谭建光:邻里守望·守护安全——今冬明春志愿者防疫服务的途径与方式~

您的位置:首页>研究与创新>疫情防控
谭建光:邻里守望·守护安全——今冬明春志愿者防疫服务的途径与方式~

谭建光

    我近期一直关注新冠疫情的传播与感染状况,也一直收集和了解“放开”之后志愿者和志愿组织的防疫服务情况。尤其是从2022年12月11日我出差途中感染新冠疫情,后来引起家人一个个相继感染,就一边恢复健康,一边思考防疫志愿服务新形式、新途径。确实,“解封”“放开”之后的疫情防治形势与志愿服务方式发生非常大的变化,三年来探索和积累的“严格防控”“严防死守”做法无法继续使用,面对快速传播、大量感染,并且从大中城市向中小城镇、乡村社区蔓延的疫情链条,必须积极探索和尝试新的做法、积累新的经验。这时候,我想起中国志愿服务联合会倡导的“邻里守望”志愿服务。记得是2016年—2017年之间,联合会对全国各地“邻里守望”志愿服务的案例进行征集和整理,并且开展专题调查、撰写调查报告,在此基础上汇编成书,提供各地区的志愿者和志愿组织学习参考。我被安排作为《邻里守望在中国》一书的主编,带领团队分赴全国典型地区进行调查,访问志愿者,收集服务故事。如今看来,当新冠疫情蔓延到城市与乡村,冲击每一个家庭、每一个人的时候,发挥邻里守望、友善互助的志愿服务精神,可能具有非常重要、非常积极的作用。

图一:中国志愿服务联合会编《邻里守望在中国》(人民出版社出版)

   我先回顾感染“阳性”以及逐渐康复的经历,结合个人体会感悟“邻里守望”的重要作用。12月13日出差回来,抗原测试“阳性”之后,做了几件事:第一、我立即上报“粤康码”和“穗康码”,很快收到短信提醒向社区等报备。第二、我立即向所在的北兴社区报备,防疫工作人员立即发给我居家隔离注意事项,也介绍需要用药和就医的附近医院、药店指南。不久,社区防疫三人小组来到我家门口,隔着门槛询问病情,并张贴居家隔离注意事项,还提供一些防疫专用垃圾袋等等。第三、我将居家隔离情况报给物业管理公司。物业人员表示关心和慰问,并且安排人员帮助取快递等等,避免我们出门接触其他人员,便于真真正正做到居家隔离。第四、我联系小区的生活超市,告知具体情况,请他们将所需的食品用品送来放在门口。超市人员非常关心,也及时送货。第五、不少志愿者朋友得知我“阳”了之后,发微信、短信问候,并提供一些防治科普知识,帮助我做好健康恢复。此外,家里人的关心和调理也能够让我较快恢复健康。我发现,作为一名“老人”(今年62岁,已经退休),在感染新冠疫情的时候,既获得各地志愿者的问候与温暖,更重要是获得邻近社区人员、物业人员、超市人员以及志愿者的关心和帮助,对于及时防治、尽快痊愈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邻里守望、守护安全”可能是今冬明春城乡防疫志愿服务的一种有效形式,值得引起志愿者和志愿组织的关注和重视。

01电话守望
    新冠疫情传播和蔓延的状况,给志愿者服务带来很大挑战,就是要减少人与人的接触、减少互相传播的风险。这时候,志愿者尽可能利用电话等方式与乡村社区的服务对象保持联系,了解情况、提供帮助。目前,社区、农村的一些老年人,属于孤寡老人、空巢老人,还有一些残疾人也是独居或者离群索居的状态。一方面对于新冠疫情的病症以及防治知识不大了解;另一方面感觉年龄大了就不太在乎健康安全等。他们有了不舒服的感觉,有了一些症状,也不愿意告诉远方的子女,不愿意主动告诉他人。这时候,志愿者每天或者一周有几天打电话问寒问暖、了解情况,既能够及时掌握老人、残疾人是否感染、有无用药等等;也便于提醒服务对象引起重视、自我保护。

02喊话守望
    我虽然出生在湖南茶陵的山区,生长在广东增城的山区,但是后来上大学,数十年在城市工作、数十年在学校工作,对于农村“喊话守望”的重要性和作用缺乏感受、缺乏印象。这几年,我配合新时代文明实践志愿服务的调查,到一百多个县区,四百多个乡村山区考察交流的时候,重新发现“喊话守望”“喊话志愿服务”的重要价值。简单点说,“喊话志愿服务”就是乡村、社区有威望的人、热心的人用洪亮的声音进行宣传、劝导、激励、调解等等,促进乡里乡亲的和谐生活、化解群众之间的矛盾。那些被居民、村民称为“大声公”“大声叔”“大声嫂”“大声妹”的“喊话人”,很多时候就在做志愿服务的事情。如今,遍布各个社区、农村的疫情防控值守站撤销了,但是疫情的攻击无所不在,从城市到农村、从社区到乡村,这个时候恰恰非常需要志愿者勇敢站出来“喊话”,引导群众注意防治、注意治疗、注意康复、注意调理;更要引导群众关心和帮助老人、残疾人、孕产妇、儿童等面对疫情的“脆弱群体”。与此同时,因为乡村社区的“喊话志愿者”对于防疫知识、救治知识等了解不多,就需要专业志愿者和志愿组织提供支持,及时将通俗易懂、易于传播的防疫科普知识发送给他们,让他们以方言、土话等方式“喊出去”“传出去”,让更多的群众了解和熟悉。

