志愿者“阳康”后的防疫服务十条注意事项
谭 建 光
自从国家防疫“二十条”“新十条”政策实施以来,各地区的疫情防控形势发生很大的变化。一方面,“层层加码”“过度防控”的现象消失了,人们的生活与流动便利了;另一方面,新冠疫情的传播频率、感染速度非常快。目前,大中城市感染率达到50%、60%、70%乃至更高比例,并且向中小城镇和农村蔓延。因此,志愿者防疫服务的重点从积极配合“防控”转变为主动配合“防治”,为老人小孩等尽可能建立“防疫屏障”提供支持帮助,为城乡群众有序做好新冠疫情冲击的应对并早日康复提供支持帮助。要特别注意的是如今参与防疫服务的志愿者,越来越多是“阳康”“阳过”之后,曾经经历“阳性”的侵袭和困扰的,他们有些发过烧、有些昏睡过、有些疼痛过,并逐渐恢复健康和重新服务。因此,这些“阳康”后的志愿者在参与防疫服务的时候,既要奉献爱心热情,尽量帮助他人,也要非常注意保重自身的健康,避免过于疲劳造成“复阳”以及引发其他病症。我这些天浏览和观察新阶段的一些志愿者防疫服务情况,也听到一些志愿者提供的意见和建议,整理出“十条注意事项”,提供志愿者和志愿组织参考借鉴。
NO.1量力而行
志愿者“阳康”之后参与防疫服务或者其他服务,要特别注意“量力而行”“避免疲劳”。新冠疫情病毒与普通感冒病毒仍然是不一样的,往往攻击人的免疫系统,或者攻击人的薄弱之处。有时候经过三五天的恢复,看起来病愈了,但是身体机能、免疫能力未能及时恢复,过度劳累就可能带来冲击、引发病症。我是十天前左右(12月11日前后)感染新冠疫情的,发烧和疲惫的主要感觉是两三天,然后是逐渐恢复。与此同时,家人也一个个感染了,症状比我严重一些。我其实在感染病毒开始,就基本上没有停止工作和服务。因为,虽然已经退休和没有硬性的任务,但是志愿服务管理部门、志愿者和志愿组织有需求,我都尽量满足,所以十天来也参加一些视频会议、讲授一些视频课程,并且阅读一些文明实践志愿服务、社区治理志愿服务的书籍,撰写防疫志愿服务和其他领域服务的文章。不过,我听取了一些医生朋友、家人亲友的建议“悠着点”和“七分力”。也就是说,“阳”的日子,以及刚刚恢复的时期,学习和工作不要“太使劲”、不要“使猛劲”,避免免疫系统受到破坏,陷入新的病症。这几天,陆陆续续看到一些媒体、网络透露,不仅仅有高龄老人先后病逝,也有一些青壮年突然病逝。尤其是有些特殊的案例,就是“阳康”之后立即开展跑步、打球等剧烈运动发生意外的;“阳康”之后马上长途跋涉开会奔波发生意外的。所以,我们一方面倡导志愿者根据城乡群众的需要开展协助防治、守护安全、促进康复、保障生活的志愿服务;另一方面要提醒志愿者根据自己的身体状况,尤其是“阳康”后恢复时期的需要选择服务形式、服务内容,尽量避免做力所不及、操劳过度的事情,以免在服务过程中发生意外。
我想起前几年的一个说法“让我们的生活慢下来”“让我们的脚步跟上灵魂”。原来以为“慢生活”仅仅是一种奢望或诉求。如今看来,经历新冠疫情的冲击,尤其是“阳康”之后的人们,“慢生活”也是对生命和身体的一种保护。所以,志愿者在“阳康”后参与防疫服务及其他服务时,也一定要“悠着点”“慢慢来”,既能够有效守护他人的健康安全,也有利于保护自己的健康安全。
NO.2线上为主
目前,疫情防控志愿服务从城市延伸到乡村,尤其是今冬明春时期农村大量返乡人流的影响,疫情扩散的加快,也需要志愿者为预防疫情和救治病人提供支持与帮助。然而,对于“阳康”后,尤其是病愈初期的志愿者,是不适宜长途跋涉、奔波服务的,那样会造成意想不到的的风险和危害。为此,要大力发展线上志愿服务,逐渐建立“线上+线下”“远程+身边”“咨询+登门”的防疫服务链条。即鼓励志愿服务行业性组织、支持性组织、专业性组织发挥积极作用,招募志愿者开展线上的咨询和服务,为县镇、村居的志愿者和志愿组织提供防疫知识和技巧;也通过快递等途径为县镇、村居志愿者提供防疫用品、健康食品、保障药品等等。与此同时,发动镇街、村居的“初老志愿者(60岁左右)”、妇女志愿者等,将收到的食用物品、健康用品等物资提供给高龄老人、残疾人、疾病人员等。
