据的整理,课题组获得未成年人参与志愿服务的八个发现。
1.未成年人越来越主动参与志愿服务
未成年人是否参与志愿服务,取决于多方面的因素:一是社会是否具有积极倡导的氛围;二是家长是否支持乃至示范带动;三是学校是否鼓励并组织未成年人参与。在我国志愿服务发展的早期,鉴于未成年人参与的风险性、安全保障的顾虑等,对未成年人参与志愿服务没有明确给予倡导和鼓励,主要是发展成年人的志愿服务。进入 21世纪,结合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和人格全面发展的需要,借鉴国外未成年人参与志愿服务的经验(包括亲子义工、志愿家庭、学校志愿服务等),我国越来越多地倡导和鼓励未成年人参与志愿服务。从调查数据看,参与频率在逐渐增加。
未成年人在过去的一年中,参与志愿服务“每年1次”占41.04%。“每季度1次”占30.78%,“每月1 次”占19.59%(见表3)。调查表明,未成年人参与志愿服务主要是为了体验和感受,每年用一定的时间参与帮助社会、帮助他人,从而奉献爱心,服务学习。相比之下,共产党员在过去一年中参与志愿 服务的频率较高,“每月1次”选择率最高,占36.03%,“每季度1 次”占30.16%,“每周1次”占16.05%(见表4)。一方面,共产党员在志愿服务中应发挥示范带动作用,另一方面,作为成年人的党员可以更加自主灵活参与志愿服务。未成年人需要由监护人陪伴,或者征得监护人同意后参与安全有序的志愿服务,参与频率不宜太高,应该是适度参与。因此,调查数据反映了客观真实的情况。
表3:在过去一年中,未成年人参与志愿服务的频次[单选题]
表4:在过去一年中,共产党员参与志愿服务的频次[单选题]
2.未成年人参与志愿服务的动机多样化
公众参与志愿服务的动机既包括发扬崇高的友爱奉献和助人精神,也包括自我体验和充实的需求。未成年人的参与动机也呈现多样性。
从调查数据看,未成年人选择“帮助有需要的人”占70.25%,中老年人选择“帮助有需要的人”占79.40%,该项都是选择率最高的。但是,其他选项就呈现出差异性,反映不同年龄的志愿者在动机和需求上有所区别。如“锻炼自己的能力”选项,中老年人选择率是 28.63%,未成年人选择率是49.78%,未成年人的选择比例高出约21 个百分点;对于“增加社会见闻,获得和丰富自己的经验”选项,中老年人选择率是19.78%,未成年人选择率是26.62%,未成年人选择比例高出约6个百分点(见表5、表6)。通过比较分析,我们发现未成年人由于正处于学习、成长阶段,更期望在志愿服务中锻炼能力、丰富经验,从而提高适应社会生活的素质。其实,成年人与未成年人在参与志愿服务的时候,都有帮助社会人群的愿望,也有自我丰富和提升的需求,但是未成年人的自我发展需求更加强烈、 突出一些。
表5:未成年人参与志愿服务的原因[多选题]
表6:中老年人参与志愿服务的原因[多选题]
3.未成年人主要参与简便有益的志愿服务
近年来,我国志愿服务的领域越来越广泛、内容越来越多样,未成年人能够根据年龄特点选择参与简便、易行、有效、安全的志愿服务项目。
从调查数据看,未成年人参与最多的是“环境维护”服务,包括环境保洁、绿化维护、环境美化等,占56.81%;其次是扶贫帮困(为下岗职工、残疾人、老年人、失学儿童、特殊困难家庭等弱势群体提供帮扶),占31.12%(见表7)。比较发现,这两项也是成年人参与较多的服务内容,差异不是很大。但是,在另外一些选项上,成年人与未成年人的差异就比较大。如“治安维稳”服务,中老年人选择率是20.65%,未成年人选择率是7.47%,中老年人选择比例高出约13个百分点(见表8)。目前,随着平安村居建设和社会治理的推进,治安维稳志愿服务逐渐发展。但是,这项服务安全风险较高,未成年人一般情况下不宜参与,选择率较低。再如“宣传教育”服务,成年人选择率是36.62%,未成年人选择率是25.31%,中老年人选择比例高出约11个百分点。中小学生也非常积极参与宣传教育的志愿服务,但是 对于思想理论水平和政策把握要求高的服务活动,成年人特别是共产党员、共青团员就做得更多,未成年人参与少一些。这些数据的差异,提醒各部门、各组织在开展志愿服务时,要注意给未成年人提供适合其年龄特点并发挥其兴趣特长的项目。
