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谢《青年学报》的刊发与传播
[摘要]
实施《中长期青年发展规划( 2016—2025 年) 》过程中,要重视“两个获得感”的实 现。一个是青年获得感,包括青年利益获得感、青年心理获得感、青年参与获得感、青年价值获得感 等,另一个是组织获得感,包括党组织的获得感、团组织的获得感、少先队组织的获得感等。总的来 说,既要为青年成长成才、展露才华提供广阔天地、良好条件,让青年共享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 的发展成果,也要在青年发展过程中强化党的领导和团的引领,着力培养新时代青年马克思主义者 和新时代社会主义事业的青年建设者。
[关键词]
新时代; 发展规划; 青年获得感; 组织获得感
党中央、国务院部署实施《中长期青年发展规划( 2016—2025 年) 》( 以下简称《规划》) 进入关键阶段,要进一步构建全社会关心和帮助青少年健康成长的环境,也要进一步发挥青少年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为新时代发展作出贡献。我在陆续开展相关议题的调查研究时发现,大家较多强调“青年获得感”,包括青年的优先发展、全面发展,也包括解决青年的利益需求等问题,这些都是非常重要的内容。我认为,也要特别重视“组织获得感”,即关心和帮助青年发展的同时,为党组织赢得青年、团组织引导青年提供良好的基础,培养社会主义事业的接班人、生力军、先锋力量。中国共产党的百年发展历程,非常关心和重视青年,建立了共青团组织开展引领青年成长、促进青年发展的工作体系。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们党自成立之日起,就始终代表广大青年、赢得广大青年、依靠广大青年”[1]。不论是在革命战争年代为青年争取利益、争取解放,还是在社会主义建设年代为青年创造条件、健康成长,我们党都时时根据青年的需求变化,提供支持和帮助。进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我们党“要站在党和国家事业后继有人、兴旺发达的高度,把青年发展摆在党和国家工作全局中更加重要的战略位置”[2],各部门、各机构、各组织应形成协同机制,为青少年健康成长、全面发展创造良好条件。我们深入学习党中央、国务院的要求,深刻领会《规划》实施的意义,就能够发现其中“青年成长”与“执政之基”的重要关系。一方面,任何国家、民族的青年能否 健康成长、全面发展,都是社会各群体关注和议论的焦点。青年的学习需求、就业需求、婚姻需求、参与需求、成就需求等等,能否及时满足、顺利实现,不仅仅影响青年自身的社会满意度,而且关系 到国家发展与社会稳定的基础。另一方面,共产党推动青年发展政策制定和措施落实,共青团促进青年不断全面健康发展,能够夯实新时代长期执政、坚强执政的社会基础,让“红色江山代代传、革命红旗代代传。”为此,课题组在深入县区调查的时候,特别关注“两个获得感”的共同实现问题。总的来说,既要为青年成长成才、展露才华提供广阔天地、良好条件,让青年共享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的发展成果,也要在青年发展过程中强化党的领导、强化团的引领,着力培养新时代的青年马克思主义者,着力培养新时代社会主义事业的青年建设者。
一、青年发展规划与青年获得感
实施《规划》最重要的目的,就是增强青年的获得感。任何一个政党,任何一个国家,赢得青年的前提是成就青年,要关心和服务青年,解决青年的困难和问题,为青年创造机遇和条件。忽视青年价值,或者忽略青年需求的政党和组织,最终必然失去广大青年的拥戴,也就失去了社会最活跃 力量的支持。所以,在推进《规划》实施的过程中,要围绕“青年获得感”的实现做好各项工作,扎扎实实取得成效。
(一) 青年利益获得感
