谭建光:深圳经济特区40年青年工作创新发展探析

您的位置:首页>研究与创新>研究成果

[摘要]深圳特区的创办与发展在中国改革开放历史进程中具有重要意义。改革开放40年来,深圳共青团组织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大胆探索、创新模式,先后创造出大家乐、团员证、义工联、鹏城勋章、青年驿站等系列工作品牌,为全国团工作提供了有益的参考借鉴。


[关键词]改革开放; 深圳特区; 青年工作; 创新发展


改革开放以来,深圳特区提供“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型、农业经济向工商业经济转型”的实验之时,也提供共青团工作改革创新的探索试验,产生了许多富有价值的经验。因为,深圳特区是共青团工作最早面临冲击,且面临冲击最大的。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主编的《深圳共青团工作发展之路》分析,“深圳经济特区建设初期,共青团面临的是一个‘基层瘫痪、中间断线、青年逃港、思想混 乱、工作难开展’的艰难局面。1978年全县( 原宝安县)有团员14000人,由于当时深港两地生活水平的差距,不少青年逃港,团员骤减至3000多人。”同时,由于瞬间诞生的大量外资企业、港资企业没有建立党团组织,出现了“团旗究竟能够打多久”的疑问。面对困难和困惑,深圳团市委以及各级团组织,没有畏难退缩,而是知难而上、迎难而上,不断开拓创新,不断尝试试验,逐渐寻找到发展壮大共青团工作,发挥共青团员积极作用,凝聚和引导广大团员青年成长成才的正确道路。


01.“大家乐”为每个青年创造展现自我的舞台

改革开放初期,深圳青年中最有名的词语是“大家乐”。它是一种青年大众自娱自乐、互相娱乐 的形式,在特区的百万外来务工青年中兴起一时,并且流传到全中国,成为一代人精神生活的印记。据冯洪根等介绍,1986年,根据百万务工青年中越来越多的娱乐和展示的需求,“我们在还没有能力兴建室内剧场的条件下,投资1万元,在青少年活动中心广场内的一片小叶桉树前,兴建了露天 舞台。……由观众自荐报名,自选表演形式,自费(交五角钱报名费)上台表演。就这样,一种自荐、 自费、自演、自娱、同乐的群众文化活动诞生了。……宝安、罗湖、沙头角、蛇口等县、区、乡镇已建有40多个‘大家乐’舞台以及相应的组织机构。”
为什么深圳特区产生“大家乐”? 为什么“大家乐” 有如此广泛的吸引力和影响力? 因为,随着深圳特区的创办,外资企业和港资企业的兴起,来自全国各地特别是山区农村的青年蜂拥而来,形成中国特色的“外来工群体”“淘金者群体”。他们在务工谋生之余,也有精神文化需求,而且受到外国及港澳的文化影响,追求时尚文化享受。这样,深圳团市委顺应广大务工青年需求,创办起来的“最简单、最可行、最受欢迎”的大家乐,就成为那个时期 汇聚青年、凝聚青年的有效方式。并且,各级团组织在开展大家乐活动的时候,逐渐插入一些时政 政策宣传、团知识传播、青年发展引导的内容,“寓教于乐”“因势利导”,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果。


02.“团员证”在流动中激发青年活力

改革开放以前,中国都是“单位制+公社制”的管理体制。青年团员在大中学校是学校团委管理,在城市单位是单位团委管理,在山区农村是公社大队团组织管理。然而,改革开放的新生事物——深圳特区,面对全国各地汹涌而来的百万外来青工(后来是千万外来青工) ,却面临“团员管理”的困惑。这些务工青年中的团员,户籍是在内地山区农村,入团是在内地大中学校,到了深圳特区是进入外资企业、港资企业、“三来一补”企业打工,没有直接的团籍关系接转手续。深圳面临“团组织找不到团员”“团员找不到团组织”的“双失联”状态。为此,团市委深入调查研究、寻求解决方法。

