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文明实践的“闪亮谷新人”
——贵州省龙里县谷新村民志愿服务的故事
黄咏霓
广州市智荟青年社会组织服务中心理事长
广东省社工与志愿者合作促进会副总干事
新时代文明实践的深化拓展,需要进一步发动群众、激励群众,参与传播新思想、引领新风尚,在文明实践志愿服务中作出奉献,共建共享美好生活。然而,从一些地方的情况看,“干部做、群众看”的现象仍然存在,未能真正激发群众的内生动力、未能让群众成为主体力量。为此,课题组深入调查一些典型地区的经验,总结归纳群众参与、群众创造的做法,提供各地区交流分享。最近,课题组到贵州省龙里县醒狮镇谷新村,调查了解新时代文明实践站吸引和激励群众参与的经验,收集整理群众做好文明实践志愿服务的故事,并进行专门的分析。
“这里以前是最臭的地方,耕牛就在这里洗澡,后来村里开展新时代文明实践志愿服务,老百姓觉得这个地方影响寨子的寨容寨貌,他们就主动与居住在周边的群众沟通协调,商量把这里作为绿化地带,村里有个老人捐出自己的房子、有个搞绿化生意的村民帮忙简单设计一下,群众筹资,会做工的来做工,所以现在这个地方才有这样的环境。这里的景观都是群众布置的,每一个凳子都有故事(指着一张长凳子),这不是花钱买的,是我们村一个残疾人做的,他会木工手艺,但不会说话,我们的志愿服务队长就给他比手势,他就做成了这样的凳子,手艺很好…”走在龙里县醒狮镇谷新村谷耳寨的村道上,村支书李建文自豪地向课题组介绍到。
龙里县醒狮镇谷新村,距镇政府25公里,属于一个比较偏远的村,全村有8个自然村寨,居住有汉、布依、苗等民族。由于地理位置偏远,经济发展落后,过去群众思想观念也相对落后,陈风陋习一度盛行。实施精准扶贫工作以来,特别是2018年龙里县作为全国50个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试点县以后,从县、镇、村各级掀起“擂台赛”,党员干部带头、村寨理事会、联户长充分发挥作用,结合村寨发展的实际需求,激发群众内生动力,带动群众参与到人居环境整治、基础设施改善、助力乡村振兴、整治滥办酒席陋习等行动中,谷新村也探索出“五步五心”的文明实践路径。如今的谷新村在基层组织建设、基础设施改善、人居环境整治等方面都得到了全面的提升,特别是在转变群众思想观念、整治滥办酒席陋习、弘扬社会主义新风尚、提高基层治理水平等方面取得显著成效,为其他村寨提供了样本。课题组在调研过程中,也听到了很多关于群众参与和推动文明实践的小故事。
01周德银:用“五心”化解矛盾,增进“邻里和睦”
2013年12月,周德银正式离开村干部工作岗位,离任后在家主要从事建筑工作,但仍不忘自己曾是一名村干部、中共党员。曾在村委村支部任村委副主任、主任、村支部书记等职近20年的他,凭着自己对农村工作的了解,特别是对农村群众日常矛盾了如指掌,以及多年来农村工作经验优势,为了减轻村里工作负担,促进邻里和谐,他离任后一直在村里充当着“和事佬”的角色,不管是什么时间、什么地方发生纠纷,只要听说或有人邀请调解,周德银都会抽出时间赶到现场,站在双方当事人的角度,换位思考,坚持依法、公正、公平调解,既讲道理,也讲身边的案例和故事,用“热心、恒心、细心、爱心、公心”化解矛盾,常把大事化小,小事化了。每当矛盾纠纷调解,双方握手言和后,当事人对周德银说“老支书,谢谢!谢谢!”周德银总是回应道:“这是一名党员应该做的事,比如我家有矛盾,我也希望有人帮我解决,只要大家握手言和,和睦相处,这就是我最大的心愿”。在农村开展调解工作是件苦差事,“没权没钱跑断腿,不吃不喝磨破嘴”,尽管很辛苦,但这位“老支书”却乐当“和事佬”,他常奔波于谷新村苦竹塘、新庄、大土的乡村之间,为民分忧,帮民解困。
