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荣成市是全国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试点县区,也是我们社志会合作的地区,最近推送的《农村新时代文明实践高质量发展“四步曲”——人和镇案例》,对于各地农村具有参考借鉴价值,特予以转发,欢迎关注、欢迎分享——
荣成市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
新时代文明实践工作开展以来,荣成市人和镇勇于探索、大胆创新,走出了一条“以党建为引领、以志愿服务为载体、以信用建设为保障”的融合发展路径。至目前,全镇85个行政村和社区全部建起了新时代文明实践站,注册志愿者1.2万人,打造了“院夼拥军船”“暖心饭盒”“美家美户”等49个具有“人和印记”的志愿服务品牌,市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云平台镇级活跃指数位居全市第1。通过聚群众、树思想、兴风尚、夺阵地“四步走”,全镇上下凝聚起向善向上的磅礴力量,文明实践志愿服务成为人和最闪亮的人文名片。
第一步,聚群众。
新时代文明实践工作的总目标是传播新思想、引领新风尚,面向群体是所有群众。对此,第一步着力解决吸引人、凝聚人两个问题。
一是活动吸引。提升动员能力,将新时代文明实践列为镇村“一把手”的一号工程,所有志愿服务活动,只要有时间,镇村主要负责人都要做到“四个必须”:即必须现场参与、必须进行动员讲话、必须同喊“我奉献、我快乐”志愿服务口号、必须同唱《学习雷锋好榜样》。经过镇村主要负责人的发动参与、引领融合、褒奖激励,进一步提升了志愿服务的号召力、凝聚力。通过组织丰富多彩、群众喜闻乐见的活动来凝聚群众、服务群众,最初每个村志愿服务队只有寥寥几人,组织一起清理村庄卫生、唱唱歌、跳跳舞,后期在群众自发开展剪纸、蒸大饽饽、跳广场舞等活动基础上,通过设计“千人志愿者表彰大会”“千人志愿者锣鼓比赛”“千人志愿者红歌大赛”“千人志愿者金秋登山比赛”“千人志愿者助力荣马—我为精致小镇做贡献”等一系列大规模、接地气、聚人气的群众性主题活动,使志愿队伍得以快速发展,仅半年时间,志愿队伍就从原有7支发展到500多支,志愿者由不足千人发展到1.2万人,占全镇人口总数的19%,为新时代文明实践纵深发展奠定了坚实的骨干基础。
二是阵地凝聚。镇级层面,整合激活现有社会资源,搭建1+9文明实践服务平台。“1”是搭建文明实践所大讲堂,“9”是设立志愿服务指导中心、志愿者实践基地、志愿服务培训中心、渔家文化体验中心、拥军文化展示中心、全民健身指导中心、科普教育展示中心、法治文化展示中心、未成年人教育实践基地。村企层面,实现文明实践站全覆盖,突出服务功能,注重因村而宜的差异化,做到大村有大村的风采,小村有小村的精致。靖海集团深化党组织在文明实践工作中的引领作用,用好党群服务中心和海上党支部“一静一动”“一陆一海”两个平台,探索建设独具人和特色的“远洋文明实践站”,在“船行万里不迷航”的同时,让新时代文明实践逐梦深蓝。大庄村把新时代文明实践站、暖心食堂、信用超市、乡风书吧、追梦剧场等5大板块有机融合,投资300多万建成了高标准的“文明实践部落”,做到各类活动一体推进。院夼村依托60年不停航的拥军船,投资200多万元,积极打造以爱国拥军为主题的“院夼拥军船展馆”,同步规划打造“拥军航线”、渔家文化传承纪念馆,实现文明实践由陆地向海上延伸,文明体验由直观感受向情景乡愁拓展。韩家疃村利用爱心企业明顺水产公司捐资200万元,高标准打造文明实践广场、家风长廊等服务板块,助推文明实践工作的有效开展。
第二步,树思想。
