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振兴志愿服务系列调查报告之十:乡村振兴志愿组织既要规范又要灵活

您的位置:首页>研究与创新>研究成果

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中,加快农村志愿服务组织的建设与发展非常重要。如今,随着农村生活改善与民风改善,乐于友善互助的村民越来越多,但是仅仅是自发和零星的志愿服务,既难以有效汇聚群众的力量发展公益志愿服务,也难以提供志愿者素质发展和成长成才的机会。为此,在党建引领志愿服务、文明实践志愿服务的背景下,促进乡村志愿服务组织的发展繁荣,壮大乡村群众志愿服务的力量,就能够发挥更加积极的作用。

表一:

您认为,应该主要通过以下哪种方式建设农村志愿服务队伍?[多选题]


表二:

您的政治(社会)面貌是:[单选题]


从调查数据看,认为农村志愿服务队伍建设应该采取什么方式,选择最多的是通过优惠政策,吸引、号召自下而上组织发起占73.39%,随后是在当地现有的行业协会中孵化和发展占42.67%,依托当地“志愿服务项目大赛”等培育专业团队占36.42%,对现有的公益团队进行培训和提升占35.18%;选择最少的是自上而下强制要求占28.28%。总体说来,被调查者对于强制和指令性建设志愿服务队伍的方式越来越不喜欢;转为喜欢选择有序支持自下而上的建立志愿服务队伍。另外,从积极参与网络问卷调查的志愿者类型看,中共党员(含预备党员)占41.06%,群众占38.85%,共青团员占17.68%,少先队员(中小学生选择)占1.78%,民主党派成员占0.63%。一方面,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试点县区,建立大量文明实践志愿服务队伍,党员积极参与并发挥示范带动作用;另一方面,积极发动农村群众组建志愿服务队伍,开展友善互助服务,掀起“志愿乡村”建设的热潮。

图一:

山东省荣成市农村“巧厨娘”志愿服务队


课题组在山东省荣成市调查的时候,发现近两年雨后春笋般涌现的农村“巧厨娘”志愿服务队伍发挥非常好的作用,带动乡村形成文明友善、互助友爱的社会风尚。新时代文明实践发展中,一些乡村发现有些孤寡老人、空巢老人、残障老人、特殊家庭老人的饮食面临困难,有些是没有亲人做饭菜只好草草将就过日子,有些是一顿饱一顿饥,有些是每天重复简单枯燥的剩饭菜。为此,一些镇村的党员志愿者、村民志愿者提出,“我们的日子好了,也要让村里的长辈过得好。”这样,在农村党组织、村委会的支持下,志愿者就办起“暖心食堂”,有些是每天提供温暖合口的“爱心午餐”,有些是定期上门提供“爱心午餐”。党政部门考虑到避免“一窝蜂”“一刀切”,就建议各村根据实际需要、实际情况决定是否开展“暖心食堂”的服务。然而,各村看到先行村庄的做法,都激发奉献爱心、关爱老人的热情,就出现多种类型、灵活多样的“暖心食堂”。在这种热潮中,诞生一支支富有爱心、富有热情的“巧厨娘”志愿服务队伍,由村里的“大婶”“大嫂”“大姑娘”等妇女组成。她们义务奉献、轮流值班,每天安排志愿者到村里的暖心食堂买菜、做饭,还为特殊老人送饭到家,聊天问候。荣成市还设立了200万元文明实践暖心食堂专项基金,对每个村“巧厨娘”志愿服务队给予信用奖励,进一步调动群众的参与热情。村居设立志愿信用超市,居民可随时将信用积分兑现,每季度,积极参与文明实践的群众都会获得表彰激励。调查中与“巧厨娘”志愿者交流的时候,她们都说“暖心食堂”的服务让她们既有机会献爱心、做好事,在关爱帮助老人的过程中获得心灵充实;也让她们有机会一起做事交流的时候加强亲情,建立和睦关系。有一位“巧厨娘”志愿者参加演讲的时候说道,原来觉得在村里、在家里的生活就是“锅碗瓢盆”“絮絮叨叨”,感觉没有什么意思。但是,自从参加“巧厨娘”志愿服务,在“暖心食堂”为老人提供关爱和帮助,就觉得生活更有寄托、更有价值,每天做事都乐乐呵呵、开开心心的。从“巧厨娘”志愿服务队的发展经验看,切合乡村实际、切合生活需求、切合群众兴趣的志愿服务组织就具有生机活力。

乡村振兴战略实施中,农村志愿服务组织的发展和壮大,就是得益于乡村党组织的支持和推动,得益于乡村群众的热情和参与。一方面要按照政策法规促进乡村志愿服务组织的规范发展,更加有规模、有力量、有成效;另一方面要充分发挥农村党员和群众的积极性与创造性,成立丰富多样、各具特色的志愿服务队伍,让乡村志愿服务更加具有活力与魅力。


作者信息

谭建光教授,广东省社工与志愿者合作促进会会长,广东省团校志愿服务研究中心主任。电话:13672452904(微信号),电邮:642386379@qq.com。

林锐斌,广东省社工与志愿者合作促进会副会长兼秘书长。

苏敏,中级社工师,厦门大学社会学与人类学院社会工作系在读研究生。

姚晓妍,助理社工师,广东省社工与志愿者合作促进会项目专员。

您还可以了解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