中国共产党是为广大人民群众谋利益、谋幸福的政党。而青年作为最活跃、最有生气的社会群体,其生存和发展的根本利益需要获得实现、得到满足。在党的领导下,共青团组织就要围绕青年生活的方方面面需求,不断维护青年利益,不断创造青年机遇,让青年获得感增强的同时能够“感党恩、跟党走”。在这一过程中,我们不能静态地看待青年利益,而是要动态分析和灵活把握。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青年群体与其他劳苦大众一样,“吃不饱、穿不暖”,愿意跟随共产党闹革命,求得 翻身解放,“过上好日子”。改革开放时期,青年群体与其他广大群众一样,陷于“贫穷与社会主义” 的困境,迫切需要获得收入增加与生活改善,于是在党的领导下解放思想、发展经济。进入新时代,“青年发展是一个不断前进的历史过程,对于当代中国青年来讲,已经超出了有饭吃、有衣穿、有书读的简单范畴”[3],追求梦想、实现愿望就是新的社会环境里青年的利益需求。最近“躺平”热词的流行,引起了社会极大关注和争议。中老年总是希望青年“别躺平、站起 来”,青年却认为“站”不是追求,要想“不躺平”就需要重新激发内心追求并且获得实现这种追求梦想的社会条件。因此,党领导下的青年发展,要立足青年新的利益需求,直面困难与问题,破除藩篱与障碍,创造实现青年追求梦想的新机遇、新路径。党以人民为中心的理念,落实到《规划》实施中, 就是把青年利益需求放在中心地位,以此作为青年工作创新发展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二) 青年心理获得感
在关注和重视青年发展的利益需求,尤其是经济需求、生活需求的同时,也要越来越重视青年的心理需求。在相当长一段时期内,团组织在开展青年工作的时候,“一手”抓青年的生活利益,“一手”抓青年的思想教育,但对青年心理变化和心理获得感的关注不够、重视不足。当代青年利益诉求多样,思想状况与心理行为表现多样,做好青年引导工作也需要多样化、灵活化。党领导下的青年发展工作,要将青年心理健康作为重要内容。“一些年轻人在面对压力时心理‘内存’不够,导致了心理问题的恶性循环,被专家称为‘压力自我复制’。化解‘青春烦恼’,需要有意识培养良好的心理素质,端正‘三观’,经风雨见世面,创造出人生更多的可能”[4]。共青团组织要将青年心理发展纳入《规划》实施的重要内容,探索促进青年心理健康发展的有效路径。深圳市宝安区专门成立了“阳光成长青少年心理健康服务中心”,这是深圳首个由共青团牵头、 联合精神专科医疗机构和相关高校研究中心共同打造的青少年心理健康公益服务机构,“旨在加强 对青年的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引导青年自尊自信、理性平和、积极向上,培养他们良好的心理素质 和意志品质”[5]。具体做法包括: 一是研发和推送丰富多样、时尚活泼,青少年乐于接受的心理健康 传播资料,包括短文、图像、视频等等,让企业青年员工、自由职业青年、高中学生和小学生广泛传 阅、获得启迪; 二是建立心理咨询和辅导的专业队伍,深入学校、企业、社区等进行分享交流,在“讲故事、说案例、谈体会、做分享”的过程中引导青少年的心理不断丰富、不断充实; 三是建立心理危机 干预机制,通过网络上传、心理热线等途径获得需要援助的个案,积极开展心理援助,减少青少年自杀事件、极端事件的发生。我们发现,这些综合性、交互性的做法,将青少年积极心理学的培养以及预防心理学的建立有机结合,在实践中取得了不错的效果。可见,青年心理“获得感”的实现,是高于物质生活的需求,具有把握和引导的难度,恰恰需要共青团组织、青年工作机构具有专业思维、专业能力,深入了解青少年的需求和困惑,及时提供引导和建议。
(三) 青年参与获得感
新时代青年参与获得感的需求越来越强烈。一方面,青年越发关注作为国家公民、社会成员的权利义务,更加重视“发声”“出力”的合理渠道; 另一方面,“一核多元、多元共治”的社会治理机制 启发和激励着青年追求更多的参与和贡献。其实,“从青年本质来看,青年正处于为一个合格的社 会人做准备并逐渐成熟的阶段,参与意味着自我的成熟和社会的接纳,是青年成长发展的最重要的课题之一”[6]。中国共产党一直以来都非常重视青年的参与和贡献。从《新青年》的创刊到“五四 运动”的爆发,再到中国共产党的成立,都是近现代青年参与社会、改变社会、救亡图强、追求梦想的具体体现。党领导青年参与土地革命、抗日战争、解放战争的时候,充分发挥了青年的热情和创造性,鼓励青年参与各种革命组织并发挥积极作用。进入新时代,党领导下的青年参与突出自主性、创造性、实效性。 自主性 就是在坚持党的领导、团的引领的前提下,鼓励青年自主参与社会事务、社会服务、社会治理,通过发挥年轻人特点来激活社会治理。创造性 就是引导和激励青年发挥创新思维,在社会发展和社会治理中敢想敢干,突破旧的束缚,实现新的变革。实效性 就是引导青年在参 与社会事务和社会治理中,要以服务群众需求、促进社会进步为目的,有效帮助社会人群。如此,青年拥有越来越多的参与机会,拥有越来越明显的参与获得感。
(四) 青年价值获得感