在调解矛盾纠纷的几年里,周德银遇到多起不同类型的矛盾案例,也遇到不同文化水平和素质的群众、也出现自己抽不出时间调解的情况,为了解决抽不出时间或当事人对自己“油盐不进”的问题,周德银有了培养更多“和事佬”的想法。2018年,全县开展新时代文明实践志愿服务,以此为契机,“和事佬”志愿服务项目正式成立。项目立足于村组实际情况,将志愿服务工作与村民需求相结合,充分发挥村寨乡贤、“五老”、道德模范等人员的群众基础优势,致力于化解邻里纠纷、亲情矛盾,通过“以情动人、以理服人、以法示人”,积极化解矛盾纠纷。在谷新村实践站的支持下,周德银发动5名公道正直、热心奉献、群众信任的村民于2019年1月组建了谷新村“和事佬”志愿服务分队。在2个月的试点工作中,志愿者们利用吃、住、劳的有利时机,与群众拉家常、说心事、交朋友的方式,成功调解7起纠纷矛盾,成功率达100%,群众认可满意度达100%。如今,队伍成员已增加到19人,覆盖谷新村各村小组,解决村民矛盾纠纷50余起。
02李庆刚:不当“刺头”当好人,倡导“淳朴民风”
“如果不是志愿者到我家中为我解决了与邻居的矛盾纠纷,可能我永远不会加入到志愿者的行列。”在成为谷新村志愿者之前,李庆刚经常和寨邻开玩笑,有时开的玩笑不合时宜还会与人产生口角,在寨邻的心中是一个十足的“刺头”。然而一起普通的邻里纠纷,改变了他。纠纷的起因是李庆刚邻居家的污水排放到了他家门口的路上,于是双方发生口角,进而引发纠纷,发生纠纷之后,“和事佬”志愿服务队的志愿者介入调解。起初志愿者到李庆刚家中了解情况时,他认为志愿者又没有工资,肯定不会用心为双方调解,但是志愿者的做法却打消了他的质疑。志愿者入户后首先与矛盾双方进行了深入的沟通谈心,具体了解矛盾发生的缘由,再设身处地的为双方详细地分析现状、事理,晓之以理、动之以情,经过2个多小时的努力调解,双方终于放下隔阂握手言和。此次纠纷调解,给李庆刚心中带来了很大的感触,他意识到自己其实也可以做到,作为一个年轻人,他有能力也有责任为村民做出自己的一点贡献。于是,李庆刚开始加入这支曾经帮助他调解纠纷的志愿服务队,成为一个“和事佬”。
加入和事佬志愿服务队后,李庆刚充分发挥了自己“嘴皮子利索”的优势,多次参与矛盾纠纷调解,并且调解成功率达到100%。后来,他又申请加入“袄玛萤火虫”志愿服务队,利用闲暇时间到村民家中收集需求,碰到力所能及的问题时马上帮助解决,比如帮助村民运送救济粮、送生病的老人到县城医院看病等。有一年,谷新村遭遇百年不遇的风灾,许多大树、电杆被风吹倒,许多房屋和道路因大风受损,大风停止后,李庆刚马上到各家各户查看受损情况,并组织人员将挡在道路、房屋上的树木进行清理,在最快的时间做出了应急反应。如今,李庆刚已经成为一名共产党员,并且成为谷新村“感党恩”“淳民风”等服务队的志愿者,村民们谈到他也都赞不绝口。谷新村在开展新时代文明实践志愿服务工作中,为精准对接群众需求开展志愿服务,通过萤火虫志愿服务队收集各类群众需求超过350条,帮助群众解决思想认识、生产生活、卫生健康、情感心理等方面的困难和问题超过150个。(注:袄玛,布依族语。意为:您需要什么?我给您。)
03王廷帮:尽心尽力做好事,建设“美丽乡村”
今年55岁的王廷帮是谷耳寨的村民,也是寨小组组长、理事会理事长,同时还是“家乡美”志愿服务队队长,年轻时在外打工,后来年纪大了回到家乡。2019年,在党委政府的关心和指导下,谷耳寨成立谷耳寨理事会,群众一致推选他为理事会会长。王廷帮常说“现在年轻人好多都出去打工了,留下老人孩子在家里面,我们在家的人,多关心照应他们是应该的”。成为理事长后,他不仅自己积极参与,还以家庭为表率,出资出力为寨上的乡村振兴建设作贡献,他带领理事会、组织群众维护寨子的环境、开展环境卫生整治、调解邻里矛盾纠纷、解决寨子留守老人的临时问题、参与寨子里的大小事务,事事尽心尽力。“我没什么文化,年轻的时候在外面,现在年纪大了,只要老百姓用得着我的地方,我保证第一时间走在前头来”王廷帮说。