表7:未成年人参与过的志愿服务的内容[多选题]
表8:中老年人参与过的志愿服务的内容[多选题]
4. 未成年人通过多种途径参与防疫志愿服务
面对2020年突如其来的疫情防控以及志愿服务,调查也了解了未成年人的关注和参与情况。一方面,参与和支持疫情防控是每一个人的责任,未成年人也非常积极地关注和参与;另一方面,因为新冠肺炎传染性大,要特别注意安全健康,未成年人参与服务更要注意安全有序,而不是盲目冲动。
调查发现,成年人和未成年人参与防疫志愿服务的渠道差异较大,也反映出未成年人社会动员的不同渠道。对于“响应党政部门工作”的选项,成年人选择率是68.51%,未成年人选择率是34.62%。这就反映出成年人参与防疫服务更多的是出于职责和责任,未成年人拥有较多自主性、灵活性。对于“工作单位组织”选项,成年人选择率是54.71%,未成年人选择率是8.97%(见表9、表10)。因为在疫情防控最紧张的时候,大中学生都放假离开学校回到家中,参与此项工作主要不是“单位(学校)的要求”,而是出于自己的主动和热情。但是,另外两个社会化特色的选项,未成年人的选择比例就比较高。对于“社会组织招募”选项,未成年人选择率是61.42%,成年人选择率是50.21%,未成年人选择比例高出约11个百分点;对于“亲戚、朋友等他人介绍”选项,未成年人选择率是42.07%,成年人选择率是 6.27%,未成年人选择比例高出约35个百分点。可见,未成年人主要通过公益机构、志愿组织招募和家长、亲友介绍参与防疫服务,在社区和乡村防控宣传、环境卫生等服务中发挥作用。调查数据反映出近年来志愿服务社会化程度提高,单位之外的志愿服务参与机遇增多,未成年人可通过不同的途径参与服务活动。
表9:未成年人了解或参与防控新冠肺炎疫情志愿服务的主要途径、方式 [多选题]
表10:成年人了解或参与防控新冠肺炎疫情志愿服务的主要途径、方式[多选题]
5. 未成年人参与安全有序的防疫志愿服务
防控新冠肺炎疫情的志愿服务特别强调安全有序,成年人的服务要遵循这些原则,未成年人参与志愿服务更要坚守这些原则。调查发现未成年人参与的防疫服务集中在安全性强、规范性强的项目。
从调查数据看,未成年人参与的防疫服务内容,在12个选项中主要集中于“宣传工作(卫生知识、防控宣传等)”(占34.73%)和“邻里互助(帮助邻居买菜、送物、丢生活垃圾等)”(占 20.98%)(见表11)。相比之下,成年人参与较多的公共场所防控执勤(车站、路口测体温、查询来源等)和复工复产支援服务(生产口罩、防护服等)防疫服务项目,未成年人就极少参与。选择适合易行的志愿服务项目,有利于保障未成年人的安全健康。因此,未成年人志愿者特别是中学生志愿者较多选择网络防疫服务项目,通过网络渠道开展志愿服务。从调查数据看,未成年人运用网络“转发、宣传相关的防护知识”的占48.25%,“转发疫情防控志愿服务信息”的占 46.97%,“转发捐款捐物的信息”的占21.56%(见表12)。此外,未成年人还 通过网络参与“艺术战疫”志愿服务,编写和创作激励抗击疫情的文艺作品;通过网络开展慰问和沟通,为隔离观察、居家防护的人员提供温馨关怀等等。新冠肺炎疫情的袭击,给未成年人的生活带来挑战,也锻炼了未成年人志愿者的勇气和毅力。
表11:未成年人主要参与过的防控新冠肺炎疫情志愿服务类型 [多选题]
表12:未成年人通过网络为防控新冠肺炎疫情志愿服务做的贡献[多选题]
6. 未成年人喜欢新颖的文明实践志愿服务
