离开贵州省龙里县很多天了,还在时时回想深入山区农村调查辅导,与干部群众沟通交流的情形,被各族群众投身新时代文明实践,振奋精神改变落后面貌、努力创造美好幸福生活的热情所感染。其中,印象特别深刻的是前往一个布依族、苗族、汉族聚居山村——醒狮镇谷新村的调查,留下了一个个故事、一份份感情。现在回忆和整理,提供大家分享交流。
一、从“志愿四队”的故事讲起
我与谷新村有缘——连续三年到贵州省龙里县调查辅导,都与醒狮镇谷新村结缘,说起来就是非常有意思的故事。记得是2019年3月下旬,我应邀到贵州省,给新时代文明实践国家试点和省级试点的县区干部、志愿者骨干讲授《乡村社区文明实践志愿服务发展思路》的课程。授课结束后被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龙里县派车接走了,当晚与县里的同志交流。我发现,交流的人员中,既有县领导、宣传部领导,还有办公室、组织部、民政局、团县委等领导,最印象深刻的有两三位镇委书记、两三位村党支部书记也参与交流讨论。主要议题就是如何领会中央精神,扎扎实实做好文明实践,大家各抒己见,非常有启发、非常有特色。结束的时候,一位年轻的村党支部书记向县领导说,“你们不用安排司机,我开车送谭教授回贵阳市区。”在路上,他自我介绍是醒狮镇“山沟沟里”的布依族山村——谷新村党支部书记李建文,主动开车送我回市区,就是想抓住这40多分钟路程的时机请教村里“志愿四队”的名称和重点。谷新村是布依族、苗族、汉族等共同生活的村庄,其中布依族占大多数,也是脱贫攻坚的重点村。李建文书记说,他们和村民“鼓捣鼓捣”就打算建立四五支志愿者队伍,现在难题是缺乏响亮易记的名称。第一支是部分贫困户,在党员干部帮助下,刚刚脱贫改善生活,想组建“脱贫户回馈社会志愿服务队”。后来,县领导听了就说“不要这么啰嗦,叫感党恩志愿服务队好了”。我也赞成,“感党恩”志愿服务队名称响亮、目的明确,社会影响力大。李建文书记又说,“我们第二支想建立的是‘刹酒风’志愿服务队。”我一听愣了一下说,“不能这么叫,太凶了,杀气腾腾,网络会争议和炒作的。”建文说,“谭老师,你不知道,贫困山区摆酒风气太厉害了,越穷越绞尽脑汁摆酒、巧立名目摆酒,希望收礼挣钱。但是,你收了人家的礼金,人家摆酒你也要你给礼金,越搞越穷呀。”他说,在一些地方,已经有村民为了参加各种名堂的酒席,导致贷款或借钱给礼金了。我也赞成刹住这种乱摆酒席的风气,但是叫“刹酒风”志愿服务队,就可能被网络大V恶意炒作。我在与建文书记讨论的过程中,提出用“淳民风”志愿服务队的名称,他说非常好,既有刹酒风的内容,也可以倡导友善民风。
此外,建文书记与我讨论的过程中,还想到了“和事佬”志愿服务队,开展邻里调节、乡村治理的服务;“家乡美”志愿服务队,开展卫生清洁、生态环保的服务。这样,“感党恩、淳民风、和事佬、家乡美”等四支志愿服务队,成为谷新村的特色品牌,也成为龙里县的特色品牌,展示了新时代山村群众的精神风貌、爱心热情。
二、小山村屋顶上的 “红旗飘飘”
