谭建光:中国“防疫战”,青年参与社会治理的特殊方式~

您的位置:首页>研究与创新>疫情防控

本文由《青年探索》约稿并刊登


中国改革开放以来,青年经历了经济发展、社会繁荣,也获得生活改善、发展机遇。与此同时,青年也面对着社会的风险和挑战,获得特殊、艰难的经历和体验。其中,从波及全国的疾病风险 看,最突出的就是2003年的“传染性非典型肺炎”(以下简称“非典”)事件和2020年的“新型冠状 病毒肺炎”(以下简称“新冠”)事件。这些都不是青年事前可以预料和把握的,而是突如其来、影响 巨大的突发公共卫生安全事件。在这两场疫情防控中,青年一代从措手不及的应对到逐渐有序参与解决,既是一种艰难的考验,也是一种难得的历练。

2020年1月25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务委员会召开会议,研究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防控工作,习近平同志指出“各级党委和政府必须按照党中央 决策部署,全面动员,全面部署,全面加强工作,把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放在第一位,把疫情防控工作作为当前最重要的工作来抓”[1]。全国各地的党员团员、干部群众包括广大青年群体都积极 投身于新冠肺炎的疫情防治工作中,从广大群众的“少出门、不聚集”作为最基本的防范要求,到解放 军、医疗人员、防疫人员奔赴疫区、坚守病房、艰辛救治。我们作为青少年研究和志愿服务研究的专业人员,需要承担责任,跟踪和分析“非典”与“新冠”疫情防治期间的青年特殊经历、特殊体验、特殊状况,为引导青少年健康成长、积极奉献、勇敢承担提供科学依据。


01. 研究说明

改革开放初期,中国实现两个转型,即从计划经济转向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从农业社会转 向工业化、信息化、现代化社会。最初,青年对于现代社会或者现代化社会的认识是单一、片面的,以 为从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转变就能够带来“好”的元素,包括物质丰富、精神丰富、科技发达、生活便利、个性自由等等。但是,随着全球化程度不断加深,社会变迁步伐不断加快,青年才感受到“现代社 会蕴含着现代风险”,对“风险社会”有一些了解和感触。德国学者贝克(Ulrich Beck)在《风险社会》一书中更是明确地提到了人类社会发展所面临的风险和挑战。国内也有越来越多的社会学者、经济学者讨论风险社会及其影响。青年群体对社会风险的认知也逐步从自然灾害如地震、洪水、干旱等等发 展为对自然科学发展、信息科学发展带来的新风险的关注,如原子弹风险、核辐射风险、信息泄露风险等等。“非典”和“新冠”这两次重大的疫情事件,都具有发展迅猛、形势严峻、辐射面广、受影响群体数量庞大等特点,引发全国范围内的防控“总动员”,对社会有效应对、有效治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也是青年群体成长发展中的一次特殊体验。陆士桢等提出“生活在当代中国的青年人,享受着改革开放带来的巨大成就,也经受着社会变迁带来的尖锐挑战”[2]。


研究当代青年的发展变化,既要关注改革开放的影响,更重要的是要关注社会风险特别是突发重大事件对青年成长发展所产生的影响。从青年研究视角看“非典”和“新冠”的疫情防控过程,有五类材料值得关注:第一类是防控过程中的各种网络和媒体信息,包括2003年的QQ、短信;2020年的微信、微博资讯等等。第二类是新闻报道和案例、故事介绍,包括电视、报纸的报道、出版的记录书籍、宣传资料等等。第三类是医学研究 关于“非典”“新冠”的论文,其中涉及“非典”的相关研究成果非常多,涉及“新冠”的也在陆续刊 出。第四类是从社会、经济等视角研究“非典”“新冠”的论文。第五类是涉及疫情发展过程以及防疫工作进程的青年状况研究,深入探讨疫情与青年发展的影响以及青年作为等,“非典”时期,青年研究类专门期刊是开展相关主题探讨的主要阵地,为了解青年在“非典”疫情防控中的影响与作用,提供了重要的研究思路。在新时代背景下爆发的“新冠”疫情,与“非典”疫情相比,两者对青年影响的异同 以及青年在疫情防控中的参与特点值得深入分析。