新时代文明实践目的是聚人塑魂,开展文明实践的过程,就是传播新思想、巩固新思想的过程,潜移默化进行思想教育的过程。重点解决“谁来讲”“怎样讲”的问题,针对由干部讲、在课堂讲,群众感觉生硬枯燥、不接地气、接受程度不高的实际,采取“群众讲给群众听”的方法,授课群众就是志愿者,志愿者是宣讲者、先行者、宣传队。围绕“怎样讲”,精心打造贴近群众生产生活,能够入情入境、引发共鸣的“暖心饭盒”“拥军船载鱼水情”“党旗飞扬”等志愿服务品牌项目,通过身边人身边事来传理论、传思想,让群众记得住、学得会、用得上。
“暖心饭盒”志愿服务项目,初衷是通过志愿者的奉献,引导群众孝老爱亲,当老人们接过热腾腾的馄饨、水饺、绿豆汤,眼里噙着泪水,一声声发自肺腑的“赶上了好时代、好社会”“我们一辈子没想到能摊上这样的好事”“感谢党”“感谢习近平总书记”的真情告白脱口而出,有的老人打电话叮嘱子女“一定要好好工作,报效国家”“咱要是有能力,也要多给村里做点事”,无形中深化了爱国主义教育和集体主义教育,文明实践活动得到群众的极大认可,志愿者也深受教育,激发了志愿服务的内生动力。
“拥军船载鱼水情”志愿服务项目,通过每月组织5名党员、10名志愿者、20名群众到苏山岛,体验“拥军航线”,感受60年风雨兼程不停航的拥军文化,与守岛战士一起包饺子、收拾卫生、开展军民联欢,促进了情感交流,加深了军民鱼水情,提升了志愿者的拥军情怀。“党旗飞扬”志愿服务项目,在北齐山、韩家疃两个村实施“户户挂国旗”,各村居在每月的主题党日,党员、村民代表、志愿者集体升国旗、合唱一首红歌,活动形式简单,但仪式感强,意义深远,进一步激发了广大干部群众的爱国主义情怀和民族自豪感。“润物无声”的情景宣讲,真正实现了“习语润心”,有效解决了心理、情理、道理上的最后一公里。
第三步,兴风尚
新时代文明实践首要任务是推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深入人心。志愿者是宣传主力,志愿活动是有效平台。
一是通过千人志愿者表彰、180万元镇村信用基金发放、15支“最佳志愿服务团队”和1000名“最美志愿者”评选,融入信用激励机制,兴起“志愿有礼、信用有价”的新风尚。
二是通过镇村主要负责人敲锣打鼓为2000个星级志愿户挂牌、女儿为妈妈颁奖、婆婆为儿媳颁奖、丈夫为妻子颁奖等新形式,兴起“一人奉献、全家光荣”的新风尚。
三是通过优秀志愿者免费游槎山、镇内免费查体、镇内行政服务免待号等活动,兴起“奉献服务、社会尊崇”的新风尚。
四是通过建立200名优秀志愿者人才库、选拔1419名优秀志愿者担任网格街排长、500名优秀志愿者列席村庄会议,20名优秀志愿者推荐为入党积极分子等途径,兴起“志愿有为、志愿有位”的新风尚。
系列文明实践主题活动的开展,极大提升了志愿者的责任感、成就感、荣誉感、仪式感、亲情感,让群众感受有参与就有回报,有奉献就有收获,持续激发志愿者参与公益、服务社会的内生动力,让“人人向善、人人志愿”成为道德风向标,让参加志愿服务、真诚奉献社会成为人人追求的新风尚。
第四步,夺阵地
随着新时代文明实践工作的深入推进,基层党组织的凝聚力、号召力、执行力明显增强,干群关系越走越近,越来越多的群众主动参与到防火、防疫、网格化等社会治理当中,处处涌动“红马甲”。
2019年,在美丽乡村综合提升工作中,全镇8000多名志愿者冲在“四清”整治一线,本村整治工作完成后,就跨村支援、跨片支援,历时四个半月,志愿者参与23.8万人次, “慈心一日捐”活动中,全镇累计捐款85万元,是2018年的3倍。在疫情防控中,累计参与志愿者10万余人次,劝返外来人员2700人,提供人员信息5000多条,构筑起疫情防控的铜墙铁壁。
“五一”槎山防火期间,北齐山、韩家疃等60多个村居的3000多名志愿者主动请缨,“随时听从党委、政府召唤,需要多少志愿者就上多少”,每天参与值守志愿者1200多人次,不少爱心企业、爱心人士,主动为值守人员送水送饭,提供了坚强有力的后勤保障。
