谭建光等:基层党组织领导和支持志愿服务的发展

您的位置:首页>研究与创新>研究成果
谭建光 黄咏霓 马 凯


广东省佛山市南海区处于珠江三角洲地区,是改革开放以来经济发展较快的地区,也是志愿服务较快发展的地区;近年来,开展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试点工作,进一步推动志愿服务的发展创新。特别是在充分发挥党组织的领导作用,引领志愿服务正确发展方面积累较多的经验。广东省社工与志愿者合作促进会、广东省团校志愿服务研究中心、广州市智荟青年社会组织服务中心联合组建课题组。深入南海区各街道、社区、农村进行调查研究,收集和整理资料,撰写本报告,提供各地区分享交流。

01.南海区志愿服务的管理体制发展

改革开放以来,南海区采取“六个轮子一起转”的思路方法,发展国有企业、外资企业、乡镇企业、混合企业、私营企业、个体户等等,成为最早对外开放、最早经济改革,促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地区。与此同时,作为近现代改革先驱康有为的故乡,南海区发扬“敢为人先”的精神,在慈善公益、志愿服务领域率先探索、锐意创新。这一过程中,党组织充分发挥领导支持作用,一方面委托共青团率先探索志愿服务发展路径,另一方面委托民政局率先发展慈善事业,再一方面委托社会热心团体发展公益视野。从发展历程看,党组织领导和支持志愿服务经历四个阶段,取得较多的经验。

第一阶段:团组织协调发展

南海区志愿服务发展的早期,与全国各地情况一样,都是在党组织的领导下,委托共青团先行探索实践。从20世纪80年代起,团员青年掀起“学雷锋、树新风”的热潮,并且通过与港澳同胞的交流了解现代志愿服务、义务工作,在禅城区、南海区等组建“义工团”,挂靠在团委进行管理协调。1995年,按照共青团中央的部署,配合中国青年志愿者行动的发展,成立南海区青年志愿者协会,随后更名为“义工联”。区委区政府(早期是经历县委县政府、市委市政府的更名)认为志愿服务对于传递党的宗旨、关爱帮助群众、密切党群关系具有积极作用,予以鼓励支持,也委托共青团发起建立志愿服务组织,开展志愿服务活动,在乡村社区掀起“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志愿文化热潮。

所以,南海区这个时期的志愿服务发展,直接推动的是各级共青团组织,但是恰恰有着来自党和政府的领导支持,使得志愿者越来越多,志愿服务越来越丰富,成为社会文明和社会发展的积极力量。

第二阶段:志工委推进发展

进入21世纪初,南海区党组织看到志愿服务不仅仅是青年参与的领域,也是全社会参与、全社会共享的事业,就成立“志愿服务工作委员会”并由区委副书记担任主任,相关部门和单位的参加进来,共同推进志愿服务事业。共青团组织作为“志工委”办公室,主动适应角色变化,从原来的“志愿服务推动者”转变为“配合区委区政府推动志愿服务”做好具体的协调发展工作。与此同时,党员志愿者、巾帼志愿者、社区志愿者等各种力量迅速发展,形成多组织、多群体参与志愿服务的热潮。在“志工委”的领导下,南海区还主动拓展与国际国内的志愿服务交流合作,积极参与全国全省的志愿服务观摩交流活动,学习北京、上海、浙江以及广州、深圳等地的经验,探索“志愿服务项目”评审与资助的机制,发掘和培育志愿服务项目品牌。此外,通过“义工文化月”(在“12.5国际志愿者日”前后开展活动),邀请外国志愿者,以及港澳地区义工前来交流合作,促进南海区志愿服务的创新发展。