1989年,时任深圳团市委书记的张宜均介绍,“我市共青团管理制度的改革,是从实行团员证制度开始的。为了改变由于团员青年流动性大、‘两外’(外来、外出) 团员多,带来团员管理混乱的局面。1985年召开的共青团深圳市第一次代表大会作出了在全市范围内试行团员证制度,改革团的组织管理制度的决定。1985年底,全市各级团组织完成颁证任务。试行团员证制度,在我国建团史上是第一次。”这样一种“不问户籍所在”“不问团籍所在”,通过流动性的“团员证”认定团员身份,并且吸纳其参加组织活动的创新,在全国团工作中产生极大的影响,推动了全国团员管理 体制的创新,也为流动党员管理提供了可借鉴的经验。这样,团员管理中“证随人走,人随事走”,团员在全国各地都可以加入团组织的活动,享受团员权利,为共青团组织创新发展提供了极大的支持,促使团组织焕发生命力、增强吸引力。


03.“义工联”凝聚市场经济中青年的善意

深圳特区的“义务工作者联合会”是中国第一个依法登记注册的志愿服务社团,在推动当代志愿服务事业发展方面具有积极的影响力。谭建光2005年在《中国深圳义务工作发展报告》中介绍,“值得注意的是,虽然深圳市的义务工作队伍是1989年组建,1990年注册成立社团(民政局登记) ,但提供各种义务服务的行为在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就陆续出现。由于深圳市场经济发展迅速,人口增加快速,引起的工作与生活问题也特别多,需要民间的互相帮助。因此,思想活跃的青年将社会服务作为关注的新热点,他们自己尝试、探索各种方式和途径,汇集到义务工作的队伍时,就产生了极大的社会影响。”
笔者曾经专门向当时发起成立义工联的团干部、热心青年进行咨询调查,了解“为什么在最讲究市场竞争,最讲究经济利益的特区,最先诞生义务工作(志愿服务) ”。团干部介绍,由于创办特区,国内各地的年轻人都希望到深圳“闯出新天地”。前来“开荒”“冒险”“淘金”的,既有青年干部,也有青年知识分子,还有百万乃至千万的务工青年。一方面,他们在内地都有“学雷锋、做好事”的美好回忆,到了深圳特区,人生地不熟,更加希望有“乐于助人”“友善互助”的社会氛围; 另一方面,来到深圳之后,通过香港电视等看到“香港义工”乃至“外国志愿者”的信息,感觉与“学雷锋、做好事”有相互启发的地方。为此,一群团干部、热心青年就聚在一起,商议如何在经济特区的新环境中重新弘扬“助人为乐”的精神。这个想法获得深圳团市委的支持,于是在1989年开通志愿者服务热线,1990年成立志愿者社团(义工联) 。与内地“学雷锋运动”的兴起,志愿服务事业的兴起相比较,深圳义工联的发展具有如下几个特色:

第一、率先依法注册,成立志愿社团。当时的团干部和青年义工受到外国及港澳的影响,感觉未来必须依法治国、依法发展,因而寻求到民政局注册社团。

第二、提出“爱心奉献、助人自助”的理念。即与传统纯粹的无私奉献、无我 奉献相区别,针对大多数群众的实际思想道德状况,倡导“助人自助”并鼓励志愿者在服务社会人群 的时候获得自己的充实与快乐。

第三、最早走出深圳、走出国门,积极参与国际国内的志愿服务。深圳义工联是最早参加共青团中央、中国青年志愿者协会“扶贫接力”志愿者行动,到贵州省山区提 供支教服务的,也是最早参加全国青年志愿者协会援外计划,到老挝等国家提供志愿服务的。
改革开放以来,深圳市的志愿团队主动联系内地省市、山区农村,开展很多志愿服务,传播志愿文化。地区性的组织化、规范化的志愿服务从“深圳义工联”率先兴起逐步推广到全国各地。


04.“鹏城青年勋章”为青年建设者提供激励

深圳特区创办以来,全国各地的青年涌向特区、创业发展,做出卓越的贡献。为此,深圳团市委借鉴各国激励表彰的经验,探索构建青年激励体系。1995年深圳市实施“鹏城青年功勋计划”,实行“奖章制”。功勋奖章制体现“明星制”与“群星制”相结合,分为市级两类六种勋章和区( 工委) 级一类五种奖章。市级两类勋章为一类鹏城青年功勋章、一类单项的成才勋章、创优勋章、创造勋 章、文明勋章、爱心勋章,其中最高荣誉为鹏城青年功勋章。[5]同时,在志愿服务领域,推动设立鹏城 优秀志愿者“市长奖”。这种授勋激励制度,与过去一般性“表彰先进”的做法有差异,突出青年获 奖者的“明星感”“偶像感”“荣誉感”“自豪感”。

