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丽杏/崔玉兰:“特色小镇”志愿者学院的建设路径

您的位置:首页>研究与创新>其它成果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特色小镇”从浙江省率先探索,到全国推广普及,引起全社会的关注和重视。广东省佛山市南海区西樵镇是以著名景点西樵山为优势的旅游“特色小镇”,同时推动工商业发展、休闲产业发展、生态农业发展。与此同时,志愿服务不断发展壮大,围绕“特色小镇”需要更多专业化、高素质的志愿者服务,西樵镇先后探索建立“樵讲团”“志愿者学院”等。据西樵镇义工联2018年度数据显示:镇内注册志愿者人数当时已达到37230人,其中活跃服务的志愿者占比大概20%,约有7446人,注册志愿服务队已达到89支,这些志愿服务队伍分散在各村居、企业、服务团体中。随着西樵志愿服务力量的不断壮大,如何提升志愿服务专业化、常态化、项目化、制度化水平成为本地区志愿服务发展的重要议题。在此过程中,西樵镇志愿服务组织意识到,志愿者队伍的发展需要更多志愿人才参与,需要更完善的机制维系、激励与支持,而志愿服务培训是提升志愿服务组织和志愿者能力的基础工程,也是推动志愿服务事业不断发展的重要途径和关键动力,于是西樵镇将焦点放在志愿者的培训赋能上。

为了应对镇内志愿服务培训资源不足、志愿服务培训未能形成体系和机制、培育支持方式单一等系列制约本地志愿服务发展的问题,在西樵镇政府的大力支持下,西樵镇团委、西樵义工联以《中国志愿服务培训工作“十三五”时期发展规划(2016-2020)》为指引,借助《西樵镇“至善基金”社会服务项目》平台提出部门需求,由佛山市南海区樵讲团社会工作服务中心响应部门需求,综合镇内志愿培训调研的结果,围绕《规划》中“构建培训格局、健全培训机制、提升素质能力”的“十三五”时期志愿培训的发展总目标,创建并开展“西樵镇志愿者学院”项目。项目作为乡镇一级的志愿者学院,主要通过理论知识、专业技能的传授,面向乡村社区培养一批具有专业特长、创新发展服务能力的人才,促进乡镇志愿服务的转型升级和高质量发展。项目坚持以“招人--育人--用人--留人”闭环运作的服务逻辑作为项目目标设置以及框架搭建、项目执行的重要参考,经过服务实践和经验总结,提炼出“四阶段”以及“八步法”,作为以西樵镇为代表的特色小镇志愿者学院的建设路径。


01“培土”:夯实志愿者学院的基础

志愿者的培育,第一个必经阶段是意识的培育阶段,这个称之为“培土”阶段,在志愿者处于对志愿服务的朦胧认识的过程中,给志愿者基本认识、定位、基础技能的认识,让志愿服务之情在志愿者心中生根。

(一)分层分类,根据志愿者不同性质,按需分层分类

西樵镇志愿者学院是面向全镇志愿者开展服务,学员来自不同队伍,不同服务岗位,而且服务经验也有所不同。为了学员们能有更好的学习体验以及专向能力的提升,项目按照志愿者服务时长与服务经验差异对志愿者学员进行分层分类,如:普通志愿者、骨干志愿者、领袖志愿者,并针对性地开展相应培训课程。

(二)科学研发,根据需求科学设计和研发相关课程主题及内容

根据志愿者的共性及专向需求,制定涵盖初级、中级、高级课程以及增益课堂、实践交流在内的分阶式课程服务体系,包括:初级课程着重对志愿服务基本概念的普及,中级课程侧重于日常队伍管理及项目策划等技巧的培训,高级课程着重于其他维度的交叉学习,增益课程是链接爱心商家、热心志愿者可提供的课堂资源,为志愿团队送上各类“第二课堂”,实践交流是依托各志愿服务队伍内部所开展的相互交流型课程。课程内容范围和主题都会有所不同,根据服务对象对应使用不同的课程服务体系,达到不同的学习目标。如图所示:



