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区文明实践让群众有更多获得感
来自广东省东莞市长安镇的调查报告
谭建光 林锐斌 张苏娜
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进入深化拓展阶段,城乡全面铺开、类型丰富多样。特别是拓展大中城市社区、中小城镇社区的新时代文明实践的有效路径。广东省东莞市长安镇是典型的城市化地区,许多原来的农村转型成为城市社区,也出现有特色、有活力的新时代文明实践活动。长安镇是经济发达地区的典型代表,地处深圳市和东莞市的接壤处,位于珠江出海口,改革开放以来率先发展“三来一补”企业、中外合资企业、私营个体企业和高新科技企业,2021年的全镇生产总值达到880.6亿元,12个社区居组两级的集体资产达到180.9亿元、集体经营纯收入达到23.9亿元。广东省民间流传一个非正式的说法:“广东经济看东莞,东莞经济看长安”。因此,这样一个经济发达、社会繁荣的镇街及社区如何开展新时代文明实践,如何做好文明实践志愿服务,就是值得关注、值得探讨的问题。广东省社工与志愿者合作促进会组成课题组,在2021年和2022年分别前往长安镇的社区开展调查分析,在收集和整理各类调查资料的基础上,撰写专题调查报告,提供分享交流。
01当前社区群众最迫切的需求
东莞市长安镇作为改革开放以来经济发展快、生活水平高的地区,进入新时代、面临新形势,人民群众有着更为多样化、更加迫切性的利益需求。为此,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所、站),在传播新思想、引领新风尚的时候,就要更加贴近群众的愿望与需求,有效引导群众的发展和创造。
第一、本地居民村民要“增值”
长安镇户籍人口9万多人,其中大部分是“洗脚上田”“农转非”的居民村民。改革开放之前,长安镇的农村群众都是“面朝黄土背朝天”“几个工分换粮油”的生活状态。在经济改革、对外交流的大潮之下,长安镇的干部群众率先探索农村工业化和农村城市化的道路。从最简单、最简陋的“村办企业”“三来一补”开始,积累原始资金,不断发展创新,逐渐成为中国电子信息产业重镇、中国机械五金模具名镇、广东省智能手机特色小镇,拥有以智能手机为核心的电子信息、机械五金模具两大特色产业集群。本地群众也享受了改革开放带来红利,建成了既有独家独栋也有高楼连片的“农民公寓”,过上殷实和富足的小镇生活;既有村建的厂房、物业出租;也有村民的自建房、商品房出租等收入。为此,长安镇的户籍居民,尤其是“农转非”的新居民,最突出的愿望和需求就是要保住改革开放以来获得的经济利益,并且能够不断增值、不断增多。这种新时代的“增值”需求,既包括经济收入的增加,也包括居住环境的改善,还包括文化生活的丰富,社会医疗福利的保障等等。新时代文明实践,就要将传播思想理论,与激励群众创造发展、共建共享美好生活相结合,才能够收到更好的效果。
第二、外来务工人员保“生活”
东莞市长安镇81.22万常住人口中,有70多万是外来创业、经商、务工等非户籍人员。因此,用通俗的说法,这是一个“人口倒挂”非常突出的地区,外来人口的数量远远大于户籍人口。为此,社区新时代文明实践志愿服务就将关心、帮助、教育、引导外来人员作为重要的内容。调查发现,外来务工人员最突出的需求就是“保生活”“保就业”。因为,数十万来自全国各地乡镇农村的人员,经历外贸风波冲击、新冠疫情冲击之后,面临部分中小企业倒闭、不少就业岗位消失,导致许多外来人员遇到了就业与生活的困难。