这些富有特色的激励方式,满足了特区青年的追求与渴望。一方面,深圳特区青年来自全国各地乃至世界各地,孤身奋斗最需要获得社会与他人的认可。青年功勋激励机制让他们感觉自己的奋斗获得社会认可,获得组织认可。另一方面,深圳作为新兴城市、创业城市,“不认人情、不认关系、只认业绩。”深圳青年要证明自身的能力和业绩,需要成果的展示,需要社会的奖励。青年功勋激励机制为特区青年铺垫成长的台阶,为他们提供了更多的机会,也让社会各界看到了青年的贡献和力量。改革开放四十年来,深圳表彰和奖励的青年人物,陆续在各个领域不断发展,成为经济建设和社会治理的优秀人才。


05.“青年驿站”让年轻人才有落脚之地

近年来,深圳大街小巷多了一道风景——“青年驿站”。“‘青年驿站’是深圳共青团为来深求职的应届毕业生免费提供短期住宿和就业指导的公益项目,旨在解决毕业生求职难、住宿难的燃眉之急,打造‘来深青年之家’。目前,青年驿站有福田石厦、罗湖东门北、宝安中心区、龙岗布吉、龙华民治、南山大新等站点。”

“青年驿站”的设立,一方面是面向进入深圳特区的青年人才提供支持。特别是帮助刚刚从大学毕业,希望到深圳“闯天地”“创事业”的青年,解决“人生地不熟”“两眼一抹 黑”的困难,提供他们了解和熟悉特区,寻找发展机遇的缓冲带。另一方面是提供青年人才聚合、交 流、互助、发展的机会。进入深圳特区的各类青年人才,通过“青年驿站”相互认识,并互相介绍资源、提供渠道,就为寻求志同道合者,共同创造人生未来铺垫了基础。作为改革开放的前沿城市,深圳共青团率先探索和建立“青年驿站”,创造吸引青年人才、帮助青年人才、激励青年人才、成就青年人才的“第一步”,对于全国具有参考借鉴价值。

06.“志愿者之城”倡导全社会互助友善

2011 年,深圳市在多年探索和推动志愿服务发展的基础上,以举办大运会为契机,在全国率先出台《关于建设“志愿者之城”的意见》( 深发【2011】24 号) ,规划用五年的实践建设“志愿者之城”。“志愿者之城”建设领导小组由市委书记担任组长,各相关部门领导担任成员。深圳团市委作为“志愿者之城”建设领导小组办公室,承担协调组织的工作。“志愿者之城”建设对于推动全社 会参与、全社会支持的志愿服务事业具有积极作用。

一是党政部门、工商企业、社会组织构建共同参与的体系。在党的领导下创新发展新时代的志愿服务机制。

二是构建“市、区、街道、社区”四级体系。特别是通过公共场所“志愿 U 站”、社区“志愿 U 站”、专业“志愿 U 站”等阵地建设,形成全覆盖、全方位的志愿服务网络,让“人人参与志愿活动、人人享受志愿服务”具备良好条件。

三是推动市民志愿服务与外来人口的志愿服务的高度融合。在“志愿者之城”建设政策的支持下,市民参与志愿服务可以获得各种荣誉和优惠激励,外来人口参与志愿服务还可以获得积分和优先发展的激 励。这样就增强了各阶层、各职业身份人员对深圳市的归属感和荣誉感。深圳率先创造的“志愿者之城”建设经验已向全国推广,中国志愿服务联合会已经建立 46 个“志愿者之城( 区) ”建设的试点,并将这项工作作为城市共建共治共享社会治理格局的组成部分。


07.“少年创客加油站”为未来的梦想发挥创意

深圳特区在积极建设“双创”示范城市的同时,特别注重培育青少年的创新、创造、创业观念意识。早在21世纪初,深圳市共青团组织就配合市委市政府的部署,与教育部门一起大力推进“少年科技创新行动”,并建立“少年院士坊”等特色机构。2015年6月18日,首届深圳学生创客节启动大会在深圳市中小学艺术教育基地大礼堂举行。启动会议上,深圳市发布了一项推动深圳创客教育的计划——《深圳市中小学科技创新教育三年行动计划》,并授牌首批深圳市中小学创客实践室。