调查发现,加强党的领导,成立“志工委”的时期,对于志愿服务的发展繁荣,面向乡村社区延伸,吸引城乡群众参与,具有非常大的促进作用。

第三阶段:文明委统筹协调

2008年以后,按照中央和省市部署,贯彻落实中央文明委《关于深入开展志愿服务活动的意见》精神,南海区建立文明委统筹协调、民政行政管理、团委协助组织实施的管理体制。这样,志愿服务与文明创建、学雷锋活动等更加密切结合,通过深化志愿服务活动提高公众的思想道德素质,推进社会和谐发展。南海区将志愿服务作为文明城区、文明村镇建设的重要内容,并且与社区治理、乡村振兴、生态环保、应急救援等工作有机结合。特别是由宣传部、文明办牵头编写《南海区社区志愿服务工作指引》,构建了“1+8+N”的志愿服务创新体系,形成了“社工+志愿者”相结合的志愿服务发展模式,拓宽志愿服务事业的发展空间,对社区和行业志愿服务进行顶层设计,将志愿者的热情、专长和社会发展的需要紧密结合起来,使志愿服务事业得到蓬勃健康发展。与此同时,还编写《南海区党员志愿服务指南》,专门指导党员积极参加志愿服务,发挥示范性和带动作用。这一时期,南海区志愿服务更加繁荣活跃,在社会经济发展、社会治理创新的众多领域发挥积极作用。

第四阶段:党委政府领导支持2018年以来,南海区按照中央和省市开展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试点工作的要求,积极落实“以志愿者为主体力量,以志愿服务为主要活动形式”等,组建以党政主要领导担任总队长、分队长、队长的区、镇、社区三级文明实践志愿服务队伍。这样,新时代文明实践工作以及志愿服务发展成为党政领导和支持的重要工作。

一是以区委、区委办公室、区委宣传部等名义,印发不同类型政策文件,推进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工作,推进文明实践志愿服务发展。

二是构建“阵地+组织”的体系。即在区、镇、社区建立文明实践中心、所、站,同时组建总队、分队、队。与此同时,建立文明实践的“图书驿站”、“青工驿站”、“志愿V站”等不同类型的基地,也组建各类特殊志愿服务小队,开展灵活多样、丰富多彩的志愿服务。

三是构建“思想引领+专业提升+公众参与+持续深化”的机制。按照“传播新思想、引领新风尚”的要求,邀请党建专家、文明实践专家、志愿服务专家等前来开展《党史学习教育与文明实践志愿服务》、《文明实践志愿者如何传播新思想》、《文明实践志愿服务促进乡村振兴与社区治理》等课程,让文明实践工作人员和志愿组织骨干提高思想认识水平,认真做好文明实践志愿服务。同时,邀请广东省社工与志愿者合作促进会、广州市智荟青年社会组织服务中心前来对镇街、社区、农村的志愿组织进行专业督导,探寻吸引居民、村民、外来人员参与志愿服务的方式方法。区委区政府重视下,以南海区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牵头,统筹文明实践志愿服务的发展,取得良好的成效。

02.党组织有效领导和支持的机制

南海区作为较早发展志愿服务事业的地区,积极探索党组织领导和支持志愿服务的体制机制。经过多年的探索实践,既按照中央和省市的要求调整完善,也结合本地特色灵活创新。这样,就构建起既充分发挥党的领导统筹作用,也激发社会公众参与活力的新型机制。

第一、党的领导与社会活跃相结合

南海区志愿服务发展的各个阶段,党组织的领导都发挥重要的作用。但是,每个阶段都有不同的特点,如早期是党组织支持共青团率先探索发起志愿服务,也曾经成立党组织牵头的“志工委”管理机制,后来按照文明委统筹、文明办牵头的方式加强领导,还建立党政主要领导担任总队长的新时代文明实践志愿服务总队。我们看到,伴随志愿服务的社会重要性增强,党组织的领导和统筹作用就不断加强、不断凸显。

一是区委区政府的工作会议,讨论工作议程的时候,越来越多涉及志愿服务。既有专门讨论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试点工作建设,也有专题讨论“志愿者之区”建设意见,还有讨论社区治理、乡村振兴、环保生态的议题都涉及志愿服务的内容。书记、区长以及各部委办局领导,在布置各项工作的时候,也涉及志愿服务的内容,越来越关注和重视。