这样,充分发挥“线上+线下”的优势,构建关爱帮助城乡群众、防范疫情重症的保护屏障。与此同时,为了保护“阳康”志愿者减少复阳、减少风险,建议尽量少开展线下的大中型志愿服务活动,近一两个月能够线上开展的培训、交流、论坛、研讨会尽量采取线上举办。我自从“阳”了之后,以及“阳康”这段时间,先后参加了很多次的培训授课和论坛交流,都是采取线上视频的方式,既保证了传播教育的效果,也保护了参与者的健康安全。这种线上志愿者聚集的形式,也是疫情期间有效的交流和激励。
NO.3明晰对象
“解封不解防”新政策之后的防疫志愿服务,与过去“严格防控”“严防死守”有非常大的区别,志愿者不再是值守“小区”“村庄”“楼栋”,而是要根据不同群体的防治需求提供服务。“阳康”之后的志愿者,体力和精力有限,不可能大面积、无限制为各类群体提供关爱和帮助,就需要把准重点人群、聚焦最有需求的服务对象,尽可能提供有效的支持和帮助。一是高龄老人、残疾人群等。这些是新冠疫情感染之后,特别容易转为重症、危重症的群体;既是医疗机构、医护人员进行防治和救治的重点,也是志愿者提供关爱和帮助的重点。二是孕产妇、基础病患者等群体。这些人群感染新冠疫情后,也容易发生意外、病情突变。志愿者需要及时留意他们的病情发展,随时向医疗机构、医护人员提供救治需求。三是高负荷工作、超负荷忙碌的群体,包括中青年群体。这些人群由于劳累过度、心力交瘁,一旦感染新冠疫情就可能引发其他疾病,危及生命安全。志愿者也需要协助医护人员对这些人群进行排查,纳入重点关心和帮助的对象。此外,有些群体特别是青壮年群体,对于“阳”了之后,或者“阳康”之后的身体机能损失、免疫力损失认识不足,容易过早开展激烈活动、剧烈运动,导致出现生命危险。针对这种状况,志愿者要发挥新媒体传播的优势,制作更多生动活泼、通俗易懂的防疫科普宣传,尽量让更多的人群了解和熟悉。“阳康”志愿者明晰服务对象之后,将主要精力集中在为最需要的高龄老人、残疾人群、孕产妇、基础病患者等提供关爱和帮助,对其他人群更多进行防疫科普宣传、加强自主防治。这样,就不至于因为服务对象人群庞大、种类多样,而让“阳康”志愿者顾不过来、过于劳累,危及自身的健康安全。“精准防治”的志愿服务不再是人海战术,不再是层层设防,而是要找准服务重点人群、找准服务重点需求,让志愿者有效服务、高效服务。
NO.4细分需求
从“严格防控”转向“精准防治”的志愿服务,最主要的一个变化就是将“无所不包”的服务变为“有的放矢”的服务。原来志愿者在高风险区、封控区等的服务,是对封控辖区内群众的方方面面需求都要提供帮助,事无巨细、无所不及。如今,转向配合防治、救治、康复、守护的志愿服务,“阳康”志愿者很难事事包办、事事代办,就要细分服务对象的各种需求,抓住最重要、最需要的提供关爱和帮助。如社区、乡村的孤寡老人、空巢老人,尤其是高龄老人。防疫志愿者队伍的成员难以夜以继日守护他们,就需要根据服务需求的细分,建立志愿服务的链条。即老人的日常生活中,要建立“邻里守望”志愿者的服务,即邻居、旁人的定期关心和了解。老人感染新冠疫情的初期,防疫志愿者建立与医护人员的配合服务,在医护人员的指导下观察和留意老人的病情变化,及时反馈信息、有效跟踪。在老人发生危重等病情迹象的时候,及时通报医疗机构、社区机构、乡村机构,迅速送医救治。在这些多样化、繁琐性的环节中,志愿者不是万能的,但是也可以及时发挥有效作用。为此,要科学安排防疫志愿者、村居志愿者的接力服务岗位,有利于及时发现服务对象的需求变化,及时反馈信息和提供帮助。在此过程中,特别要注意的是不能让一两个“阳康”的志愿者承担全部职责、承担过重服务,避免在极度操劳中导致身体技能和免疫力损失,发生意外情况。
NO.5发现隐患