02.青年在“非典”与“新冠”疫情期间的体验分析

我们发现,“非典”与“新冠”疫情的发生,虽然相距17年之久,但是社会状况以及当中的青年反应具有一定程度的相似性,这说明面对现代风险.社会时,人们具有一些共同的特性,青年也具有一些相似的反应机理;但与此同时,也可以明显地发现两者之间显现出很多的差异性,主要表现为新时代下的青年具有新的思维、新的知识、新的技术,面对疫情和风险也体现出新的心态。


第一、疫情突如其来,青年仓促应对。与传统风险社会相比,现代风险社会中疾病、瘟疫等风险蔓延和破坏的速度加快、力度加大。我们分析“非典”与“新冠”疫情的突发性,并非指首发病例时的 “突发”状况,而是指疫情酝酿一段时期后面临爆发时的“突发”状况。“所谓‘突发’并不是全然无 端飞来,而是事先在大自然或社会中存在,出现之前,总有这样那样的迹象,只是迹象不明显而已。因 此,人们对它之前发出的那些讯号没怎么注意到,等它一下子引起人们的注意的时候,就已经造成相当程度的伤害了,这正是突发事态的基本特点,具有不确定性”[3]。从“非典”疫情看,2002年12月 初出现第一个病例,2003年2月、4月分别在广东省、北京市出现疫情扩散的“风险关键节点”。“非 典”疫情风险极大、发展迅猛,大家都是仓促应对。而反观“新冠”疫情,2019年12月初发现第一个 病例,并且引起国家卫健委和中国疾控中心的关注,12月底派专家组进入武汉指导防控、治疗工作。2020年1月20日左右出现“新冠”疫情扩散的“风险关键节点”,当时正处于全国春运高峰,传染扩散的危险系数加大,防控工作艰巨,青年更是匆促应对、束手无策。这是值得关注和借鉴的教训。如何减少人为因素造成的“突发”,让公众包括青年能够更早更快应对疫情,需要探索和努力。


第二、信息复杂多样,青年设法应对。疫情发展进程的迅猛使及时、正确、有效的信息传播成为了 疫情防控的关键环节。虽然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人类认识世界的能力有了极大的提高,但是对于新型病毒还需要有一个探索和了解的过程,如何尽可能地缩短这一进程,减少信息传播中所产生的“时间成 本”成为了考验政府能力和魄力的关键。而在重大突发公共卫生安全事件中,任何的“信息延误”都可能导致严重的后果。在分析“非典”时期的青少年心态时,发现在“非典”疫情的发展过程中,“第一个 阶段是忽视。当地最初发生个别病例时,多数青年没有太在意,觉得依靠现代科学不难解决问题”[4]。在“新冠”疫情中,“信息延误”“信息误判”容易导致民众对疫情发展态势的错误认知,如何有效辨识信息成为了青年应对疫情的关键环节。居家隔离虽然限制了青年活动的物理空间,但通过网络等渠道,青年主动对疫情信息进行多方辨别确认,逐步获得了对疫情的正确认识,也减少了因信息杂糅而带来的恐慌,使安心“居家隔离”成为了青年人的普遍心态。


第三、专家勇敢呼吁,青年踊跃响应。青年群体作为具备一定科学知识水平的社会生力军,对信息有着更加敏锐的触角,他们更加倾向于寻找事件发生的根源。从一线医护人员到像钟南山等知名专家学 者的鼓与呼,厘清了青年群体当中的一些知识误区,也使青年群体对疫情的发生、发展以及影响有了更加深入的认识。以钟南山为代表的权威专家的勇敢、专业、专注鼓舞和激励了青年人,也使更多的青年 产生了参与防控、支持防控的责任感。同时,青年充分利用各种新媒体,积极参与疫情防控宣传工作。