长安镇在推进文明实践志愿服务的时候,鼓励镇属单位、企业为外来务工人员提供针对性强,解决实际问题的关爱服务;也鼓励社区为外来务工人员安心生活、安全生活提供保障。如长安镇人社分局开展“暖心保”志愿服务项目,针对外来务工人员就业创业、权益保障的多个环节,积极提供咨询和帮助,受到群众的好评。新时代文明实践志愿服务中,各单位、各社区将关心外来务工人员,解决困难问题的服务,作为宣传普及新思想新政策、弘扬党的宗旨理念的具体体现、落到实处。这样,越来越多的外来务工人员也了解文明实践、参与志愿服务。
第三、引进各类人才求“发展”
东莞市长安镇继续推进“制造名城”建设,推动五金工业创新发展的同时,也积极发展高新科技企业、实现转型升级。近年来新增省市企业工程技术研发中心26个,创建国家博士后科研工作站 3个、博士后创新实践基地1个,省级博士工作站6个,全镇省市创新科研团队增加到7个。引进人才1.1万名,其中高层次人才1223名;实施“广东技工”等工程,5.8万人完成培训,2.8万人完成学历技能素质提升。这些中高端人才最突出的需求就是“求发展”,既包括知识技术的不断更新,也包括发挥专业特长取得科研成果等等。新时代文明实践志愿服务,积极探索适应各类人才的需求,推动营造镇街及社区的创新创造环境。如税务分局“长行”志愿服务等,面向新兴群体宣传普及税务优惠政策,面向广大群众提供咨询帮助。文化部门推动兴办的“莲花山下”读书驿站,为人才群体及各类群众提供阅读新书籍、了解新知识的优雅场所,还开展各种文化交流、知识增值的活动。这样,来自全国各地的创业者、科技人才、文化人士以及留学归国人员、外籍专业人员等,都在长安镇的文明实践活动中获得文化交流、陶冶性情的机会,也获得促进素质发展和人格完善的机会。
02社区文明实践的探索创新
东莞市长安镇针对农村城市化进程中“村改居”的多样化社区状况,积极探索不同类型社区的新时代文明实践路径。全镇按照示范所(站)建设“五好”标准,依托镇图书馆、党群服务中心、文化场所、祠堂宗庙、将军山革命遗址等现有场所,以及社区党群服务中心、社区文化场所、社区志愿服务站等,通过激活整合、改造升级,高质量打造“1+35+100”三级文明实践主阵地,形成纵向贯通中心、所、站,横向辐射63个基层党组织、102间学校、321家企业“两新”党组织以及辖区百万居民的文明实践网络。课题组深入长安镇12个社区以及各种类型的居民小组进行调查,挑选一些典型性、代表性的社区文明实践志愿服务做法进行分析,提供参考借鉴。
第一、“小南湖、红船讲堂”激励奋进
厦岗是一个混杂型居住、管理服务难度较大的社区。位于长安镇西部,辖区总面积8.7平方公里,下辖南坊、北坊、西坊、隆盛四个经济社。户籍人口3603人,非户籍外来人口约8万人。辖区出租屋1720栋、企业工厂610间、三小场所2876家。长期以来,一方面由于经济发展受到制约,居民分红和收入不是很高,就影响情绪和积极性;另一方面环境整治力度不够大,生活环境存在一些“脏乱差”等问题,也造成群众的反映和投诉。近年来,社区党委班子将党建引领、文明实践与经济发展、生活改善相结合,激发新动力、创造新机遇。如打造国际高尚写字楼、吸引国际品牌进驻、建设人才公寓等,为产业转型、收入增加提供机会;又如依托社区拥有螺山景点,打造“红螺号”文化,吹响乡村振兴、共同服务的号声,激励干部群众努力奋进。特别是利用社区拥有“小南湖”的湖景,进行升级改造,建设“红色文化、法治文化、和谐文化”共同发挥积极作用的群众休闲活动场所。与此同时,取得上级部门的支持,参照嘉兴南湖的形状,在“小南湖”建造“红船”模型,在社区文明实践站建立“红船讲堂”,弘扬“开天辟地、敢为人先的首创精神,坚定理想、百折不挠的奋斗精神,立党为公、忠诚为民的奉献精神”。并且,以“红船精神”吸引和激励社区干部群众不畏艰难、拼搏奋斗,在新时代锐意进取、勇于奉献,为社区发展和人民美好生活作出新贡献。