二是在党的领导和支持下,社会志愿服务力量活跃发展。从青年志愿者、妇女志愿者、老年志愿者、企业志愿者、专业志愿者等,不断诞生新的志愿者群体。如西樵镇既有青年志愿者为主体的“樵讲团”成员主动活跃,广泛传播志愿服务;也有樵华社区老党员黄伍根带领的“红根大叔”志愿服务队成员长期服务,关爱和帮助困难群众。

此外,“亲子志愿者”成为南海非常活跃的群体,中小学生及其家长参与志愿服务,营造良好的家风和时尚。桂城街道则开展社区“创熟”志愿服务,尖东社区以“关爱桂城”创建熟人社区的理念,通过“社区党组织+楼长+ 街坊会+物管+红色业委会”多方协作,全力营造“与邻为善、以邻为伴”的服务型社区。社区以居民兴趣为切入点,发掘来自各行各业的居民和希望发挥余热的退休老人加盟,发展楼长志愿服务队伍,通过“一月一例会”“一月一楼道安全巡查”“一月一便民服务”“一周一楼长接待日”“一季度一剧场”等恒常服务,打造社区自治管理模式,至今已为居民成功解决了各类便民事务,并带动一批青少年楼长小助理参与志愿服务。因此,党的领导而不是干预,支持而不是限制,就成为推动志愿服务发展繁荣、发挥作用的最重要保障。

第二、政府支持与社团成长相结合

南海区是较早探索城府面向社会组织购买服务,推进社会民生事业发展的地区。从2003年开始,佛山市借鉴国内外经验,支持共青团组织和志愿服务组织一定的财政经费,开展志愿服务项目“公益创投”,对优秀项目提供经费扶持。随后,逐渐形成志愿服务项目评审、慈善项目评审、社会创新项目评审、文明实践项目评审,以及各镇街的关爱公益志愿服务评审项目等等。这些公益创投和志愿项目评审,在支持服务项目持续发展的同时,也有利于志愿服务组织的发展壮大。与此同时,在党和政府的推动下,社会组织、志愿组织发展迅速,尤其是从2013年鼓励枢纽型组织发展、鼓励公益类社会组织发展的过程中,南海区一大批志愿组织获得登记注册,或者获得备案管理,拥有更大的发展空间。

一是区义工联(志愿者联合会)逐渐扩大功能,各镇街也陆续成立义工联,统筹推进志愿组织发展和志愿服务创新的工作,提供指导和帮助。

二是社会特色志愿服务队伍发展壮大,党员志愿者队伍、青年志愿者队伍继续壮大的同时,社会自发自主的志愿服务队伍和社区灵活多样的志愿服务队伍不断涌现。其中,“关爱桂城”促进桂城街道的许多志愿服务组织发展,并且参与社区治理和关爱服务,发挥积极的作用。狮山镇的企业志愿服务队伍发展迅速,在凝聚员工和共建和谐等方面发挥积极的作用。丹灶镇良登村在基层社区治理工作中孵化培育了一支以“女党员+妇联执委+妇女骨干”为主的妇女自组织——“群芳荟”,并通过挖掘妇女的特长,结合重要节点活动为妇女提供展示平台,培育妇女志愿者骨干,发展出歌唱、话剧、舞蹈等多支兴趣小组。这些活跃的团队为乡村社区妇女创造参与和服务的机会,增强她们的自信心和荣誉感。

三是新兴职业群体的志愿服务团队、中学生志愿服务团队等获得发展,成为新兴的志愿服务力量。从调查情况看,南海区推进公共服务和社会服务的时候,非常重视发挥志愿组织的积极作用,在社区建设、社区治理、乡村振兴、乡村治理、环境保护、文化复兴等领域都调动志愿组织的积极性,提供参与和贡献的机会。这样,近年来,在南海区社会经济发展过程中,志愿组织获得参与和锻炼,提高服务能力、扩大社会影响。