第四、防控疫情措施,青年理解遵守。比较可见,2003年“非典”疫情的防控采取“定向严格措施”,2020年“新冠”疫情防控采取“全面严格措施”,青年生活与工作受到的影响都是非常大的。从“非典”期间看,不论是广州市的防控措施,还是北京市的防控措施,都是在发现有“非典”病人的 地方,一定距离内的人员实行“隔离观察”,采取“不进不出、衣食保障”的措施。但是,与“非典” 病人距离远和没有接触的人群,受到的影响不大。所以,“非典”期间青年有“圈内”与“圈外”的说 法。同一城市里,处于“非典”隔离“圈内”的青年(包括大学生宿舍)有许多生活不便的地方;处于 “非典”隔离“圈外”的青年基本维持正常生活。然而,2020年全国范围内普遍实施的“新冠”疫情防控,就更加严格和细致,所有人都成为间接隔离者,要求“多在家、少出门、不聚集”,将近一个月 的春节假期,都处于小家庭的自我封闭,切断了与亲友、邻居的人际交流接触。青年虽然感到非常的不 方便、不舒服,但是服从防控“新冠”疫情的大局需要,大部分的青年接受了这种严格管控的安排,而 且还成为了向身边人宣传执行严格管控措施的呼吁者。


第五、党员团员率先,青年参与防治。在党的领导下,一直保持党员团员“迎着困难上”“冲在一 线”的优良传统。在“非典”和“新冠”疫情防控工作中,充分发挥党、团员先锋模范作用,也是突出的特色。2003年防控“非典”疫情时,每个医院的党员医生冲锋在前、团员青年积极参与救治工作。广州市第一人民医院主管护师、党员张积慧带领党团员、青年护士冲在“非典”救治第一线,并且激励临时病区的14名青年递交入党申请书。她撰写的《护士长日记》成为激励青年成长的优秀读物。2020 年防控“新冠”疫情工作中,中共中央组织部印发通知,提出“要引导党员冲锋在第一线、战斗在最前沿,注重在疫情防控一线发现、考验入党积极分子,表现突出、符合条件的,及时发展入党”[5]。2020年1月25日,共青团中央办公厅印发《共青团中央办公厅关于立即行动起来 投身新型冠状病毒感 染肺炎疫情防控工作的通知》,要求“各级共青团组织和广大团干部要立即行动起来,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和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有序参与防控工作,为坚决遏制疫情扩散,夺取防控工作胜利贡献力量”[6]。在“新冠”疫情防控工作中,前往武汉市增援医院救治“新冠”病人的“最美逆行者”,参与“火神山”医院、“雷神山”医院建设的工人,参与疫区管制的解放军,都是党员带领团员青年。全国各地在社区、乡村防控工作中,党员、团员、青年都是最活跃的力量。


第六、关心医护人员,青年爱心遥祝。在“非典”与“新冠”疫情防治工作中,医护人员是最危险、最艰苦的群体。团员青年专门针对医护人员及其家属提供关爱和帮助。“非典”期间广州共青团组 织青年志愿者对医护人员的家属特别是其子女提供关心、慰问、服务、帮助,解决医护人员的后顾之 忧。“新冠”疫情防治期间,中国青年志愿者协会以及各地青年志愿服务组织,都通过编写微信、短信 等方式,对参与救治的医护人员给予祝福、致以问候,鼓励他们安心工作,由志愿者关心帮助其亲属。


第七、鼓励患者治疗,青年真诚问候。不论是“非典”疫情,还是“新冠”疫情,确诊病人是最有压力、最容易焦虑的人群。青年志愿者组织通过多种途径,了解和分析患者的心态、需求,编写激励他们配合治疗、早日康复的信息,通过手机微信、网络电视等,传递到隔离病房,让患者感受到社会的关心、支持、激励。很多团员、青年、志愿者无法到医院、疫区关心和帮助患者,就发微信、短信给患者的家属、亲友,通过他们向患者转达问候,鼓励患者配合治疗,争取痊愈。这种社会关爱和支持的力量,也成为“非典”“新冠”患者战胜疾病的一种动力。


第八、建立防疫体系,青年努力探索。每一次的社会风险和危机,都在促进社会治理体系的改革、 创新。青年作为最活跃的社会力量,一直在积极参与和推动社会变革。在“非典”“新冠”疫情中,青年群体不仅关心疫情形势的发展,更关注疫情爆发背后的深层次根源,通过网络和舆论不断追问、不断求证。与此同时,许多青年专家、青年白领、青年网络人通过上网搜寻、查阅文献,探究科学防控和治理的机制,面向社会呼吁,提供政策参考,不断地推动着国家与地方疫情防控机制的变革创新。


03.青年成为疫情防控与社会治理的先锋力量

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明确提出,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是全党的一项重大战略任务。青年作为整个社会中最积极、最有生气的力量,一直都是推动社会治理的先锋力量。尤其是在“非典”“新冠”等重大突发公共卫生安全事件上,青年在受到冲击、被动回应的同时,也一直在主动探索着社会治理的有效参与,进一步推动防控机制改革、推动社会治理创新。