改革开放以前,整个社会较少强调青年自身的价值获得感,往往要求青年努力实现社会价值。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他们开始了解和追求自身的价值,包括自我表现的价值、自我实现的价值等等。由于缺乏正确思想的引导,青年在追求自我价值实现的时候,不善于与社会发展方向结合,不善于融入社会价值,因而会面临种种困难,出现各种问题。事实上,党领导下的青年发展,是社会价值与自我价值的有机结合,这也是“五四运动”以来青年发展工作遵循和探索的主线。我们发现,新时代青年价值获得感的实现,不是将个体价值凌驾于社会价值之上,也不是用社会价值取代个体价值,而是增强社会价值实现过程中的青年个体价值获得感。要做到这一点,一是 在主流价值中把握青年发展价值,让青年在为社会进步作贡献的过程中,获得成长成才、自我实现等个人价值的最大化,实现社会、集体、家庭对青年个体的高度认可; 二是尊重青年追求个人价值的诉求,包括个体的特殊成长路径,个体的个性兴趣实现等等。过去片面强调“个人服从集体、小众服从大众”是以压抑或遏制个体价值为前提的,进入新时代,应该更加重视社会发展价值与青年个体价值的相互促进、有机结合。三是关注青年个体价值的多样性、多变性。青年群体有着多元多样的价值追求,虽有青年“励志性”“成功学”中的“土猪拱白菜”观[7],也要看到在防疫服务、支教服务中青年志愿者所体现的奉献观,更要看到大量青年党员、共青团员在脱贫攻坚、乡村振兴、社区治理、 生态环保等工作中兢兢业业、勤奋努力的奋斗观。总之,“要实现青年运动从革命年代的‘愤怒’与 ‘激进’到和平年代的‘理性’与‘奋斗’的转向,坚持青年运动与时代发展保持同步,将自身发展深刻融入时代和社会发展”[8]。
二、青年发展规划与组织获得感
改革开放前,社会上流行的是“大河无水小河干”之说,强调青年个体利益要服从和融入集体利益。改革开放后,尤其是在发展市场经济过程中,一度盛行强调个人利益的观点,甚至将青年个人利益凌驾于国家集体利益之上,这就走向了另一个极端。新发展阶段的青年发展观,应将青年发展中的“两个获得感”放在同等重要的地位,相互补充、相互促进。在关注和重视青年个人利益的同时,也要激励青年靠拢党组织、紧跟团组织,不断追求政治进步和觉悟提高,立志成为党和国家事业的接班人。《规划》提出,“注重加强宣传教育、示范引领和实践养成,引导广大青年增强使命意识 和责任意识,自觉把人生追求融入党和国家事业”[9]。为此,要专门研究《规划》实施中的“组织获得感”问题,即党团组织在推动青年发展的时候,如何赢得青年、吸引青年、锻造青年,培养更多的青 年马克思主义者,培养更多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者。
(一) 党组织的获得感———赢得青年
《规划》是党领导的中国青年运动史上第一个国家级规划文本,各省、市、县也在制订出台相应的青年发展规划。这说明,进入新时代后,我们党更加重视青年在国家建设和国家治理中的重要作用,更加重视青年作为党的新鲜血液、新生力量的重要作用。“党管青年从根本上说是党要掌握对青年事务和青年工作的领导权,把各类青年群体和广大青年凝聚在党的周围,为党的事业发展奠定厚实的青年群众基础”[10]。在调查中,我们发现,党政部门高度重视青年发展的地区,更能赢得青年的支持,更能激发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生机活力。浙江省宁波市北仑区是第一批、第二批全国青年发展规划实施的试点县区,区委区政府提出“青年北仑、数字北仑、美丽北仑”的建设目标中,把“青年北仑”放在了第一位。区委领导介绍说,此举也印证了我们就是要吸引青年来北仑,鼓励青年 留在北仑,让青年成长成才、发挥作用,北仑区的发展才有旺盛活力。因此,北仑区建设的青年公寓、青年公园、青年广场、青年驿站特别多,来自全国乃至全球的青年能感受这里的热情与活力。与此同时,“青年北仑”建设也让广大团员青年感受到党的关怀和帮助,真心实意“跟党走、干实事”。广东省深圳市宝安区也是试点县区,区委区政府采取了“抓两头、带全部”的战略,“一头”是吸引和激励青年人才,包括青年高端科技人才、青年企业经营人才、青年专业管理人才、青年社会创新人才等,充分利用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的契机,为建成“先行示范区”作出贡献。“另一头”是解决青年的困难、困惑,如加大青年心理健康辅导的力度,解决青年生存困难,帮助青年化解焦虑等等。从试点县区的经验看,党和政府高度重视青年、关心青年,就能够更好地凝聚青年和引导青年,培养青年正确的价值观,让社会主义事业后继有人、生机勃勃。
(二) 团组织的获得感———凝聚青年