第三、灵活发展与专业推动相结合

南海区各级党组织充分发挥乡村社区群众的主动性和创造性,促进志愿服务多样化发展,具有生机活力;同时,不断引进专业力量提高志愿服务的水平,提高关爱帮助社会人群的效益。从调查看,南海区是农村城市化过程中最早探索“社工+志愿者”合作服务机制的,有效提高志愿服务的专业化程度。

一是从2003年开始,就在区义工联和各镇街义工联引入专业社工,开展志愿服务的专业协调工作,有利于志愿组织针对群众需求、做好精准服务。

二是从2009年开始推动党员志愿者、公职人员志愿者发展的时候,就积极鼓励各行各业的专业人员加入志愿组织,开发专业类志愿服务项目,帮助乡村社区解决困难问题。

三是在2018年制定“志愿者之区”建设规划的时候,就提出建设区、镇街“志愿者学院”的要求,提高面向基层开展志愿者的专业培训教育,不断提高思想道德水平、专业服务能力。如桂城街道“志愿者学院”启动实施,随后逐渐探索建立起初、中、高三级培训体系,面向热心市民、新志愿者、志愿者骨干、志愿者领袖开展针对性培训课程,一方面通过开展培训提升志愿者的基本技能和服务水平,另一方面依托志愿者学院打造“桂城义工讲师”品牌,通过引入专家资源为学员提供阶梯式培训、建立“师徒制”培育模式等,着重孵化出一支契合桂城志愿服务发展需要的、具有扎实志愿服务基础知识的义工讲师队伍。与此同时,邀请广东省社工与志愿者合作促进会、广东省团校志愿服务研究中心、广州市智荟青年社会组织服务中心等前来开展专业督导,提高志愿服务组织的发展能力和服务能力。在党和政府的支持和推动下,南海区构建区、镇街、社区农村志愿服务专业发展的机制,逐渐发挥积极作用。

第四、本土探索与开放合作相结合

南海区作为较早改革开放、探索市场经济的地区,在推进志愿服务的时候也敢于解放思想、率先开放合作。从广东省各地区的情况看,南海区是最早开展与港澳志愿服务交流合作的地区。

▽从20世纪90年代后期,南海区发展青年志愿服务、探索义工服务的时候,既通过港澳亲戚和海外华侨了解义工情况,借鉴义工服务经验,而且在大沥、西樵、九江、罗村等地的港澳同胞还利用回乡的机会积极参与公益慈善活动,带动家乡友善互助氛围。在21世纪初期,南海区通过义工文化节等活动,邀请香港、澳门的义工团体负责人介绍经验,也邀请新加坡志工负责人介绍服务特色,还邀请旅美华侨分享参与志愿服务的体会。这样,南海区的志愿者既传承“学雷锋、做好事”的社会风尚,也吸收外国志愿服务的经验做法,逐渐创新发展。

▽2009年,南海区桂城街道启动“关爱桂城”公益志愿服务行动的时候,在街道党工委、办事处的领导统筹下,邀请广州、深圳、香港、澳门等地的社工机构、志愿组织前来开展专业培训督导,开展示范性服务项目,促进本土社工机构和志愿组织的诞生,培育一批本土社工人才和本土志愿者骨干。南海区各街道都推广“关爱桂城”的经验,加大公益志愿服务的发展,积极联系国内外资源,拓展志愿服务领域,提升志愿服务水平。

▽进入2017年以后,南海区积极探索党组织对志愿服务的领导和支持,对于引进、借鉴的国内外志愿服务经验进行梳理取舍,把握正确的发展方向,将党的宗旨作为志愿服务发展的重要引领。这样,坚持党的领导与积极开放合作,成为南海区新时代志愿服务创新发展的特色。