新冠疫情冲击“最狡猾”“最危险”之处,就是病情多变、险情多变。对绝大多数人而言,新冠疫情的致病性、危害性确实与流感相同,或者低于流感。但是,疫情病毒潜在对于患者的免疫力破坏,以及其他身体机能的破坏,往往是始料不及的,一下子就造成生命危险。为此,“阳康”后的志愿者防疫服务重,对自己的身体状况要及时留意变化,注意细微的风险;同时对于城乡群众的服务,也要把握各种隐患和风险,避免因为疏漏造成的危害。因此,防疫志愿者要通过建立微信群、交流群等,对于感染疫情的群众,尤其是老年人、残疾人、儿童等,与起邻居、亲友进行较多的线上交流和咨询,及时了解病情的变化,发现久咳不停、高烧不止等状况,及时咨询医护人员,做好用药指导,避免转化为重症等。同时,志愿者对服务对象中有基础病的人群要特别叮嘱留意。因为,这些人群可能自己并不在意,忽略了基础病与疫情叠加的风险。这时候,防疫志愿者通过线上线下的交流,掌握情况之后,一方面要叮嘱本人高度警觉,另一方面随时发现隐患就咨询医护人员进行救治。我们要尽可能建立针对新冠疫情患者尽早发现隐患、尽快解决隐患的机制,才能够减少危重症和致死率。防疫志愿者协助医疗部门、村居机构,探索出切实有效的发现隐患、消除隐患途径,具有非常重要的价值。
NO.6做好转介
志愿者尤其是“阳康”后的志愿者开展防疫服务,为了避免压力太大、过度操劳导致意外情况发生,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就是要建立好“转介”的服务链条。因为,志愿者不论是开展防疫服务,还是开展救治服务,都是配合、协助的力量,是配合医疗部门、村居机构做好方方面面的服务。因此,在新阶段的防疫志愿服务中,志愿者和志愿组织更是不能“单打独斗”“包打天下”,而是要积极主动与医疗部门、疾控部门、村居机构、爱心企业等等建立密切的合作关系。一方面,从各级志愿服务联合会、行业志愿者协会、基层志愿者队伍以及村居群众身边的志愿者小组、爱心小组等,是层层配合、延伸村居,及时关心和帮助群众,发现需求和问题“最后一公里”“最后一米”的力量。另一方面,医疗机构、疾控机构是提供专业服务,救治特殊病人,保护健康安全的主要力量。所以,防疫志愿者发现特殊群体需求,发现防疫救治需求之后,最关键就是及时转介给医疗机构、疾控部门,力求获得及时有效的救治。为此,在党政部门的领导和推动下,志愿组织与医疗机构、疾控机构以及其他专业机构之间建立畅通有效的链接机制、沟通机制、转介机制、合作机制,就非常重要且必要。
NO.7小组服务
我们发现,“严格防控”转变为“精准防治”后,志愿者防疫服务的形式也要发生很大的变化。原来是根据“高风险区”“封控区”的需要招募志愿者,不论是核酸检测还是值守村居,都有集中服务“打歼灭战”的特点。然而,进入“解封不解防”的新阶段,一方面是防疫服务要针对有需要的家庭、有需要的人群,需要更加精准精细;另一方面是疫情传染性大、扩散性快,志愿者聚集服务的时候受到疫情感染的风险非常大。因此,面对群众的需求需要,志愿者就要更多采取“小组服务”的形式,即两到三名志愿者结对一个重点人群、一个重点家庭,深入了解防治、救治的需求之后,既提供力所能及的关爱帮助,也及时转介给医疗部门、疾控机构等。尤其是“阳康”之后的志愿者,虽然已经康复了,但是身体素质、身体机能仍然存在差异。这时候采取小组式、慎重性的防疫服务,不论是对于自身的健康保护,还是对于服务对象的安全保护,都是非常必要的。
NO.8守护老小