第二、“向上共富、号角响亮”聚力发展
上角社区位于长安镇最西面,面积2.918平方公里。原下辖沙埔、青龙东、青龙中、青龙西四个居民小组,2013年换届选举后已撤销居民小组。现有户籍居民1531人,新莞人近5万人。由于上角社区地处偏远,位于长安镇与虎门镇交界,原来经济不发达、生活较贫瘠。改革开放后,上角干部群众奋发自强、锐意创新,以“主攻工业、扩大招商、搞活民营、加速城建、优化产业、协调发展”六大发展战略的实施,逐渐实现全面小康的目标。开展文明实践志愿服务的时候,提出新时代“向上共富、号角响亮”的口号,激励干部群众在新思想、新风尚的引领下,进一步解放思想、创新发展。一方面,围绕群众对于“社区更新、产业升级”的需求,进行社区综合功能布局的优化,实现工商业的聚集经营和规模效应,也节省出更多土地建设社区居民、外来人员休闲生活、健康生活的场所。另一方面,利用铜鼓山成为周边镇区群众休闲、健身热点的机会,环山建设“党建长廊”“奋斗长廊”“共富长廊”等等,更好地传播新思想、新政策,激励干部群众拼搏奋进、推进乡村振兴、实现共同富裕。
第三、“创业同富、跟党走”越来越好
乌沙社区是东莞市长安镇发展早、变化大的社区。乌沙社区位于粤港澳大湾区中部,毗邻深圳前海。总面积10平方公里,下辖陈屋、蔡屋、李屋、江贝四个经济合作社。有户籍人口4644人,常住人口约13万人。在新时代文明实践志愿服务中,乌沙社区发挥“敢创业、奔小康”的优势,大力宣传党的富民政策对社区发展的引领作用,大力宣传乡村振兴带来的动力和机会,激励居民村民振奋精神、拼搏创业。因此,近年来乌沙社区引进新兴产业、科技企业,促进产业转型、推进共同富裕。目前OPPO、vivo两大全球智能手机品牌企业均在本社区,相关智能手机配套生产企业近300家,每年工业产值超过1000亿元。同时,拥有外资及民营企业总数达600多家,形成了颇具规模的智能手机、高端电子、精密五金、模具、LED等产业。在新时代文明实践中,社区进一步弘扬“闪亮乌沙”和“富裕同兴”的精神。“闪亮乌沙”是“富裕同兴”的前提和基础,“富裕同兴”是“闪亮乌沙”的方向和目标。“闪亮乌沙,富裕同兴”是传承和弘扬乌沙社区融合和创新精神。可见,乌沙社区将传播新思想、引领新风尚做实做细、落地生根,与社区精神、民俗习惯相融合,成为激励居民村民拼搏奋进、友爱互助的强大动力。
第四、“龙马奔腾、新生活”创造精彩
厦边社区将新时代文明实践与民俗文化特色融合,借助拥有“龙山”和“马山”的地理优势,提炼出社区的“龙马精神”。一方面,传承中华传统优秀文化,将“龙的传人”等爱国爱家、血脉相连的精神融汇在每一代人的心中,特别是作为青少年教育和引导的素材。另一方面,激励新时代的奋斗进取,将“马的奔腾”作为干部群众不自满、不停步,励志进取、继续创业的不竭动力。因此,社区新时代文明实践站开展系列学习交流,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以生动活泼、丰富多样的方式传递给干部群众,让群众中“入脑入心”“启迪智慧”。特别是将“学习金句”“习语润心”等用微信、微博、抖音、视频等方式呈现给广大群众,容易学、容易记、容易用,产生良好的效果。文明实践志愿服务队结合各种节庆、节日开展志愿服务活动,先后举行“花开迎富贵,幸福过新年”插花活动、“春风十里,健康有你”三八节系列活动、“育于行,爱用心”亲子户外实践活动、“护花使者”安全文明引导学生过马路、“爱心理发进社区,志愿服务暖民心”义剪活动、青少年节目、“相约母亲节,传递感恩心”等活动,让广大群众在参与活动、享受服务的同时激发热情,积极参加文明实践、提高道德素质。厦边社区通过新时代文明实践的宣讲宣传,通过文明实践志愿者的关爱互助,为社区居民和外来人口营造和睦友善、温馨快乐的生活环境,同时激励干部群众感悟新时代、奋进新时代,迎来干事创业、共同富裕的机遇。