第五、锐意创新与凝聚民心相结合

海区充分发挥“敢为人先”的传统,在新时代志愿服务中推进“敢为、乐为、善为、有为”。各级党组织不仅仅鼓励和支持志愿组织的发展,而且通过纳入工作议程、印发指导意见等等,为志愿服务提供正确的引导。秉承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精神,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市政策要求的同时,大胆结合本地群众需求探索创新。

“敢为”就是结合改革开放前沿的优势,积极探索中国特色志愿服务的新方式,从率先制定“入党积极分子”“预备党员”参与志愿服务时数要求,到制定党员年度志愿服务时数要求,推进党员志愿服务的常态化。2009年,南海区作为党中央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试点县区,桂城街道成立省内第一支党员志愿服务队伍。2011年,南海区在全省率先建立和健全区、镇(街)、村(居)三级党员志愿服务架构,并成立南海区党员志愿服务总队,深入基层开展党员志愿服务活动。此外,从率先建立“爱心商家”联盟提供星级志愿者回馈激励,并且探索建设“志愿淘”信息管理系统和纳入“I志愿”系统管理。这些探索实践,都为国内各地提供先行一步的经验。

“乐为”就是积极、主动、快乐探索各种新型的志愿服务形式,包括率先建立志愿服务中心管理机制,各个镇街志愿服务中心运用专职人员协调管理,帮助志愿组织更好开展服务;也包括率先建立“义工文化月”(志愿者文化月),通过每年12月的各个周末、晚上等提供志愿者交流分享的机会,开展多样化的激励活动。

“善为”就是将国家和省市关于志愿服务发展的要求,结合南海区特点,一点一滴贯彻和落实,特别是针对乡村社区的具体需求,提供精细化的服务。

“有为”就是注重志愿服务的实际效果,适应人民群众的利益需求,围绕关爱助困、助学成长、就业促进、治理创新等等领域,不断提供新的有效服务项目,为社会文明和社区治理提供帮助。南海区各级党组织领导和支持下,志愿服务的创新发展,再乡村社区发挥积极的通,有效发挥党凝聚群众、引导群众的功能。

03.面临问题与发展对策

南海区志愿服务发展过程中,党组织的领导和支持发挥重要的作用,产生良好的效果。但是,进入新时代,人民群众对于志愿服务的需求日趋强烈,南海区也面临发展的新困难与新问题。

(一)部门机构“各自为政”的问题。

虽然从委托团委协调组织到建立志工委,从建立文明实践志愿服务总队到“志愿者之区”建设,逐渐加大党委政府队志愿服务的统筹力度。但是,部门分割、各自为政的状况仍然存在,削弱了志愿服务的社会效益。如党委部门中,组织部门的党员志愿者、政法部门的治安志愿者等,与宣传部、文明办统筹协调的志愿服务体系之间未能有效衔接、有效融合。政府部门、社会机构之间也存在各种分离、隔阂的状况,造成志愿服务资源分散、作用有限。

(二)枢纽组织“统而不强”的问题。

南海区义工联(志愿者联合会)是配合党委政府,尤其是配合文明委统筹协调志愿服务的行业性组织,虽然具有多年发展并取得较好的经验,但是,仍然缺乏对于各部门志愿者队伍、各镇街志愿者力量的统筹支持力度。即名义上是“统筹协调”,实际上存在较多的“统筹困难”,呈现“统而不强”的状况。

(三)志愿服务“散而不精”的问题。

目前,南海区的区、镇街、社区农村诞生较多的志愿组织,开展越开越多杨的志愿服务,但是受到专业欠缺和资源不足的限制,很多服务存在“散而不精”的问题。即浅层次的服务活动较多,如简单的探望困难群众、简单的文化宣传、简单的禁毒宣讲等等,缺乏不断延伸、深化服务效果的项目。