2019年,为了总结运用前期经验,更好地开展环境整治志愿服务,谷新村启动实施“家乡美”志愿服务项目,并迅速在各个自然村寨组建“家乡美”志愿服务队,采取“干部牵头+党员带头+群众为主体”的模式来发展壮大志愿服务队伍。服务队一是通过选取“具有一定理论基础、语言表达能力强”的志愿者组建成专门的宣讲队伍,采取开院坝会、群众会等方式,向群众宣传讲解环保相关政策和知识,提供群众环保意识;二是在各自然村寨中组织志愿者开展环境卫生清洁行动、做好人群聚集区域的清扫保洁工作、开展交通秩序整治、清除野广告、开展文明劝导等多种形式的志愿服务,引导群众培养文明生活习惯和行为方式;三是发动热心志愿者、群众通过众筹集资、出谋划策、投工投劳等形式参与家乡发展、建设家乡和集体公益事业,延伸志愿服务内涵。近几年来,谷新村8个自然村寨通过组织和引导“家乡美”志愿服务项目实施人居环境整治提质建设,发动群众自筹资金10万余元,投工投劳3000余个工时,建成晒谷坝5个,2280平方米,挡土墙650米,维修古井5个,修建花池1000余米,墙体美化500余平方米,种植桂花树6000余株。如今的谷耳寨,有随处可见的古木、有清澈的仙鹤泉水,村道整洁卫生,随处可见群众打造的园林小景观,颇有一番宁静清幽又带着乡野气息的自然趣味。
04王光华:甘愿挑大梁、担重任,带动“产业兴旺”
“在我小的时候,我的老家是非常贫穷落后的,当时水电路还没通,上学都要走一个多钟头的山路,条件特别恶劣,喝水都要到水井边去挑,所以这么多年来,我一直有一个愿望:希望有一天我自己具备一定能力的时候,一定要改变家乡的环境,所以当村委联系到我,问我能不能回老家来做些事情,带动父老乡亲一起发展,做一些产业。我当时就答应了。”王光华出生于谷新村大山闹组,高中毕业后到重庆学习工作,凭借踏实肯干、爱岗敬业的优良品格,经过多年创业打拼,把事业做得风生水起。为了改变家乡落后面貌,帮助村民致富,在自己的企业走上正轨后,他开始将自己大部分的时间与精力,投入家乡建设。
为了更好地发挥自身优势,带领村民发展产业,2019年王光华听说村中筹备建立合作社,便主动申请加入谷新村群众种养殖专业合作社,还动员李正洋、唐明英等乡贤人士也加入其中,共同为谷新村的产业发展注入力量。加入合作社后,王光华带领家乡群众复垦荒地350亩,出钱出力,动员本寨村民一起修建了1200米的蜂糖李机耕道,带领谷新村大山闹的群众全身心投入种植、养殖、人居环境整治等能提高农民收入、改善生态环境、美化家乡的工作中。他积极响应国家号召进行农业产业结构调整,专心研究农业产业发展需求,结合本村农业地理区位优势,带领本寨村民发展新型农业产业,如带领家乡群众积极发展蜂糖李种植,林下套种辣椒、黄豆等农产品,还通过调研提出建议,将辣椒集中收购,解决农户销售的难题,又通过合作社利用传统的制作工艺将辣椒深加工成糟辣椒,最后通过当地党委政府的宣传支持和他个人的人脉资源将糟辣椒推向市场,大大提高农产品附加值,也提高了辣椒种植农户的收入。2020年,村合作社卖出了近1000罐糟辣椒,销售额达到10万余元,带动100余户农户增收,巩固50余户149人贫困户的脱贫成果。谷新村将新时代文明实践站作为广泛汇聚农村创业致富带头人、乡贤力量的平台,通过这一平台带动更多乡贤、致富带头人回到谷新村,发展本地产业,壮大集体经济。
05陈 静:能歌善舞心灵好,做好 “文化传承”
每年四月八是谷新村重要的传统民族节日,节日当天,家家户户都会着盛装、做花米饭,邀请亲友一起欢度佳节。今年5月8日(农历四月八),离家多年的乡贤人士黄德新、陈静夫妇以及王武兴、张良芬夫妇来到谷新村谷汪片区,为当地60岁以上老人分别送去手工制作的布依族传统服装和布鞋,为他们送去诚挚的节日祝福。夜晚,乡贤们与老人围坐桌旁,一起吃着热气腾腾的花米饭,品尝美味的农家菜,话家常、度佳节。