共青团组织在配合党和国家推进《规划》实施、落实各项政策措施的时候,也要关注组织的获得感,其中最核心的要素就是能够凝聚青年、激励青年、引导青年、提升青年。共青团中央第一书记贺军科同志指出,“以加强共青团的基层建设为重点,更好发挥团组织战斗堡垒作用,增强共青团员对普通青年的影响力、感召力,努力建设一支思想纯洁、信仰坚定的共青团员队伍,源源不断为党输送新鲜血液”[11]。共青团是党的助手和后备军,最重要的任务就是按照党的要求做好青年服务、培育青年成长,引领一批又一批的青年成为社会主义事业接班人。团组织获得感的要素可以解析为,“凝聚青年”就是要不断改革团的组织结构、创新团的工作方式,不断扩大自身对于各类青年的凝聚力。不仅要凝聚机关青年、学校青年,还要创造多种途径凝聚企业青年、农村青年、自由职业青年、网络青年、高端青年、流动青年等等。共青团要在积极推进《规划》实施的同时,探寻接近和吸引新 兴青年群体的方式、路径,吸引他们了解党组织和团组织,在获得关心和帮助的时候积极靠拢党团组织。“激励青年”就是共青团组织要成为青年的“加油站”和“加速器”,帮助青年在人生道路上解 除疲劳、重振精神、奋斗进取、创造业绩,在共青团的帮助下获得进步和成长。“引导青年”就是要创 造丰富多样、新颖时尚的方式,引导青年一代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把国家利益与个 人利益有机结合,在勤奋努力、发奋进取的过程中为社会作贡献、为个人创辉煌。“提升青年”就是 共青团为青年的发展和成才创造条件,让青年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获得发挥才能、建功立业的机会,不断提升素质、创造佳绩。
(三) 少先队组织的获得感———育人成长
少先队组织在参与推进《规划》实施,特别是促进少年儿童全面健康成长的过程中,其组织获得感的重要体现就是提升“育人”能力、增强“育人”成效。《中共中央关于全面加强新时代少先队工作的意见》提出: “树立远大理想、培养优良品德、勤奋学习知识、锻炼强健体魄、培养劳动精神,努力 成长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12]少先队组织要在孩子的心灵中种下理想信念的种子,不断培土浇水、促进生根发芽,要引导和激励少年儿童从小立志、从小锻炼、从小 奉献、从小成长。“从小立志”就是学习和了解党史、团史、革命史、发展史,不是灌输理论,不是死记 硬背,而是在生动活泼的“听故事、唱歌曲”中获得熏陶和陶冶,立志成为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事业的接班人。“从小锻炼”就是少先队组织带领少年儿童敢于“经风雨、见世面”,不仅仅从书本上了解中国、了解社会,而且参加社会实践、接触乡村社区,在与他人的交流中更加深刻理解中国社会, 在“爱劳动、爱自然”中培养勇敢和乐观的人生态度。“从小奉献”就是引导少年儿童从小学雷锋、 争做小雷锋,关心同学、帮助邻里,文明礼仪、友善互助。从参加力所能及的志愿服务活动中培养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精神。“从小成长”就是引导少年儿童不好高骛远、不舍近求远,而是立足当下,从小事做起,一点点培养自己的素质和能力,逐渐成长为社会主义建设的人才。少先队组织在帮助少年儿童成长的过程中,获得组织的发展壮大和跨越提升,在新时代焕发更强的生机活力。
三、几点启示
通过调查研究,我们发现,《规划》实施过程中,“两个获得感”的实现不是隔阂分离的,而是相 互关联、相互促进的。青年获得感增进青年对党团组织的向心力; 组织获得感增强党团组织对青年 的凝聚力。
其一,党的领导保障青年发展。实施《规划》过程中,不能仅仅强调青年获得感,还要重视组织 获得感,“两个获得感”都要有成效。青年发展恰恰需要获得党和国家的重视与推动,不能单凭青年 的追求和努力。单单依靠青年运动难以推动社会变革的持续发展,也难以实现青年奋斗的最终目 标。中国现当代史中,共产党的领导、支持、激励和推动,为青年发展提供了持续的动力。新时代更 是要坚持党对青年发展的正确领导,“党管青年有助于加强党对青年工作的领导和支持,有利于青 年发展资源的整合和供给,有利于青年发展环境的改善和优化,这对于青年发展必将产生重要的推动作用”[13]。所以,要认真研究党领导青年发展的方向和原则,认真研究党领导青年发展的方式方 法,认真研究党领导青年发展的成功经验,从而裨益于《规划》实施。