过了将近一年,2020年1月初,我再次到贵州省龙里县开展新时代文明实践调查辅导的时候,就提出不怕山路远、山路弯,要到醒狮镇谷新村看一看,看看我们的朋友李建文书记,看看村里的干部和群众。那一天,我们驱车到了“山沟沟里”的谷新村,建文书记带着党支部的一班人在等候我们,既认真进行基层党建和文明实践的工作汇报,也带着我去看宣传栏墙报,看村民“擂台赛”修整的庭院,看布依族群众种植的小菜园、小花园。其中,我们印象特别深的就是“万绿丛中一点红”——在葱葱翠翠的树木、菜园等一片片绿色中,核心地带就有非常突出的红色印记。如村委会房顶上的红旗竖立很高、迎风飘扬。村庄党支部、党群服务中心等都有红色的制度和目标,村委会和各村小组的宣传栏有红色的党员承诺,农户的房屋前面也有红色标明的党员示范等等。尤其是村支部、村委会房屋上的那面红旗,特别引人注目、特别激励人心。如果与城市社区、平原村庄的红旗相比,它不是特别宽大,但是在非常简陋、非常朴素的布依族山村房屋之上,这面红旗非常耀眼、非常亮丽。我对李建文书记说,“这就是大山里面的‘谷新红旗’,很有号召力。”经过深入交流,我才知道,李建文是本村的农民子弟,青年时期就外出务工和创业,见过世面、有胆有识,后来被县镇组织部门选中,动员回来担任村党支部书记,带领布依族、苗族、汉族群众脱贫攻坚、谋求发展。他回来的初期,遇到许多困难和问题,但是没有退缩、没有回避,而是一点一滴推动改变,特别是努力赢得群众的信任,积极鼓励党员、团员发挥作用,促使村民逐渐摆脱贫困、改善生活;同时抓住新时代文明实践的机遇,发动群众参与治理、参与创造,共建共享新时代的美好生活。
我想,新时代文明实践发展中,需要更多这样有见识、有热情、有毅力的基层党员干部,在乡村社区为群众做示范、为群众谋发展、为群众创新路,这就是“谷新红旗”带来的启迪。
三、“没写文章”却干成一件件实事
在去谷新村的路上,龙里县的同志反映,李建文悄悄告诉县领导,“我还有点怕谭教授来,不敢见他,我没有完成他交给的任务。”我说忘了给过他什么任务。见面的时候才知道,是当初他建立村里“志愿四队”的时候,我让他尽快收集资料撰写志愿服务队伍的文章,进行宣传推广。但是,建文书记天天忙于与村民打交道、为村民办实事,实在没有时间整理和写作,就一拖再拖。其实,当我来到谷新村,看到建文书记热心诚恳为村民着想、为村民办事的时候,就想好了,不需要他写,我把他们这些党员、团员、志愿者为村民的服务记录下来、宣传出去,这也就是今天撰写这篇文章的初衷。我听到谷新村的党员、志愿者走进困难的村民家中,不怕脏、不怕累,帮助解决困难问题,激励村民一起修整、修缮房屋和庭院,让破破烂烂的家“变样了”、干净了、好看了,村民也有自信心和自豪感了。我听到谷新村的党员、志愿者走到布依族、苗族老人之中,鼓励他们唱民族歌曲、跳民族舞蹈,传承习俗、活跃文化,也吸引电视、网络前来拍摄,逐渐打造布依族、苗族的“网红打卡地”。
我听到谷新村的党员、志愿者在大树下、石阶上,与村民促膝谈心、细语交流,倾听群众的心声,探寻山区致富、谋生发展的路径,不畏艰难曲折、锐意探索前行。我想,相比于我们的“耍笔头、写文章”,建文书记和党员、志愿者干的事情更加崇高、更加伟大,真正体现为人民服务、为人民谋利益、为人民创造幸福的宗旨。这些,都是让我由衷欣赏和敬佩的。
四、“三推进”带来布依族群众的希望
我除了多次的网络微信沟通之外,三次与李建文书记见面交流,两次到谷新村调查辅导,感觉这里的干部群众采取“三年三推进”即振奋精神、乡村治理、创业发展的方式,推进新时代文明实践,取得明显的成效。第一是“振奋精神”。因为在此之前的谷新村,交通不便、环境脏乱、经济落后、思想保守,半数以上村民外出打工,留下老人和小孩,缺乏生机活力。村党支部抓住新时代文明实践的契机,将传播新思想、引领新风尚的工作,与激励群众转变观念、主动谋求发展变化相结合,逐渐营造氛围、逐渐取得成效。谷新村文明实践“五步五心”工作法,“一步走好学习领会寻核心、二步走好志愿服务显真心、三步走好问题解决换诚心、四步走好文明实践促内心、五步走好共同富裕干群一条心”,将新时代文明实践作为万能助推器,巩固脱贫攻坚,助力乡村振兴。