“我丈夫的家乡谷新村大山闹,也是布依族村寨,但现在已经没人穿民族服装了,年轻人外出务工,留守的都是老年人。这几年感谢国家的扶贫政策,我们村的蜂糖李种植已成片成林,挂果后会有团队来观摩,穿上民族服装才能体现我们是民族村寨,村里的老年人没什么经济来源,而做一套这样的服饰要好几百元,我是做服装的,所以就想着给老人们做身衣服。”同样是布依族的陈静,如今在县里开一间小裁缝铺,专做民族服装。除此之外,她还有一个志愿者的身份“龙里县第四、第五小学的校外辅导员”。不管平常多忙,她每周都抽出4个小时,到这两所小学去教学生们唱布依族山歌,说简单的布依族语言,如今已坚持了两年。“我们的布依族山歌博大精深,许多情感,用语言无法表达,但我们的山歌可以。我们有自己的语言,但没有文字,现在五十岁以下几乎没人会讲了。布依族文化如果再不进行‘抢救’,很快就可能被同化了,所以我一直在为传承传播我们的文化而努力。”除了民族服装制作手工艺、山歌和布依语教学之外,陈静还将寨规民约、美丽家园建设、勤劳生产等素材融合到山歌创作中,在传唱布依族山歌时,推广民族文化,积极传播新思想、新风尚。
新时代文明实践激发了山村群众的热情,在谷新村,像这样的人物故事还有很多,有积极参与乡村人居环境改造的最美志愿者王德武,有在家孝敬长辈勤劳持家,在外关爱邻里无私奉献的好媳妇宋庆秀,还有虽然年近八旬但依然带头参与人居环境整治建设的老党员、离任村干部王廷云等。课题组在谷新村调研时,村支书李建文带领了十多位村民骨干一起交流,现场还提出希望课题组成员分享如何能够长期参与志愿服务并保持持续的热情。在短短一个下午的交流过程中,我们深刻感受到这位基层干部在开展各项工作时的用心用情,也正因为有着这样的优秀带头人,所以一个小小的村落里也涌现了很多“小人物”不平凡的小故事,他们正是新时代文明实践工作助推乡村振兴、助力基层治理的小小缩影。
在新时代文明实践工作的引领和带动下,谷新村一是在完善党总支班子建设基础上,选出精兵强将的党员组建谷新党支部班子和谷汪党支部班子,强化党建引领作用;二是组建村民理事会,落实理事会结合十联户工作,理事会成员和联户长实行交叉任职,每一联户长联系10余户农户家庭;三是秉承“群众有什么服务需求,就组建什么服务队伍”的志愿服务理念,积极组建志愿服务队伍,全方位多层次开展各类贴近群众、贴近生活的志愿服务,提高服务群众的精准性和实效性。如今,谷新村有各类志愿服务队伍,如:为全面、真实掌握群众的需求,组建“袄玛萤火虫”志愿服务队,在全村招募“五老”、乡贤、爱心人士等为主的志愿者,发挥信息收集、理论宣讲、政策解说、民生联络、志愿服务带路、志愿服务活动评价等作用;村里滥办酒席之风盛行,就组建了“淳民风”志愿服务队,由志愿者带头签订移风易俗承诺书,同时以身边人讲身边事的形式开展宣传活动,坚决抵制陈规陋习;为提升群众感恩意识,避免“只知享受不知回报”等思想滋长,组建“感党恩”志愿服务队,2019年元旦凝冻期间,因雪势大,为避免谷新村非洲菊花卉大棚被积雪压垮,志愿者积极组织参与大棚除雪,挽回经济损失约16.5万元。此外,谷新村还成立了“党员先锋” “和事佬” “家乡美” “警民鱼水情”等志愿服务队。谷新村干部、党员积极带头参加志愿服务项目,注重激发群众内生动力,引导和影响其他群众主动参与服务,群众由被动接受服务转变为主动参与服务,形成了“我为人人,人人为我”的新风尚。
“新时代文明实践对谷新村各项工作的助推作用远远不止这一些,不久的将来,在谷新群众的共同努力下,我们谷新村一定会逐步实现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李建文说道。
注:部分素材源于龙里县醒狮镇谷新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