第五、“百花香、百姓情”共治共享
沙头社区总面积约13平方公里,是长安镇面积最大的社区,下辖 7个居民小组,户籍人口7075人,外来暂住人口约有18.3万人。新时代文明实践志愿服务针对“物业多、产业多、人口多、消费多”等“四多”的特点,推广“百花香、百姓情”的系列活动,打造“百花沙头、百变生活”的新兴社区形象。作为大力发展工商业和建设商住校区的沙头,现有外企48家,私企1300家,主要行业有电子、五金、玩具、制鞋等,且拥有“金宝”等知名企业;还拥有龙辉、步步高、小天才、华茂等一些税收比重高、规模大的项目。与此同时,针对民生发展、社区治理和环境改善的需要通过大力实施“路长制”“巷长制”,投入慧眼视频监控、河涌监控点,推进居民新村人车分流建设、“民生大莞家”项目建设,升级辖区主街巷道等系列惠民措施,有效提升社区人居环境质量和精细化管理水平,从而加快美丽沙头建设的步伐,增强居民对美好生活的获得感和幸福感。沙头社区居住的本地居民村民和外来人口众多,他们来自全国各个省市,其中还有少数民族,为此沙头开展“百花香”文明实践志愿服务,寓意为来自每个地区的人都是“幸福花”,都可以在社区建设和发展中获得机会、获得满足。与此同时,沙头社区开展“百姓情”志愿服务,鼓励志愿者深入户籍人员、外来人员中了解需求、了解困难,提供关爱和帮助,为更多的群众创造实惠。
第六、 “贴心敲门、暖老乡”友善互助
涌头社区位于长安镇最东端,与深圳市宝安区接壤,交通发达,区位突出,经济活跃,环境优美,设施完善,面积3.8平方公里,现有本地户籍人口878户,共1983人;新莞人约7万人,其中大多数是“工作在深圳、居住在东莞”的双栖人。社区下辖溪东、溪南、溪安、龙泉四个分社。开展新时代文明实践志愿服务的时候,涌头社区一方面发挥历史资源优势,将传播新思想、引领新风尚与传承中华文化、传承村居习俗相结合,赢得居民和外来人口的喜爱;另一方面面对外来务工人员,特别是“早出晚归、深莞奔波”的辛勤劳动者,开展沟通交流和关爱帮助。文明实践志愿服务队伍探索“贴心敲门”服务、“暖老乡”服务、“百家情”服务等等。“贴心敲门”服务就是利用傍晚“打工人”回来,或者周末“打工人”休息的契机,志愿者上楼敲门,询问外来人员有什么需求与困难,汇集之后提供社区增强关爱、解决问题;同时利用“贴心敲门”的服务宣传新思想、新政策以及各种法规要求、防疫要求等等,让外来人员及时了解社会形势的变化,及时了解政策措施的要求。“暖老乡”服务就是针对租住在社区的外来人员,来自全国各个省市,人生地不熟、“两眼一抹黑”,“暖老乡”就鼓励热心的老乡志愿者,或者邻近省市的老乡志愿者,与务工人员结对交流和服务,增强亲切感、增强信任感。“百姓情”服务就是针对各省市聚居在社区的人民有“思乡情”“想家情”的特点,收集东北、西北、华北、西南、中南、华东等各地区人民的生活习惯、文化习俗,作为社区传播交流的素材,让来自全国各地的务工人员拥有“百姓是一家、社区好家园”的体验和感受。
第七、“莲花山下、绿道行”幸福群众