在这种氛围的影响下,中小学生的“少年创客”行动形成热潮。一方面是“第二课堂”“周末课程”中介入许多科技创新、高新技术的元素,让少年儿童从小就接触国际国内最前沿的创新信息。如南山区面向社区居民、中小学生开设“院士讲堂”“博士沙龙”等,让孩子们与科学家、创新青年面对面,不断交流碰撞,形成敢于创新创造的品格。另一方面是加大“少年创客”行动的国际交流。近年来,深圳中小学生的“创新团队”“创客组合”先后到美国、德国、日本、新加坡等多个国家参与创新、创意、创造的交流活动,展示中国新时代少年儿童的创新风采,展示特区少年儿童的新锐思想和行动。此外,深圳特区每年举办 90 多场国际国内赛会,从科技、文化、教育到慈善、生态、游戏等等,为青少年提供众多接触新思想、新成果的机会,激发了他们的创意和想象。


08.“志愿者河长学院”走向专业化的环保服务

深圳特区作为经济发展快、社会变化快的地区,面临生态环保的严峻形势。特别是消除和防范“工业污染”“电子污染”“土质污染”“水质污染”成为迫切任务。深圳团市委在贯彻“绿水青山就 是金山银山”的理念中,突出专业化的生态服务、环保服务。2018 年,深圳团市委与中国河长智库 研究院携手,成立中国志愿者河长学院( 深圳) 暨院士工作站,依托深圳市团校现有教学硬件资源, 链接国内外护河治水领域的专家学者资源,强化志愿者河长政策理论水平、履职尽责能力和志愿服务技能,以打造全国首家具备专业学术研究能力的志愿者河长学院为目标,实现中国志愿者河长论坛的智慧成果转化,为志愿者河长制度的机制建设提供鲜活经验。[9]为此,深圳团市委、深圳义工联 建立四个层次的青年参与环保生态体系。

一是通过中科院院士等传授专业知识、专业技术,培养环保志愿者的专业能力,使他们能参与水质监测、污染物清理、沿岸护理等工作,配合环保部门和环保人员做好相关服务。

二是组建专业化的生态环保志愿服务讲师团,深入社区、企业、中小学校、员工生活区开展宣讲服务,让新时代的环保理念、环保知识广泛普及,让珍惜生态与环保行为成为每一个市民和流动人员的生活习惯。

三是组织青年将生态环保与高新科技、文化创意相结合,通过网络传播、媒体传播,推出新颖活泼的生态新时尚、环保新生活。

四是开展“我是小小环保人”活动,在少年儿童中培育和形成新的环保生活方式,使他们自觉参与垃圾分类、水源保护等等,成为新一代的环保力量。


通过这些,努力改变深圳特区水质污染、土壤污染等状况,促使特区逐渐走向生态城市和森林城市,成为“适宜生活、适宜创业”的新兴城市。改革40年,深圳再出发,国家赋予深圳新的任务。2018年12月,习近平总书记对深圳工作作出重要批示,要求深圳“朝着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的方向前行,努力创建社会主义现 代化强国的城市范例。”[10]2019年8月18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布《关于支持深圳建设中国特色 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的意见》。意见提出,深圳要“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 略,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在构建高质量发展的体制机制上走在全国前列。”

为此,深圳特区共青团工作也必须深化供给侧改革,进一步改革创新,在引领凝聚青年、动员组织青年、联系服务青年方面走在全国的前列。一要增强团的引领力,引领特区青年成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传播者和践行者; 二要增强团的组织力,团结带领特区青年发挥聪明才智,发挥创新创造热情, 积极投身先行示范区建设,成为为“美好生活的向往”而奋斗的先行者; 三要增强团的服务力,及时关注青年所思、所忧、所盼,积极帮助青年解决好成长成才过程中的操心事、烦心事,不断创新服务青年内容和方式,为巩固和扩大党执政的青年群众基础做出新时代的新贡献。



您还可以了解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