第一、青年投身疫情防控,成为参与治理新力量。“非典”疫情主要的重灾区是广东和北京,全国其他省市也有确诊病例,但是尚未蔓延至各个省市。2020年,随着高铁等交通的便捷,人员跨地域流动更为频繁,“新冠”疫情扩散迅速,全国30多个省市都有确诊病例,对于青年及其他年龄群体的生活、健康造成极大的威胁和影响,这是始料不及、防不胜防的。尤其是“新冠”疫情传染途径更多、传染因素更复杂、传染潜伏性更长,对人们的生命健康、工作生活产生的影响更大。但是,青年群体经过初期的惶恐和担忧之后,就及时调整心态,逐渐转向关注国家防控工作、关心病人救治和公众安全。通过多种途径参与到“非典”“新冠”防控工作,包括青年医疗人员响应号召走上一线防控岗位,青年志愿者积极主动传递防控工作信息,城市青年与农村青年积极向老人、长辈介绍防控知识和技巧等等,在 医疗救治领域、生产流通领域、公共防控领域、社区乡村防控领域等各条战线上,青年突击队冲在一线,勇当重任,成为了疫情防控特殊背景下加强社会治理的重要力量。


第二、青年理解严格管控,成为配合治理新力量。“非典”期间,大多数青年第一次听说“隔离”,但是到了“新冠”疫情防控工作中就成为非常普遍、流传广泛的词语。鉴于“新冠”疫情传染和蔓延的严重性,国家与地方采取“有史以来最为严格”的防控措施,包括武汉及湖北多个城市“封城”,停止所有公共交通等,全国30多个省市采取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一级或二级响应,包括停止公共聚集活动、大型活动场所的运营,鼓励“多在家、少交往、不聚集”等等。“新冠”疫情防控工作涉及全国14亿人口,包括广大青少年,都处于严格防控的生活中。青年面对这种疫情防控措施,感到许多生活、工作的不方便。但是,青年一代经过了解之后,绝大多数是主动配合、积极支持,共同为防控疫情尽一份力。其中,青年对于“遵守规则”“自觉防疫”的认识不断加深,不仅自己尽量按照党和政府的要求自觉履行,而且动员家人、亲友、邻居落实政府指引。从大量信息反馈看,这一次的“居家防控”“自觉隔离”,青年一代做得比中老年好,并且成为面向中老年人的宣传者、劝导者。可见,不论 “非典”还是“新冠”疫情防控,都锻炼了新一代青年,从追求“自发自由、自由自在”到认识社会规则、治理秩序的必要性、有效性,这是思想上的一个进步。


第三、青年辨识抵制谣言,成为网络治理新力量。2003年“非典”期间就出现较多社会谣言,广州市发动共青团员、青年志愿者开展“传递真相、抵制谣言”的活动,对于稳定公众心理发挥了积极作用。2020年“新冠”疫情防控面对的一个难题,就是网络非常发达、信息非常庞杂,导致包括青年在内的广大群众对信息真假难辨、无法取舍。居心不良的人不仅发布破坏性的谣言,而且利用人们的善良心态和防疫心态,借“善意”的名义发布谣言、制造混乱。“90后”“00后”青年一代相信科学、支持防控,及时揭穿谣言,成为维持生活秩序的重要力量。调查发现,老年群体、家庭妇女容易成为谣言特别是所谓“善意谣言”影响的群体,出现“广泛传谣”“聚集抢购”等事件。青年通过向家中长者辟谣和解释,为社区、农村制作宣传科学知识、减轻恐慌心理的“短信”“微信”“宣传语”“流行 语”,让居民和村民提高认识、减少心理波动。这是青年为降低社会运行风险创造的新形式,作出的新 贡献。


第四、青年踊跃建言献策,成为治理发展新力量。2003年“非典”疫情防控期间,网络已经发挥作用,但是仍然不够发达。2020年“新冠”疫情防控期间,网络的普及程度非常高,微信、微博、视频、新媒体、自媒体、融媒体等类型丰富,青年作为思维活跃、创新力强的群体,透过网络和媒体发出各种呼声,提出各种建议。其中一些意见和建议被政府部门收集并获得采纳,一些建议成为社会共识并 推进防控工作的开展。这样,青年从传统的“议事会”“讨论会”参与社会治理,拓展到用网络、微信、微博、视频、QQ等等参与社会治理,为国家与地区建言献策,探索出适应新时代社会治理要求的有效途径。


