志愿者将传播思想与民生改善相结合​

您的位置:首页>研究与创新>文明实践志愿服务
志愿者将传播思想与民生改善相结合
深化拓展文明实践志愿服务网络问卷调查系列报告之一

谭建光

    引言: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经过试点工作探索后,进入深化拓展的新阶段,面向城市和农村全面铺开、全力推进。为了更多了解城乡群众对文明实践志愿服务的需求,更多了解广大志愿者参与文明实践活动的意愿,更多了解文明实践志愿服务面临的问题和创新的路径,专题开展本次调查活动。2021年10月以来,广东省社工与志愿者合作促进会通过“社志会”公众号面向全国开展“深化拓展新时代文明实践志愿服务”网络问卷调查,在各地区宣传部门、文明实践中心、志愿服务组织的支持下,在城乡广大志愿者的参与下,获得全国32个省市自治区的21160份志愿者网络调查数据;与此同时,课题组深入全国多个省市自治区的乡村社区进行调查访问,收集案例材料等。现将问卷调查数据和现实案例资料进行整理和分析,撰写系列调查报告,提供党政部门和志愿组织参考借鉴;也提供广大基层干部和志愿者分享交流。

     新时代文明实践进入深化拓展、全面铺开的阶段,突出要着力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教育人,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人。要坚持群众主体地位,践行为人民服务宗旨,突出精准、注重实效、形成常态,在办实事解难题中暖人心、聚人心,激发人民群众劳动创造幸福、奋斗成就梦想的动力和热情。为此,志愿者和志愿组织要围绕“传播新思想、引领新风尚、创造新事业、拓展新服务、共享新生活”等方面不断探索创新,为群众提供更多更好的服务。

     从网络问卷调查的数据看,在各项服务内容中,志愿者选择最集中的有五个选项:即学习与传播科学理论占38.24%,探访与关怀特殊、困难人群占51.53,环境改善与美化占47.03%,乡村振兴促进服务占28.91%,家庭、邻里关系协调占22.89%等。也就是说,来自社区和农村的志愿者发现,群众对于新时代文明实践的需求,从了解和认识新思想新理论的启迪,到感受和体会新时代新生活的发展,是相互融合、不可分割的。为此,文明实践志愿服务就要善于把握传播思想与改善民生的有机结合,让群众在参与文明实践活动的时候有获得感与幸福感。

图一:文明实践志愿服务专家在云浮市高峰村围墩自然村宣讲宣传。

     近年来,我们作为文明实践志愿服务的专家,参与传播新思想新理论的宣讲宣传、参与“学党史、办实事”活动的时候,发现真正将理论普及与惠及群众的内容有机结合,用丰富多样的方式呈现出来,就特别受到城乡群众的认可和欢迎,也吸引群众一起交流、一起行动。2021年社志会专家应邀到位于广东省粤北山区的云浮市,举办两场宣讲活动。一场是面向市县镇党员干部和志愿者骨干的《新时代文明实践志愿服务发展路径》主题报告;一场是面向山区农村群众的《学党史、建新功,共建共享美好生活》广场宣讲,都给我留下深刻的印象。在深入到云浮市高峰村围墩自然村开展宣讲活动的时候,除了第一排坐着各级领导干部,大多数来听宣讲的都是农村老人和儿童。当时,我们结合“建党精神”激励下的百年变迁,讲述 “儿童争当小红星、青年争当活雷锋、妇女争当新红嫂、老年争当夕阳红”等故事和道理,与农村群众一起感悟“听党话、跟党走”的心路历程。因为既讲述革命战争年代党员团员的英勇故事,也讲述新时代学习进去、拼搏奋斗的故事,不论老人还是小孩都“听得进、记得住、用得上”。另外,我们专家在给党员干部、志愿者骨干讲授文明实践考察的时候,介绍湖南省凤凰县乡村振兴的案例,也受到基层干部群众的喜欢,他们反映非常有启发。凤凰县的竹山村原来是深度贫困村,由于地处偏僻、资源缺乏,村民生活难以改善。前些年抓住脱贫攻坚和文明实践的契机,在省文旅厅的帮扶下,解放思想、创新思路,将“山路崎岖、满山竹子”的劣势转变为优势。一方面把“山路崎岖”建设成为“健身小道”,吸引城里人前来游览的时间健康徒步、锻炼身体;另一方面将“满山竹子”做成“竹艺编织”,以精美的工艺品吸引城市游客购买;同时大力开发传统农耕文化、苗族民俗文化、苗寨婚俗文化、苗族非遗文化等,让游客在体验中娱乐、在娱乐中感悟、在感悟中消费,促进山群的经济发展,提高村民的生活收入,很快进入小康生活。乡村振兴促进了农村的新变化、文明实践体现了农民的精气神,广大村民在驻村工作队、文明实践站人员、牵手关爱志愿者的帮助下,较快走向殷实和愉悦的美好生活。专家这种联系实际、贴近需求的新时代文明实践志愿服务宣讲宣传,对云浮市的党员干部、志愿者骨干有极大的启发,大家都反映要在新思想的引领下奋斗进取,改变农村的落后面貌,为山区群众创造美好生活。

     从这几年文明实践志愿服务的宣讲活动中,发现将传播思想与民生改善相结合的服务最受欢迎、最有成效。从网络问卷调查的数据也发现,志愿者最认同宣讲宣传与务实服务相结合的方式方法。为此,在深化拓展新时代文明实践志愿服务的阶段,要积极探索更加多样化、更加有实效的途径,在传播新思想、引领新风尚的过程中,彰显社会关爱、促进民生改善,让群众更加有获得感与满足感。

您还可以了解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