这样,谷新村把理论、政策的宣讲宣传与乡村精神状态的重新焕发活力有机结合,探索各种切实有效的宣传教育措施,收到可喜的成效,获得布依族、苗族、汉族群众的广泛认可和支持。第二是“乡村治理”。村党支部在推进文明实践的时候,一致认为“要想追求美好生活,就必须从改变脏乱差环境开始”。原来的村寨里道路泥泞、坑洼不平,鸡鸭牛马粪便随处可见、臭气扑面而来,房前屋后横七竖八地堆放着各种杂物,村寨整体环境不忍直视,长期存在“脏、乱、差”的现象。本村人走路“掩鼻而过”,外乡人走路“不愿经过”,这种状况严重制约村庄发展、民生改善。开展文明实践志愿服务以来,党员带头开展乡村人居环境整治,志愿者激发群众建设家乡热情,群众组建家乡美志愿服务队,共同“改头换面”建设家乡。在开展人居环境整治过程中,村里召开群众会议70余次,动员群众自愿筹集资金23.2万元,申请县级涉农整合资金49.2万元,共计72.4万元。群众投工投劳2500多个。先后完成1100米花池建设,提升了村寨的整体美感;完成挡土墙400立方米的建设,让之前残垣断壁的路边土坡变成整齐的矮墙;志愿者还发挥各自优势,在寨上建设文化墙840平方米,绘画具有当地民族特色的“农民画”;此外还硬化道路2600平方米,用于建设花园、凉亭,提升村寨休闲服务水平;1.45万平方米的绿化,清理沟渠2000米,完成人行步道432米,提升了谷新的绿化度,为群众提供了更多的休闲活动场所。尤其是谷耳寨,原来是出了名的脏乱差“硬骨头”,在党员干部和文明实践志愿者的反复动员、热情鼓励之下,群众思想已经从以前的“事不关己、高高挂起”转变为现在的“事事关心、积极参与”,身体力行参与到各项村寨公益事业中。如今,谷耳寨群众自筹资金11万元,投工投劳302个,建成花池200米、挡墙75米、文化墙180平方米、文化长廊50平方米,硬化活动场所800平方米,完成公共绿化3350平方米,提升了村寨的整体美感;建成560平方米晒谷坝一个、盘山步道250米、维修古井一个、改建陈旧鱼塘300平方米一口,增加了公共资源的可利用率。我们今年到寨子里调查的时候,看到一个古色古香、充满民俗的小园子,有凉亭、有长廊、有花有草,非常美丽怡人。建文书记告诉我,这里原来就是“卫生死角”,垃圾臭水污染严重,在群众的共同努力下建设成为亮丽的“文明实践点”。在调查中,我们发现、乡村治理、环境治理非常重要,“脏乱差”的乡村环境让村民嫌弃村庄,就谈不上热爱和奉献;清洁美丽的乡村环境让村民喜爱和自豪,就乐意为村里公共事务、邻里生活需求提供帮助、提供服务。第三是“创业发展”。2021年10月,我们再次到醒狮镇谷新村调查辅导的时候,最大的感触就是干部群众的发展动力激发出来了,拼搏奋进精神激发出来了,都鼓足干劲追求创业就业,千方百计寻求发展途径。建文书记告诉我,在党的关心和支持下,在新时代文明实践促进下,村庄环境越来越美丽,村民精神越来越焕发,现在就是迫切希望探寻发展生产、改善生活的机遇。因此,谷新村的党员干部、志愿者骨干带着我们看村民的“经济庭院”,看后山的“森林小道”,看溪水边的景观植物,一边走一边探讨发展产业的思路。由于谷新村处于“山沟沟”深处,一方面交通不发达,另一方面没有成片开发的土地,都是一家一户旁边的小块土地,就很难像平原地带那样发展“大棚作业”“连片产业”。为此,我做了三件事,一是建议谷新村利用高原地带种植、养殖产品营养价值高、经济价值高等特点,选择经济附加值高、珍稀种类的作物,为农民找到新的致富之路;二是联系广州市一个商会的会长,邀请企业家、创业者为谷新村提建议,用市场的眼光看待高原山区农产品的价值;三是联系中医药大学的团委书记,请他们邀请中医药局领导和专家建议,谷新村的高原山区地带,是否可以发展多品种的中草药,既提供医药市场销售,也创办“民族旅游与高原农副产品、珍稀中草药观赏”的发展路径。这些不同的思路、不同的建议,建文书记和谷新村班子的一群人都非常认真的参与讨论、不断论证。