第五、青年借助科技防控,成为社区治理新力量。与2003年“非典”期间相比较,2020年“新 冠”疫情防控时期的最主要特点就是科技非常发达,网络技术进步,解决了青年生活的许多困难。一方 面,为了避免“人传人”,大量青年与父母、子女“宅”在家里,现在可以通过网络订购、快递送货解决生活的食物、用品需求,没有因为生活物资购买困难出现较大的波动、骚乱。另一方面,正值春节 “万家团圆”“家家团聚”的时期,虽然不能聚餐、拜年,但是可以通过网络视频拜年、手机微信拜年,不仅有文字、有声音,而且有视频会话,青年和亲友之间可以看到对方的安全、健康,就获得心理的安慰,对疫情防控更加放心。青年正是在利用网络视频、微博等丰富社区生活、乡村生活的同时,也利用这些科技形式、先进手段传播国家政策和措施,构建社会治理新机制。


第六、青年志愿服务拓展,成为治理合作新力量。“非典”期间有志愿者特别是青年志愿者开展服 务,但是形式和内容比较单一。2020年“新冠”疫情防控期间,在“多在家、少交往、不聚集”的统 一要求下,大型志愿服务活动、面对面志愿服务活动有所限制。但是,由于志愿服务组织多样、志愿者类型多样、志愿服务方法多样,创造出灵活丰富的志愿服务形式。2020年1月28日,中央文明办、中国志愿服务联合会发出《关于号召广大志愿者、志愿服务组织积极有序参与疫情防控的倡议书》,提出 “希望全国各地志愿者、志愿服务组织在确保安全的前提下,团结凝聚起来,统一行动听指挥,科学专业做服务,为坚决遏制疫情传播扩散,夺取疫情防控斗争胜利贡献更大力量”[7]。2020年1月26日, 中国青年志愿者协会发出《关于青年志愿者组织和志愿者开展疫情防控应急志愿服务的工作指引》。在共青团中央的指导下,“全团共组织发动8.5万名志愿者参与防疫宣传热线接听、社区人员登记排查、安检消毒、心理咨询等工作”[8]。与此同时,志愿服务专家也提供许多对策建议,提出为“最美逆行 者”护航、给“在外湖北人”送温暖、广泛宣传党和政府的政策措施、积极传播党员“冲在一线”的 示范、科学普及有益有效的防护方法、为特殊困难群体提供关爱帮助、倡导“多在家、少交往、不聚 集”、为有需要的人提供心理咨询、帮助澄清和揭露社会网络的谣言、专注调查分析防控疫情志愿服务 趋势[9]。这十种以及更多种类的志愿服务,充分发挥青年志愿者的爱心和特长,在为防控疫情期间的公众服务、为遇到困难的特殊人群服务、为冲在一线的医务人员及家属服务等方面发挥积极的作用。青年志愿者的服务不仅仅帮助社会人群,而且助力社会治理新发展。通过志愿者和志愿组织的网络,在关爱服务的同时,建立起面向城乡群众宣传政策、解释措施、动员参与、做好防控的新战线,建设疫情防控中“人民战争的汪洋大海”。


第七、青年围观社会直播,成为治理监督新力量。在2003年的“非典”疫情防控工作中,“网络围观”不太普遍;但是在2020年的“新冠”疫情及其防控工作中,公众特别是青年以“大众娱乐”的精神来关注和支持防控工作的推进。这样,青年既为自己减轻心理压力,“宅”在家里的时候也获得愉悦享受;另一方面也加深了对政府工作的了解和认识,形成更多的参与感、共同感。如为应对“新冠” 病人救治需要,加速建设的武汉“火神山”医院、“雷神山”医院,通过直播医院建设过程,欢迎公众网络“围观”,先后有6000万人次观看医院建设的网络直播,为建设工人“加油”“打气”。另外, 网络爆出湖北省红十字会捐赠物品分配不公的事情之后,中央电视台采取“直播”的方式,探访湖北省 红十字会仓库,结果被保安人员阻拦,最终被驱赶。1400多万人网络“围观”这一事件,引起社会的 广泛关注,推动政府的重视,中国红十字会派遣工作组进驻湖北,坚决查清来龙去脉,查处违法乱纪, 同时坚决保证“新冠”疫情防治期间捐赠物资分配的公正有效。这就说明,公众特别是青年的“大众娱乐”、“网络围观”不仅仅是调节心态的途径,也成为监督防控工作开展,推动社会治理创新的力量。