长安镇在大力发展社会经济的同时,也顺应人民群众的新愿望、新需求,不断拓展民生发展、福利事业的领域。近年来,伴随人们经济收入增加和生活水平提高,对健康生活的需求日趋强烈,对生态环保的要求越来越高。为此,长安镇全面铺开绿道之城建设,已串联起莲花湖绿道和茅洲河沿岸等62.3公里绿道;全镇绿化覆盖率44.7%,成为“国家园林城镇”“国家生态镇”。各个社区的新时代文明实践,就围绕“绿道之城”建设探索创新,包括吸引和激励干部群众参与每一段绿道、每一个景点的命名;鼓励和支持社区居民和外来人员组建绿道服务的志愿者队伍;积极营造共建共治共享“绿道之城”的社会氛围。咸西社区地处莲花山下,是“绿道之城”的最大得益者,有长安郊野公园、莲峰飞鹭、莲花山寺庙、叉禾坑水库等风景名胜。辖区面积4.01平方公里,下辖泽义、泽荣、泽仁、泽德、泽昌5个经济社;户籍人口1575人、共637户,外来人口约4.1万人。咸西社区抓住“绿道之城”建设的机遇,与原有创业广场、休闲广场等相结合,探索新时代文明实践的特色和亮点。一是将村里的池塘命名为“兴旺池”,既紧贴新时代的产业兴旺、乡村振兴、共同富裕;也贴近村民祖祖辈辈期盼的人丁兴旺、家业兴旺。二是为“咸西社区”演绎出“珠江潮水有甜咸、聚力奋进旺东西”的文化寓意。在珠江三角洲地区改革开放大潮中掘出“第一桶金”之后,更要在新时代的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人们群众美好生活建设中探寻咸西社区的发展机遇、发展路径。为此,抓住“绿道之城”建设的时机,咸西社区围绕休闲产业、健康产业、绿色产业等,不断推出新的发展项目,获得新的创业机会。与此同时,也积极推进社区的文明建设、风尚建设,大力发展文明实践志愿服务,大力丰富志愿服务项目活动,让广大居民村民、外来人员在参与文明实践、共享志愿服务的过程中提高素质、提升境界。
03几点启示
广东省东莞市长安镇,作为改革开放以来经济发展快、生活变化大的地区,在新时代文明实践工作中“不等待”“不观望”;主动积极结合镇村发展需要、结合群众生活需求,探索文明实践志愿服务的新方式、新途径。尤其是针对每个社区的社会经济发展现状、人民群众生活特点,开展“一社区一特色”的新时代文明实践实施路径,取得较好的成效,受到干部群众的赞赏。我们在深入长安镇各社区调查研究的时候,获得几点启示,特与各地区分享交流。
第一、社区文明实践要有“魂”
有些地方的基层干部将新时代文明实践所、站建设“简单化”“庸俗化”,以为就是开展几场宣传、几次活动、几次探访、几个样板就完成任务了。与此相反,长安镇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以及各社区、小区文明实践站点的干部群众,特别是志愿者骨干,认真学习中央和省市县的相关文件,主动联系全国和省市的专家,紧紧把握新时代文明实践的目的,就是推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更加深入人心,打通宣传群众、教育群众、关心群众、服务群众的“最后一公里”。这样,传播新思想、引领新风尚,激励干部群众振奋精神、干事创业,就是文明实践志愿服务的关键。因此,长安镇支持和帮助每个社区在新时代文明实践中,结合新时代新思想的要求,激发社区发展动力,激发群众创造热情,将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作贡献,与追求社区的美好生活、幸福生活紧密相连。这样,长安镇的社区文明实践就有“灵魂”、有“内涵”,成为激励干部群众发奋进取、共创美好的强大动力。