02.“育苗”:积聚志愿者学院的力量

志愿者学院作为一个枢纽型平台,是一个重要的“育苗”阵地,为镇内各村居、志愿队提供一个科学的、重要的培育支持平台,支持各村居、志愿队的发展。志愿队伍的发展,也离不开“磨刀不误砍柴工”的培育精神。志愿者学院增加镇内志愿服务培训途经,形成“送课、点课”相结合的模式,成为镇内志愿队伍发展与培育有效的支持力量。

(一)整合资源,多方联动共同动员志愿者参与培训

联动镇内社区/村居、志愿队以及镇内两大志愿阵地,再结合“线上+线下”多平台宣传项目,动员志愿者参与志愿课程培训。无论是村居志愿队、功能型志愿队,有需要的地方,就有志愿者学院的身影。

(二)增能培育,通过不断创新的培训提升不同层级志愿者胜任能力

根据招募的志愿者学员情况,结合管理方的需求以及队伍的优势,一是通过运营会议、双队联建等创新培育模式,开展志愿培训服务。二是针对队伍存在的问题,有的放矢地开展培训,不是将所有课程全套进去。三是中高级系列课程覆盖的主题内容丰富,结合实践,进一步提升志愿骨干的能力。这几个常用方法,有效为志愿服务队积聚了骨干力量,增强他们的实践能力。


03.“散枝”:丰富志愿者学院的内容

无论志愿培育课程多么精彩,也不及落地实践来得更有效果。志愿者学院的创建,也绝不仅是在志愿服务领域的探索,更是推进志愿服务与社会治理的有机结合。

(一)多元共建,搭建多元实践平台,构建共建共享格局

链接服务阵地资源,开拓更多的志愿服务实践基地。志愿服务实践基地可以优先输送志愿者来志愿者学院学习,为实践基地培育志愿人才,支持实践基地的发展。志愿实践基地开展的志愿服务,志愿者学院的学员可以优先参加,共同推进志愿服务的开展,同时学以致用。从而形成良性互动,构建共建共享格局。

(二)整合社会资源,让志愿者学院的事成为社会的事

链接职校、教育培训机构等社会教育资源,以志愿者学院为平台,让优质的教育培训资源参与志愿者体系的增能激励机制建设,为志愿者增能的同时提供优惠。更多社会资源的参与,一方面为志愿者学院补充了培训力量,另一方面拓展了志愿者的社会支持网络,为志愿者们提供了更多的增能途径。

(三)实践提升,开展多形式的志愿服务,在实践中成长

志愿者学院紧跟时政热点,发挥志愿服务队伍以及志愿人才力量,共同策划开展志愿服务活动,为群众带来普惠性服务、为社区增强良好邻里关系以及为社会带来正能量,营造和谐生活环境。如开展居家消防安全志愿服务、“文明旅游、义赏樵山系列”、防溺水志愿服务活动等,均有志愿者学院的骨干力量参与策划、实施,真正做到在实践中成长。志愿活动的开展,进一步传播“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志愿服务精神。影响更多的人成为志愿者,积极参与志愿服务。通过不同形式的志愿服务实践,志愿者们的志愿服务能力得到进一步的提升。同时,志愿服务实践为不同的志愿队伍搭建交流平台,促进队伍间的信息互通、资源共享,通过交流学习,共同成长。


04.“反哺”:增强志愿者学院的潜力

教学相长,一直是志愿者学院的成长目标、服务宗旨。培育人才与人才的反哺,相互作用,相互促进,为志愿者学院带来源源动力。

(一)专才专项,挖掘潜能,结合兴趣,专向提升

专才志愿队的领域开拓,是镇内志愿服务的首次尝试,丰富了本土志愿队伍的构成。目前已经形成了:“消防安全志愿服务队”“文明影像志愿服务队”“种子讲师志愿服务队”等。通过专才志愿队的建设,让更多的志愿者在服务平台上以己之长服务他人。通过培训培育,让更多的志愿队具备组织力、管理力,能有效组织活动为社会大众输送更多专业的志愿服务。专项志愿服务人才提供专业志愿服务,让志愿人才和队伍有清晰的发展目标,团队的凝聚力更强。更好地解决志愿者人才流失,志愿团队不稳定等问题。