其二,团的实施促进青年发展。共青团是党领导下推进青年发展的具体协调组织,贯彻落实 《规划》并进行监督、评估的组织。因此,各级团组织在争取党委政府的重视和支持,着力推进《规 划》实施的过程中,发挥了非常重要的作用。“在青年政策发展中,共青团具有联系青年的独特优 势,发挥着联系青年的独特作用”[14]。一方面,共青团作为党的助手和后备军,能够准确、有效地传 递党对青年发展的关心和支持,能够将党和政府的政策措施落到实处,让青年一代在健康成长、不 断发展的过程中感受党的关怀和力量。另一方面,共青团作为先进青年的群众组织,了解和把握青 年的需求,能够在推进《规划》实施的时候更加贴近实际、更加具有成效。当然,共青团组织要更好 地促进青年发展,前提是积极推进群团改革,激发团的活力,真正做好党联系和服务青年的桥梁。
其三,青年成长激发国家活力。促进青年健康成长,切实推进《规划》实施,有利于激发和保持 国家发展的活力、社会创新的活力。目前,党和国家对共青团组织委以重任,“通过对青年发展规划 指标体系及其测量进行述评和研究,可以进一步激励广大青年,服务青年事务,推进新时代青年工 作继续健康有序地发展”[15]。因此,各级党组织、各级团组织不能“就青年谈青年”,而是要将青年 发展放在国家进步和富强的大背景下,审慎思考、积极作为,才能够真正做好贯彻落实《规划》的工 作。
其四,青年发展塑造社会未来。青年代表未来,青年塑造未来,这是全球认可的观点,也是不断 被实践印证的观点。培养什么样的青年人,就决定社会将变成什么样。近年来,青年志愿者的涌 现,让中国年轻一代具有新的特征、新的魅力,将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精神广泛普及。“实施《规划》,要充分发挥志愿服务的积极作用,为青年发展提供支持,让青年在参与志愿服务过程中获得主 体性、优先性、实践性、创造性等,从而拓展发展空间、增添发展机遇,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成 长成才、建功立业”[16]。为此,贯彻落实《规划》,就是要凝聚青年、服务青年、引导青年、激励青年, 让年轻一代成为社会的建设者和创造者、奉献者和共享者。青年兴则国家兴,青年强则国家强。在 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建设人民群众向往的美好生活过程中,必定要依赖广大青年的奉献和 创造,也必定会留下青年勇敢和坚毅的步履。
参考文献:
[1]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 习近平关于青少年和共青团工作论述摘编[M]. 北京: 中央文献出版社,2017: 99.
[2][9]中共中央,国务院. 中长期青年发展规划( 2016—2025 年) [M]. 北京: 人民出版社,2017: 4,6.
[3]周晓燕. 国家视角下的青年发展[J]. 青年发展论坛,2017( 3) : 9.
[4]陈禹前. 让青年持续拥有获得感[N]. 人民日报,2018 - 11 - 16.
[5]深圳宝安: 青年与城市共成长[N]. 中国青年报,2021 - 4 - 15.
[6]陆士桢,马彬,刘庆帅. 简论现代志愿服务与青年发展[J]. 青年探索,2021( 2) : 11.
[7]衡水中学高三学生张锡峰: 我是一只乡下的土猪 立志去拱大城市里的白菜[EB/OL]. ( 2021 - 6 - 1) [2021 - 6 - 13]. https: ∥news. ifeng. com/c /86j2YtfafUK.
[8]王延隆,李姗姗. 建党以来中国青年与社会互动的历程、逻辑与启示[J]. 中国青年研究,2020 年( 12) : 53.
[10]张良驯. 党管青年原则的理论阐释[J]. 青年学报,2021( 1) : 7.
[11]贺军科. 如何做好新时代青年工作[J]. 中国共青团,2020( 11) : 2 - 5.
[12]中共中央关于全面加强新时代少先队工作的意见[N]. 人民日报,2021 - 2 - 4.
[13]《中长期青年发展规划( 2016 - 2025 年) 》学习辅导读本[M]. 北京: 人民出版社,2019: 31.
[14]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编. 中国青年政策的创新发展[M]. 北京: 中国青年出版社,2015: 30.
[15]萧鸣政,应验,张可安,孙利虎. 中国青年发展规划实施与监测指标体系研究———以《中长期青年发展规划 ( 2016—2025 年) 》为例[J]. 中国青年社会科学,2020( 6) : 18.
[16]谭建光. 中国特色的志愿服务与青年发展[J]. 中国青年社会科学,2021( 1) : 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