创新基层社会治理机制,将单元格作为志愿服务最基础管理单元,探索形成了治理单元、运行机制、服务阵地、保障措施“四位一体”,志愿者队伍、网格员队伍“两翼驱动”的全要素社会治理新模式,镇村实施三级网络共治,划分为120个基础网格,489个单元格,1517个细胞格,在文明实践活动中,到处都能看到“红马甲”“蓝马甲”在流动,志愿者、网格员已成为人和农村社会治理最活跃的“红蓝双军”。
下步,将继续发扬创新精神,积极探索出符合人和特色的最优形态、最佳方法、最好路径。
01.在树思想方面,创新开展八大文明实践主题活动。
一是开展“讲堂领悟精神”主题活动。用好用活“学习强国”平台,设立两个剧场,全镇16个试点村成立“乡村追梦剧场”,34个村暖心食堂设置“餐前半小时剧场”。用好市级宣讲队伍,聚焦群众所思所想,精准点单,定期邀请市级专家团队前来授课;成立本土宣讲团队,结合人和独有的渔家文化、拥军文化、乡风民俗等开展宣讲。
二是开展“文化精彩生活”主题活动。利用重要节庆节点,开展丰富多彩的文体活动,举办“村村庆新年”“村村办春晚”活动,将新思想用歌曲唱出来,用舞蹈展示出来。
三是开展“文明你我共建”主题活动。引导广大群众广泛参与卫生整治、垃圾分类、文明祭祀、清洁家园等工作中。
四是开展“文明引领风尚”主题活动。广泛评选“身边好人”、诚信示范户、道德模范、优秀志愿者、优秀志愿团队、好媳妇、好婆婆。
五是开展“人文留住乡愁”主题活动。依托院夼拥军船展馆、拥军航线、渔家文化传承纪念馆等资源,深入挖掘渔家文化、拥军文化、红色文化,举办“乡村故事汇”“乡贤茶话会”,组织开展“开洋谢洋节”以及剪纸、花饽饽等本土非遗体验,实践乡情乡愁,丰富人文气息。
六是开展“书香开启心智”主题活动。依托镇图书馆、村农家书屋,定期开展读书沙龙、经典诵读、“书香伴你行”等活动,让党的声音持续回响在群众耳边、党的温暖不断传递到群众身边。
七是开展“志愿助力发展”主题活动。把党建、文明实践、网格化治理和土地流转相结合,利用邢家村原有的100亩废弃果园,建设以花椒种植为主体的“党员先锋创业园”,将全村流转的600亩土地,分为5大土地网格,分别由5支志愿服务队认领,引导广大志愿者参与集体经济活动,深化发展治理的内涵。
八是开展“暖心浸润乡土”主题活动。围绕“暖心”志愿系列,延伸拉长志愿服务链条,建设暖心菜园、暖心农场,实现志愿服务项目的自我造血,提升志愿服务项目自我服务、自我保障的能力。
通过由驻镇市级以上人大代表、政协委员组成的“文明实践巡访团”的引领带动,规范企业信用运用机制,成立爱心企业数据库,发动辖区爱心企业和爱心人士精准对接、扶持34处暖心食堂,给予暖心食堂一定的资金物质支持,将爱心产品在暖心食堂展示,把暖心食堂打造成奉献爱心、展示企业风采的平台,弘扬向上向善正能量。
02.在树风尚方面,强化志愿者“五感”,以志愿活动为引领,焕发文明新气象。
一是强化志愿者的责任感。探索选拔优秀志愿者列席党员村民代表会议等参政议政途径,让志愿者深度参与乡村治理,完善将优秀志愿者优先列入入党考察对象的具体操作办法,充实优秀志愿者人才库,为村庄管理储备后备力量。
二是强化志愿者的成就感。采取举办志愿服务竞赛等方式,展示志愿服务活动成果,通过各级媒体和自媒体大张旗鼓的予以宣传,提升志愿者和志愿团队知名度。
三是强化志愿者的荣誉感。进一步深化志愿表彰的内涵,围绕全市高质量发展,定期开展各种主题明确的优秀志愿服务团队和志愿者评选,对表现优异的给予物质、精神双重激励。
四是强化志愿者的仪式感。继续做好“共举一面旗”“同唱一首歌”“齐喊一个口号”“必做一个美篇”等“常规动作”,建立1000名骨干志愿者数据库。邀请驻军对志愿者骨干定期进行军事化训练,使1.2万名志愿者的言行更加规范化,向社会展示志愿者的“人和气质”“人和风貌”。
五是强化志愿者的亲情感。创新志愿者颁奖形式,变以往镇村干部向优秀志愿者颁奖,为镇村干部和志愿者亲属共同颁奖,拓宽受表彰范围,将受表彰群体由单一的志愿者,拓展为志愿者和志愿者亲属,达到用行动展示情怀、以家风传承大爱,不断造就充满温馨温度“志愿家族”群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