近年来,文明实践志愿服务蓬勃兴起,通过志愿者和志愿组织宣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开展深入乡村社区关爱帮助群众的志愿服务,掀起城乡建设文明生活、美好生活的热潮。在全国各地的试点县区,未成年人积极参与到文明实践志愿服务之中,一方面运用生动活泼的方式宣传新时代新思想,传播文明生活方式;另一方面在志愿服务中获得体验和成长,提高思想道德水平。
从调查数据看,未成年人对于文明实践志愿服务宣讲方式,选择率排第一、第二位的分别是“理论观点新颖”(占47.83%)、“多讲案例故事”(占44.94%)(见表13)。这表明,未成年人在学习和掌握新思想新理论的过程中更喜欢新颖、活泼、生动、有趣的方式,这些方式能够实现“寓教于乐”“润物细无声”的主流价值传播效果。相比之下,中老年人选择率排第一、第二位的分别是“联系本地区实际讲解”(占60.46%) 和“联系群众生活讲解”(占58.01%)(见表14)。这表明,社会生活经历多、经验多的成年人志愿者,更多关注新思想新理论对社会现实的解释力和对人民生活的影响力。
表13:未成年人更喜欢的新时代文明实践宣讲方式[多选题]
表14:中老年人更喜欢的新时代文明实践宣讲方式[多选题]
7. 未成年人期望文明实践志愿服务改善
生活新时代文明实践志愿服务的发展,给乡村社区带来新变化、新气象,未成年人志愿者对这些方面也充满期待。
从调查数据看,未成年人认为参与文明 实践志愿服务的效果最主要的是“增进大家 对新时代的认识”(占69.22%)和“提高社会生活的文明水平”(占62.73%)(见表15)。也就是说,通过文明实践志愿服务的不断推广,提高城乡群众的思想认识,提高城乡生活的文明程度是最为突出的效果。排在第三位的是“能真正地帮助到弱势群体”(占51.05%),选择率也比较接近,表明未成年人也希望在思想水平和文明程度提高的同时,更好地帮助困难群众,解决实际 问题。与此同时,未成年人期望文明实践志愿服务带给乡村社区的变化第一是“精神面貌变好”(占77.14%),第二是“邻里关系和睦”(占57.99%),第三是“村居环境美 丽”(占54.42%),第四是“经济发展”(占50.71%)(见表16)。这些期盼和希望既有精神、文化层面的,也有人际关系、生态环境、生产经济层面的,就是期望通过文明实践志愿服务让乡村社区的生活发生变化,带给群众美好与幸福,也带给未成年人更好的未来。
表15:未成年人认为参与文明实践志愿服务可以带来的效果[多选题]
表16:未成年人希望文明实践志愿服务带给社区与农村的变化[多选题]
8. 未成年人期待公益小镇有浓厚的志愿文化
伴随中国经济和社会的发展,特色小镇建设掀起热潮,其中公益小镇建设即通过发展公益志愿服务和营造友善关爱文化,构建和睦生活、共建共享的家园,因此,成为新时代城乡发展的新动向、新趋势,也成为未成年人参与志愿服务的新场所、新途径。
调查发现,未成年人乐意参与公益小镇 志愿服务的占72.64%(见表17);同时,认为公益小镇最重要的三个指标依次是“公众的 公益(慈善、志愿服务等)参与率达到50%”(占60.90%)、“形成了公益志愿文化氛围”(占59.11%)、“当地志愿者占常住人口的 15%以上”(占42.21%)( 见表18)。不论对于成年人还是未成年人而言,公益小镇都是新生事物,但是他们乐于了解、乐于参与,希望在公益小镇志愿服务的发展中奉献友爱、温暖。
表17:未成年人是否希望参与公益小镇志愿服务[单选题]
表18:未成年人认为要成为“公益小镇”最重要的三个指标[多选题]
三、几点启示
伴随中国志愿服务的发展壮大,未成年人参与志愿服务将成为促进成长成才的有效途径。这两次调查在掌握成年人志愿服务发展状况的同时,也了解了未成年人志愿服务的情况与动态,具有较大的价值,并获得几点启示。