前面介绍了“阳康”之后志愿者防疫服务面对的多种情况、采取的多种策略,然而当前最最重要的就是保护“一老一小”。老年人尤其是高龄老人,是一辈子为社会做出贡献,现在进入最脆弱、最需要保护的年龄。防疫志愿者参与关爱和帮助老年人,是体现我们国家尊老爱幼的美德,也是践行“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的基本准则。所以,每个地区、每个领域的志愿组织,都要借助网络技术、信息资源,对当地老年人尤其是高龄老人的状况进行整理,分析需求、把握关键,既能够在需要的时候及时提供服务,也能够为医疗部门、疾控机构提供参考帮助。儿童是国家的未来,也是家庭的希望,保护儿童免受疫情的侵害,保护儿童在疫情感染之后尽快痊愈,也是防疫志愿者要特别关注、特别关爱的。志愿者“阳康”之后,身体都比较虚弱,开展各种服务的时候,会面临困难、压力较大,但是必须将注意力集中到保护“一老一小”的范围,竭尽全力为城乡的老人和儿童提供更多的关爱、更多的帮助,支持他们安全渡过这个艰难的冬天,走向健康安全的春天。
NO.9自我保护
志愿者“阳康”之后仍要发挥“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精神,积极投身防疫志愿服务,帮助有需要的人群,为守护安全、守护民生作出贡献;同时也要特别注意加强自我保护、保重健康安全。新冠病毒的侵袭非常复杂、非常“狡猾”,经常突破医学研究的界限,出现新的变化和风险。2020年认为接种疫苗有效防御新冠疫情,现在看来无法防御感染,只是寄希望于防御重症;前一段说“双方戴口罩(N95口罩)能够90%以上防范传染”,现在发现带了口罩仍然感染病毒;有观点说“阳”了之后有免疫力,最近发现“复阳”和“二次感染”的增多等等。所以,志愿者“阳康”之后,不是“万事大吉”,不是“百病不侵”,仍然存在各种风险、各种危险。但是,志愿者不可能因为有风险就不参与防疫服务,不可能听到群众的需要和呼声不“挺身而出”“关爱帮助”。因此,最重要的就是志愿者要重视自我保护、加强自我保护。一是继续做好各种防护措施,在开展服务的时候“戴口罩、勤洗手、不聚集”等都是基本的要求,虽然无法绝对防范感染,但是能够减低感染的机率。二是“阳康”之后的防疫服务量力而行、量力而为,尽量不要“疲劳服务”“操劳过度”,避免身体机能脆弱的时候再次感染、加重危险。三是充分发挥团队服务的优势,建立从“线上服务”到“邻近服务”的链条,避免防疫志愿者的长途奔波,做好更多志愿者的接力服务,从而有效帮助城乡的困难群众、特殊群体。四是志愿者随时留意“阳康”恢复期间的科学建议、医学建议,做好自己的饮食调理,逐渐增强体质。“身体是革命的本钱”这句名言,今天说成“身体是防疫服务的本钱”也是非常正确的。只有保护好志愿者的安全,保护好“阳康”志愿者的健康,才能够让志愿服务能够持久发展,为社会和他人提供更多帮助。
NO.10分享经验
未来一段时间,将会有更多的“阳康”志愿者参与防疫服务,参与各种关爱和助人的服务。这时候非常需要经验的分享、做法的交流,从而让新参与的志愿者少走弯路、减少风险。其实,我撰写这篇文章,既是看到有些青壮年“阳康”之后的过激行动、剧烈运动导致疾病突发、生命危急;也是看到有些志愿组织开展防疫服务的时候比较仓促、聚集较多,存在较大的风险。确实,我在“阳性”和“阳康”的期间,撰写了鼓励志愿者参与新阶段防疫服务,为人民群众的“防治”需求和“救治”需求提供协助、提供帮助的文章。但是,我也非常希望保护志愿者的健康安全,尤其是“阳康”后的志愿者健康安全,为此专门撰写这篇文章,希望引起志愿服务管理部门和志愿组织的重视,真正为志愿者“保驾护航”。
疫情防控三年多以来,我们经历了多次冲击,面临过多次困难,志愿者参与防疫服务、作出积极贡献。如今,疫情防控又到了新的艰难时期、艰辛时期,从医疗专家的预测看,今冬明春也就是到2023年2月底的时候,这一波“传播快、扩散大”的疫情将过去。不论未来是如何的变化,疫情是否有新的冲击,志愿者也要配合党政部门、医疗部门、疾控部门做好防治、救治的服务,帮助群众度过这个难关。我们既需要志愿者的防疫服务,更关注志愿者的健康安全。特以此文发出呼吁,共同构筑健康安全的新屏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