04. 几点启示

社会风险对于国家和民族是一个考验,对于青年一代也是考验。中国青年在经历“非典”和“新冠”疫情及其防控的过程,就是体验和锻炼、学习和成长的过程。通过调查分析,我们可以看到青年在以下几个方面的成长成熟。


(一)青年关注:从个人安危到家国情怀

在“非典”“新冠”疫情突发的前期阶段中,个人及家庭的健康安全成为了青年群体考虑的首要问题,但是,经过一段时间的适应之后,青年的关注点就从个人、家庭不断延伸,更多考虑国家与民族、 地区与群体的安危,也愿意为此作出努力、贡献力量。青年的关注焦点从个人安危延伸到家国情怀,其视野不断扩大、内涵不断丰富,增强了青年一代的国家责任感。


(二)青年体验:从惶恐担忧到临危不惧

我们分析“非典”和“新冠”疫情及其防控过程,都可以看到青年的体验和心态变化。最初是对于疫情信息延误的愤怒;随后是对于“非典”“新冠”疫情的惶恐,担心传染和得病。这些心态和情绪, 都属于正常的青年反应。黄志坚教授在《青年学新论》中分析,“青年人内心世界的困惑,在许多情况下并非出自政治思想问题,而是出自内心世界的失衡与失调。这在社会变革时期尤为突出”[10]。面临 “非典”和“新冠”的社会风险,青年特殊心态是完全可以理解的。一般经过十天左右的适应,青年的恐慌心态逐渐转变为“临危不惧”“镇定应对”,不仅仅响应政府的号召与要求,按照防控疫情的指引调整生活习惯,而且主动参与宣传推广,维持秩序。从青年适应疫情变化和防控进展的情况看,是逐渐理性和成熟的过程。


(三)青年承担:从接受规则到倡导普及

改革开放以来,就提出“青年是有担当的一代”。在面临“非典”与“新冠”疫情威胁,需要全民参与防控工作的时候,青年的担当精神就越来越强烈、越来越突出。其实,除了确诊病人集中救治、疑似病人集中医治之外,对接触人员的“隔离观察”,乃至于对从疫区流出到全国各地人员的“隔离14 天”,再扩展到全国人民“多在家、少交往、不聚集”,确实对于原有自由自主、交流沟通的工作及生活方式产生较大的冲击。但是,青年人不仅自己首先适应、首先遵守,而且主动做好老年人的宣传解释 工作。在面临社会风险、需要共同应对的时候,青年一代主动适应规则、积极倡导规则的态度,恰恰有利于社会风险的防范,有利于防控工作的推进。


(四)青年参与:从居家贡献到网络建言

“非典”和“新冠”疫情期间,尤其是“新冠”疫情防控期间,对于青年参与的冲击最大,也促使青年创造非常多元的新型社会参与方式。例如,青年喜欢网络聚集和线下聚群的方式,分享和传播喜 好、个性、趣味、理念。尤其是“新冠”疫情防控期间,就完全通过网络方式实施,包括6000万人围 观“火神山”医院、“雷神山”医院建设,1400万人围观央视直播探访湖北省红十字会仓库等等。同时,青年志愿者更多在网络和媒体开展志愿服务的传播、社会心理的辅导等等。“中国青年志愿服务的发展和繁荣,不仅仅是为群众提供服务,为文明传播服务,而且为创新社会管理、创新社会体制作出率先的探索,促进社会的转型和进步”[11]。确实,分析“非典”和“新冠”的青年参与特点、贡献特色,就不仅仅是创造了青年参与的新方式新途径,而且创造了社会治理的新机制新模式,这方面还需要 进行更加深入和细致的调查研究。