1.未成年人成为志愿服务的新生力量:家长支持,国家重视
从当代中国志愿服务发展历程看,最初的参与者主要是青年和社区居民,后来党员干部、公职人员、专业人员、乡村群众等都参与服务,并且逐渐吸引未成年人参与。近年来,未成年人参与志愿服务活动的人数增多、频率增加。一方面,社会及家长看到参加志愿服务对于未成年人人格成长和能力提升的积极作用,支持未成年人在奉献友爱的过程中实践锻炼。另一方面,国家和各省市越来越重视未成年人志愿服务在思想道德教育等方面的积极作用,印发《学生志愿服务管理暂行办法》(教思政〔2015〕1号)等,提供政策支持。因此,未成年人逐渐加入志愿者的行列,参与到志愿服务活动之中, 带来活跃的思维、旺盛的热情、充满生机的活力。
2.未成年人参与志愿服务具有双功能:助人功能,育人功能
志愿者参与服务的主要功能是促进社会进步与民生改善,帮助有需要的人群解决困难与问题。但是,组织未成年人参与志愿服务, 除了可以发挥助人功能之外,因“青少年处于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的形成时期,参加志愿服务有利于认识社会、形成信念、坚定意志、提高素质”[4],所以还能产生育人功能。为此,未成年人可参与一些志愿服务活动,但是具体服务内容与成年人应有所区别,需 要更加注意安全和健康;同时,组织者应进一步开发对未成年人思想道德、个性品质成 长具有促进作用的服务项目。
3.未成年人志愿服务要发挥创造特性:发挥精神,丰富内容
未成年人参与志愿服务不仅仅是面向长辈的学习和继承,也要发挥未成年人思想活跃、乐于创造等特点,不断探索城乡志愿服务的新形式、新内容。一是发挥未成年人“初生牛犊不怕虎”的精神,敢于在志愿服务中提出新的想法、做出新的尝试。如一些青少年走进联合国圆桌会议,或者走进达沃斯论坛,为发展循环经济、环境保护等呼吁,传播新的观念意识。二是结合未成年人的兴趣爱好,对志愿服务内容进行充实和丰富,为志愿服务项目增添新元素、新魅力。如一些试点县区吸引和激励未成年人参与文明实践志愿服务,以“童话、漫画、歌谣”等方式宣传新时代新思想,取得良好效果。三是鼓励 成年人与未成年人合作,在开展志愿服务中发挥各自特长,提升服务效果。如一些妇女志愿服务队周末前往老人院、福利院开展服务的时候,带着中小学生一起参加,既有关心和慰问,也有童声歌唱和欢快交流,让老人感受生活的激情与生命的活力。
4. 未成年人参与志愿服务要保障安全健康:生理安全,心理健康
吸引和激励未成年人参与志愿服务活动的时候必须保障其安全与健康。一是由监护人带领或者征得监护人同意或者委托其他监护人带领,这样才能够让未成年人在服务中获得安全监管、引导。二是志愿服务活动尽量在未成年人生活的社区、村庄,以及学习的校园或其附近区域进行,尽量避免异地服务、远距离服务。三是志愿服务项目的设计要适合未成年人的年龄特点,具有安全性,符合道德规范等。未成年人的安全健康既包括生命和身体方面,也包括心理和个性方面,需要志愿服务的组织者特别注意。
总之,我国未成年人参与志愿服务呈现方兴未艾的热潮,既需要鼓励和支持,也需要引导和规范。
参考文献:
[1] 习近平关于青少年和共青团工作论述摘编[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17:31.
[2] 魏娜,王哲.通过志愿服务塑造中小学生美好心灵 [J].中国德育,2018(7):29-33.
[3] 易勇,舒婧,谢波.志愿服务的行动与创新[J].少年儿童研究,2020(2):70-76+52.
[4] 谭建光.论青年志愿服务的“双功能”:助人与育人 [J].中国青年社会科学,2020,39(2):80-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