第二、社区文明实践要点“睛”
社区文明实践活动与志愿服务项目看起来很平凡、很零散,就需要进行梳理和提炼,凝聚出体现时代特色和社区特点的元素,也吸引和激励广大群众参与。东莞市长安镇的每个社区,都积极主动将新时代文明实践与社区发展重点工作有机结合,探寻“画龙点睛”的“睛”,成为群众引以自豪的要素,也成为面向社会宣传推广的亮点。如厦岗社区正处于转型发展的关键时期,原有粗放型发展面临种种困难,需要向集约型发展,包括建设人才公寓、农民公寓、高层停车场以及社区环境改造、园林美化等等。这样,利用社区“南湖”的升级改造,增设“红船模型”,开办“红船讲堂”,传播“红船精神”,就将党的创建历史和红色文化作为激励干部群众奋发进取的动力。同时,借助螺山景点,打造“红螺号”文化,吹响聚力奋进、共创美好的号角。作为处于改革开放前沿,面对境外文化冲击的地区,厦岗社区运用“红船讲堂”和“红螺号”文化作为激励干部群众、营造正气风尚的资源,就发挥很好的作用。可见,每一个地区、每一个社区,将新时代文明实践与社区发展治理结合的时候,要善于聚焦、点睛,形成创新与发展的亮点。
第三、社区文明实践要用“力”
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试点工作的最初阶段,主要是面向农村地区,后来逐渐向城市社区拓展。这时候,面临的最大区别就是社区复杂性更突出,需要文明实践志愿者采取更多更有效的方式方法,才能够让新时代新思想获得干部群众的接受和喜欢。东莞市长安镇作为经济较发达、生活富裕的地区,敢于针对难题、精准发力、促进创新。如建设长安镇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的时候,没有“简单图省事”“照搬照套”;而是在展现新思想新理论、新政策新措施的同时,结合群众最关心、最欣赏的“茅洲河”生态变化,构建红色引领、绿色衬托的温馨环境,让实践中心成为“群众最愿意来的地方”“群众最喜欢来的地方”。同样,各个社区在开展新时代文明实践志愿服务的时候,也是根据群众需求、面对治理难题,探索种种创新举措、排忧解难的路径,为社区转型发展、群众生活改善作出贡献。长安镇干部群众的最突出特点就是“实实在在”“用心做事”,开展新时代文明实践志愿服务的时候也“不图虚名”,把握社区需要和群众需求,一件事一件事推进、一件事一件事做好,真真正正造福社区、造福群众。
第四、社区文明实践要添“彩”
新时代的社区群众兴趣爱好多样,生活需求变化大。位处沿海开放地区的长安镇更是如此,群众对于新时代文明实践的要求高,如果是低水平、缺创意的志愿服务活动,就很难吸引群众参与、很难获得群众认同。为此,长安镇及其各社区的文明实践志愿者,就发挥创造性、汇聚群众智慧,探索丰富多彩、生动活泼的文明实践。如长安镇全面建设“绿道之城”,生机勃勃的绿道不仅仅连接各个森林和公园,而且连接各个社区和园区,贴近千家万户、贴近群众身边。为此,文明实践中心就围绕“绿道之城”创造多样化、灵活性的群众参与机会,既吸引群众游览绿道、健身娱乐,也吸引群众参与绿道文化、建言献策,还吸引群众投身绿道服务、维护生态。这样,就组建了一支支绿道志愿者队伍,开发出一个个绿道志愿服务项目,成为新时代长安镇文明生活的“亮丽风景线”。在“绿道之城”志愿服务的启迪下,每个社区都围绕一个或者多个文化场景、生活场景,组建文明实践志愿服务队,开展文明实践志愿服务活动,吸引群众的关注和参与,不断发展壮大文明实践志愿服务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