03喇叭守望
    从2020年的疫情防控以后,社区与农村的一些原有工作方式、传播方式发挥新的作用。有一段时间以为网络、新媒体发展起来之后,社区“大喇叭”、农村“大喇叭”这些旧的宣传、传播方式已经过时,作用不大了。但是,在“严格防控”“动态清零”的防疫阶段,乡村社区“大喇叭”在提醒遵守防疫规则、守护健康安全方面发挥积极的作用。如今,在以防治、救治为主要任务的新阶段,志愿者和志愿组织也要充分发挥“大喇叭”的积极作用:一是用社区“大喇叭”、农村“大喇叭”,采用方言、土话的方式将老人、残疾人、孕产妇等加强自我保护,尽量避免感染疫情的科学方法进行传播普及。二是针对居民、村民尤其是特殊群体宣传普及感染“阳性”之后的科学调理、科学用药等知识。三是用“大喇叭”告诉“阳康”初期的人员不能大意、不能松懈,避免过快从事强体力劳动,做一些剧烈运动导致病情反复、发生意外。四是用“大喇叭”将党和政府的关心和支持传递到城乡群众之中,让大家树立信心、战胜疫情。在山区农村和少数民族地区,用“大喇叭”宣传、传播山歌等进行防疫普及,也能够产生很好的效果。

04微信守望
    网络社会的最大好处,就是来自世界、来自国家的最新信息,很快就通过微信、QQ等途径,传播到社区和农村。因此,志愿者和志愿组织要充分利用微信公众号、微信圈、微信群等工具,将国家和地方关于科学防疫、及时防治的知识广泛传播。最近人民日报公众号、新华社公众号发出许多图文并茂的防疫科普宣传,包括“阳”了之后的生活注意事项,“阳康”初期的健康保护措施,针对老人“沉默性肺炎”的尽早发现和救治方式等等。但是,大多数来自主流媒体的防疫科普宣传,往往是在官方宣传渠道传送,或者中青年群体间转发和普及,很难深入到社区与农村的老人、残疾人、儿童以及妇女等群体之中。这个时候,就需要“中转”“转发”,即通过社区与农村中的热心人、志愿者进行通俗的加工之后,或者转发给有需要的人群,或者变成“口头语言”传播给老人和残疾人,或者变成“儿歌”等传播给少年儿童。因此,“网络+邻里”“线上+线下”的防疫科普宣传,医疗救治宣传等非常重要,需要志愿者的接力传递。

05敲门守望
    不论是专家学者、医护人员等关于防疫科普传播,还是提醒对老人、残疾人、孕产妇、儿童等重点人群的关注重视,都面临“最后一公里”“最后一米”的难题。具体就是无法真正落实到社区和农村的脆弱人群中间,特别需要邻里守望志愿者的接力服务、架设桥梁。一些地区志愿者和志愿组织探索的“上楼服务”“敲门服务”“窗语服务”就非常重要,非常有价值。即发动社区、村庄一些没有阳性的志愿者,或者一些阳康之后的志愿者,每天到孤寡老人、空巢老人、留守儿童、留守妇女的家门口,敲敲门、说说话,或者在窗边聊聊天、说说话。一方面了解这些防疫中脆弱群体面临的困难、出现的状况,及时反映给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等;另一方面将防疫、防治的一些新信息、新知识传递给老人、残疾人等,让他们更好地自我保护。“敲门守望”是乡村最传统、最古老的友善互助形式,在今天的防疫志愿服务中依然能够发挥非常积极的作用。

06众人守望
     邻里守望志愿服务的本质就是“众人守望众人”“你我相互守望”。每一个人都可以成为“身边人”的志愿者,每一个人都可以获得“身边人”的志愿服务。当然,这里的“身边人”主要不是指直系亲属,直系亲属的关心帮助非常重要,那是“家人的关心”“家人的帮助”“家人的温暖”,对于防治疫情、保障健康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除此之外,特别重要的就是邻里守望、邻居互助。当今需要建立从“身边人”到“专业人”到“全体人”的关爱互助链条,让更多的人参与志愿服务、参与守望相助。一是在乡村社区将现有的年轻老人、妇女等志愿者力量发动起来,为身边的高龄老人及其他有需要的群体提供关爱帮助。二是春节期间将回乡的中青年发动起来组建志愿者队伍,为特殊群体提供关爱帮助,也为村民提供防疫科普宣传推广。三是以县区新时代文明实践志愿服务队伍为枢纽,链接防疫资源、医疗资源等等,为乡村社区志愿者提供物资支持、信息支持、渠道支持,让每一个乡村社区志愿者队伍都能够为特殊群体提供医疗、救治的渠道。四是来自大中城市的专业志愿组织将最新、最前沿的防疫知识、防疫技术、阳康及恢复的科普信息等传递给乡村社区志愿者,为邻里守望志愿服务提供最及时的支持帮助。“众人拾柴火焰高”这句老话,在今冬明春的防疫防控、防治救治中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不仅仅是依靠医疗专家,不仅仅是依靠专门技术,还需要广大乡村社区的群众参与邻里守望志愿服务,发现“身边人”的困难与需求,为“身边人”提供关爱扶助,帮“身边人”联系医疗救治渠道等等。这样,才能够构建覆盖社区农村的疫情防控、防治救治网络,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的健康安全。

您还可以了解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