我想,布依族山村的创业发展、产业兴旺、就业发展、生活改善等,不是一两天的事情,需要长期的摸索和实践。然而,只要党员干部为群众谋利益、办实事,广大村民一起想、一起干,就能够找到出路、创业兴旺。
五、从“山路180弯”到幸福生活大道
在前往谷新村的路上,我对司机说,“歌曲里唱到‘山路十八弯’,这哪里是十八弯,就是一百八十弯嘛。”确实,从龙里县通向谷新村的路途,既遥远又弯曲。先是从县里到醒狮镇就需要将近一个小时路程,然后从镇里到谷新村又需要将近一个小时的路程。尤其关键的是去谷新村走的是盘山小路,又陡又弯,司机需要全神贯注、聚精会神,乘车人感觉颠颠簸簸、晕晕乎乎。还好,我经常出差,不大晕车,还能够保持清醒。陪同我的县里同志说,他从小就晕车,现在还是晕车,每次到各个山村都晕车。他们只有尽量乘车的时候不看手机、不低头,才能够顺利到达山里的村庄,开展各项工作。这时候,我确实感觉到贵州省农村干部工作的辛苦,感觉到贵州省农村群众生活的艰苦。在过去是大山里的崎岖小路,走出镇里、走出县城都需要几天几夜,何况走到省里、城里。现在虽然通车了,但是盘山公路的弯曲和摇晃,也让干部群众增加了许多艰难。然而,正是这些党员干部、志愿者、热心群众,不畏艰辛、艰苦努力,经过多年奋斗打赢脱贫攻坚战、走向乡村振兴的目标。我们作为外来的专家学者,走一次、两次山路都感觉劳累和辛苦,这里的干部群众天天走、常常走,再辛苦也坚持不懈、习以为常。因此,我不论对龙里县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的同志,还是对醒狮镇的同志,以及对谷新村的建文书记和党员志愿者,都说一句话,“你们辛苦了!”他们的工作难度比别人大很多,工作环境比别人苦很多,工作条件比别人差很多,然而没有回避、没有埋怨,勤勤恳恳、坚持不懈为山区农村群众、少数民族群众干实事、做好事,创造幸福美好的生活。顺便说一句,其实谷新村虽然在深山里面、高山之中,但是与贵阳市的直线距离只有40分钟路程左右。现在由于没有直通的公路,绕行到贵阳市需要很长的时间,群众都盼望经济发展和交通发达之后,有直通的高速公路,“大城市与小山村”的距离就不遥远、不漫长了。这是谷新村群众的心愿,也是我们的心愿。
从“山路180弯”到“幸福生活大道”就需要一代代人的创造与贡献,我们现在做的事情,一点一滴积累起来,就为未来的人民美好生活铺垫基础。
谷新村是一个让人难忘的小村庄,开展新时代文明实践以来,党员干部、志愿者骨干、热心群众行动起来,用思想鼓舞干劲、用文明陶冶生活、用奉献创造美好。这样,布依族、苗族、汉族聚居的小山村充满希望、充满活力、充满友爱、充满魅力。我想,这是贵州省山区农村的写照,也是中国新时代山区农村的写照,特撰文记录下来,提供广大志愿者分享交流。
作 者:
谭建光教授,中国志愿服务联合会理事、广东省志愿者联合会副会长、广东省社工与志愿者合作促进会会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