(五)青年贡献:从自觉防控到治理创新

青年思想活跃,接受新事物快。所以,在“非典”和“新冠”疫情防控过程中,青年都是支持和参与防控工作的主要力量。青年最初是从不知晓、不理解逐步转变为知晓、理解。2003年,青年在“非 典”期间学会遵守规定,尽量不到疫情发生地区,养成“讲卫生、讲科学”的生活习惯。2020年,青年在“新冠”期间学会自我隔离、学会安全生活,学会尽量不影响和传染他人,减少“人传人”的机 会。这些看似简单、平凡的“自觉防控”措施,恰恰是现代社会治理需要遵守的规则和共识。一段时间 以来,青年被认为不太遵守公共规则,不太接受治理秩序,总是以“自己最方便”为目的,不管对其他 人的干扰、不管对公共秩序的破坏。然而,两次疫情尤其是“新冠”疫情让青年率先认识到破坏规则、 破坏秩序将付出极大代价,造成极大损害。为此,青年率先领会和接受社会治理的基本要求,同时影响并引导中老年群体接受社会治理的基本要求。这样,从青年传导到中老年,创造社会治理发展的良好基础。


(六)青年成长:从脆弱一代到勇敢一代

改革开放以来,每一次的社会发展变革都带来青年的跨越式成长,但是每一次风险考验也带来青年的特殊式成长。曾经有人论证说“80后”“90后”“00后”是“脆弱的一代”,主要说他们生长在改革开放年代,没有经历革命和运动的考验;说他们是独生子女或少子女家庭成长,缺乏互帮互助锻炼;说他们成长在经济改善和生活充裕年代,没有“吃过苦、受过难”。但是,21世纪也出现种种的社会风险,让青年在经历中锻炼和成长。“非典”疫情防控过程,让“80后”青年和“90后”青年在“突如其来”的风险和灾难中学会面对、学会应付、学会主动调解、学会解决困难。“新冠”疫情防控过程, 让“90后”青年和“00后”青年在“突如其来”的风险和灾难中学会稳定情绪、学会适应变化、学会共同努力、学会战胜困难。如果把两次疫情防控过程进行对比,可以看到在“新冠”防控工作中,“豪言壮语”更少了、“宣传鼓动”更少了,但是实际行动更多了、集中智慧更多了。不论是青年医务人员、青年防控人员还是青年志愿者、青年热心人,都通过网络和媒体、手机或电话,表达对疫情防控工作的意见建议,作出每个人的贡献,承担青年的时代责任。


参考文献

[1]新华网 . 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务委员会召开会议 研究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防控工作 中共中央总书 记习近平主持会议[N/OL].(2020-01-25)

[2020-02-02].http://www.xinhuanet.com/2020-01/25/c_1125502052.htm.

[2]陆士桢,刘庆帅 . 新时代青年政治认同状况研究[J]. 青年探索,2019(1):43-52.

[3]刘晓林 . 非典给中国官员上课[J]. 观察与思考,2003(6):12-18.

[4]谭建光 .“非典”时期的青少年心态分析[J]. 中国青年研究,2003(9):34-37.

[5]中共中央组织部发出通知要求 坚决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精神 在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中积极主 动履职有效发挥作用[N]. 人民日报,2020-01-30.

[6]中国共青团网 . 共青团中央办公厅关于立即行动起来 投身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肺炎疫情防控工作的通知 [EB/OL].(2020-01-25)[2020-02-02].http://www.gqt.org.cn/notice/202001/P020200125594830110615.pdf.

[7]中国文明网 . 关于号召广大志愿者、志愿服务组织积极有序参与疫情防控的倡议书[EB/OL].(2020-01- 28)[2020-02-02].http://www.wenming.cn/zyfw/rd/202001/t20200128_5402262.shtml.

[8]中国青年网 . 各地团员青年积极投身疫情防控工作[EB/OL].(2020-02-03)[2020-02-12].http://qnzz. youth.cn/qckc/202002/t20200203_12184281.htm.

[9]谭建光 . 防控“新冠”疫情——志愿服务的十个参考案例[EB/OL].(2020-02-01)[2020-02-02]. http://www.sohu.com/a/369941692_825958.

[10]黄志坚 . 青年学新论[M]. 北京:中国青年出版社,2004:300.

[11]谭建光 . 志愿服务:理念与行动[M]. 北京:人民出版社,2014:88.

您还可以了解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