(四)志愿者“埋头拉车”的问题。

目前志愿者中存在比较突出的问题是对于党和国家关于志愿服务发展的政策制度学习不够,部分志愿者仍然认为做服务仅仅是有爱心、有兴趣做一点好事,没有领会习近平同志多次关于志愿服务回信与讲话的精神,没有将志愿服务作为弘扬党的宗旨理念的有效手段。因此,志愿者在服务的时候,思想境界不够高,道德水平不够高,简单应付服务项目的情况依然存在。

针对这些存在问题,我们提出一些对策建议,提供参考。

①加强统筹协调

加强和完善新时代文明实践志愿服务总队的统筹协调职能。建立“文明实践志愿服务总队、志愿服务协调小组、志愿服务联合会(义工联)”协同发展,有效统筹的功能。特别是明确和细化党政主要负责人担任“新时代文明实践志愿服务总队(分队、小队”的统筹、管理、协调、推进制度,并且定期坚持督导、督促落实,让党组织的领导和支持真正落实到位。

②发挥枢纽作用

调整和充实志愿服务联合会(义工联)。参照国家和省市志联的建设要求,充分发挥“引领、联合、服务、促进”的职能。一方面是增加党政相关部门领导担任会长和副会长,共青团承担执行副会长以及秘书处的职能,提升和强化义工联(志愿者联合会)协同各部门、各单位、各机构志愿组织发展、推进协作服务的功能。另一方面是参照国家和省市的做法,增强义工联的人员编制和资源配置,加强推动基层志愿服务发展繁荣的能力。此外,要加大义工联联系和吸引企业、社会机构参与,扩大社会影响力。

③培养红色骨干

按照新时代要求做好志愿组织骨干的发掘和培养。鼓励更多党团员参加志愿组织并成为“红种子”,对志愿者骨干进行思想道德和服务能力的系统培训培养。目前,各地对志愿者骨干的培养较多集中在专业知识和服务技能,较少突出政治思想教育。南海区下一步要从志愿者骨干中培养深刻领会党的宗旨理念、深刻领会新时代新思想的综合素质人才,能够在正确的思想引领下带领团多做好志愿服务。

④贴近发展需求

围绕“弘扬党的宗旨”和“促进民生改善”实施志愿服务项目。包括党建引领志愿服务、文明实践志愿服务、乡村振兴志愿服务、社区治理志愿服务、邻里互助志愿服务、关爱助困志愿服务、文化复兴志愿服务、生态环保志愿服务、应急救援志愿服务等等,形成项目系列。特别要注意将不同的志愿服务项目功能相互补充、相互促进,让志愿服务在社会经济发展、社会治理创新、社会民生改善等方面发挥更加突出的作用。

⑤激活乡村社区

重点激活社区、农村的志愿服务,激励乡村社区群众参与志愿服务。要面向基层、面向群众倾斜志愿服务项目,鼓励党员志愿者、青年志愿者深入社区、农村建立长期服务的项目;鼓励居民、村民开发参与参与和互助的服务的项目;鼓励针对社区农村变化不断延伸服务领域、不断丰富服务内容,逐渐形成志愿服务的“社区项目群”、“农村项目群”,及时满足人民群众对志愿服务的多样化需求。

⑥打造服务品牌

对标国家和省市的高要求,打造志愿服务精品组织和精品项目。目前,南海区具有一系列志愿服务的品牌项目,但是大多数是在市区具有较大影响力,缺乏在国家和省级影响力的项目,更缺乏在粤港澳大湾区乃至国际上具有较大影响力的项目。为此,要进一步深化“走出去、请进来”的做法,吸收国内外的经验,汇聚国内外的资源,创造具有全国影响力、国际影响力的志愿服务品牌。尤其是借助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的契机,充分发挥南海区志愿服务发制早、创新多、覆盖广、实效强的特色,创造可复制、可推广的志愿服务品牌,为国家作出贡献,为南海赢得荣誉。

您还可以了解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