(二)反哺支持,志愿专才丰富师资库,支持学院运营,持续发展

由资深导师结合“团队系统化+个案化培育”双模式,通过面试筛选优秀的志愿者组成志愿讲师小组,并提供专业的、系统的课程培训,逐步培育出优秀的志愿者讲师。顺利结业的志愿讲师不仅输出志愿课程服务,还成为志愿者学院运营、研发等项目版块的重要支持力量。


05.特色小镇志愿者学院的发展思考

西樵镇志愿者学院自2017年运作以来,围绕着项目目标,持续开展了“志愿者大讲堂”、初级志愿者培训、中级课程骨干、高级管理人才培育、志愿者讲师培育等课程合计超200场次,服务超过5000人次,培育志愿骨干超过200人。研发产出志愿课件超过20套。培育专才志愿队伍5支,服务范围遍布20个社区/村居和学校,服务超过30支志愿服务队;开展专项志愿服务实践25场,服务时数达到18000小时,服务群众超过10000人次。目前镇内志愿队伍人数达到4.1万,志愿队伍增加到108支。西樵镇通过服务探索和经验累积,提炼出西樵志愿者“3+P+N”创新特色培育模式。

3:指的是初、中、高级三阶式课程体系,精准回应本土志愿服务发展中不同层面志愿者的特性以及专向需求,并有效支持解决镇内系统培训资源不足问题。

P:指professional,专业的意思。以优势视角,激发志愿者运用自身身的优势与喜好,参与志愿服务,形成有专业特色的志愿服务队,引导志愿队进行服务。

N:指any,将学院打造成为一个多功能平台:专向志愿人才培育平台;结合本土特点课程研发平台;志愿服务实践平台;志愿人才输出平台;资源整合共建共享平台。



志愿服务具有激发社会活力、促进社会参与、增值人力资本、推动社会和谐的重要社会功能,是现代社会科学治理不可分割的重要部分。(陆士桢 马彬 志愿服务与基层社会治理 [J]社会治理 2018年第11期(总第31期))目前,“特色小镇的志愿者学院建设路径”探索基本完成,下阶段西樵镇志愿者学院建设将会围绕提高学院的影响力和实践能力推进,继续完善“3+P+N”培育模式,持续培育综合能力强的志愿人才,强化志愿者的社会支持网络,推动志愿力量持续参与社会治理。具体将会着眼于推动以下事项:一是 进一步激发学院的内在力量,优化学院的课程、建立丰富而专业的师资资源;二是 发挥学院的枢纽平台作用,撬动资源,交叉发展,进一步培育更多专才志愿者,提升他们的专项能力,推动志愿者参与到社会治理当中;三是 进一步梳理服务手册,输出多样性的服务;四是 进一步规范送课机制,让更多志愿者可以更便捷地获得优质培训课程;五是 进一步提升宣传力度,链接更多宣传平台资源,提升学院的影响力。

与此同时,为了适应新时代社会发展要求和志愿服务创新要求,西樵镇“志愿者学院”将进一步做好“四个突出”,即“突出调查研究、突出课程研发、突出人才培养、突出合作发展。”一是突出调查研究。即鼓励志愿者学院的讲师更多深入社区、农村、企业、学校等,了解基层发展变化的情况,了解群众对志愿服务的新需求,增强培训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二是突出课程研发。随着网络发展和信息发达,志愿者对于培训教育课程的新颖性、活跃性要求逐步提升,因此需要不断研发具有吸引力和启迪性的课程。三是突出人才培养。不仅仅要做好优秀讲师的“保值、增值”服务,还要发掘和培养90后、00后的“新生代”志愿服务讲师,鼓励他们运用新思维、新技术,丰富授课内容、提高授课影响力。四是突出合作发展。如今全国各地新时代文明实践志愿服务蓬勃发展,也有许多特色小镇陆续建立“志愿者学院”或者“志愿者讲师团”。西樵镇志愿者学院就要更多“走出去”“请进来”,与各地区合作,相互学习、共同发展,更好地开发中国特色志愿服务课程,为社会文明进步作出更大贡献。


作者:

佛山市南海区樵讲团社会工作服务中心陈丽杏、崔玉兰。

您还可以了解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