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志愿服务联合会理事
广东省社工与志愿者合作促进会会长
感谢精神文明导刊的编发
新时代文明实践试点工作开展两年多来,各地区积极响应、探索创新,积累了很多经验;同时,也遇到不少困难与问题,希望获得指导和启迪。文明实践“主体力量是志愿者”“主要活动方式是志愿服务”,做好试点工作的关键就是如何创新志愿服务方式,如何丰富志愿服务内容,将“传播新思想、弘扬新风尚、拓展新服务、创造新生活”的要求落到实处、深入群众。为此,我们在全国各试点县区以及乡镇、村居的授课辅导、调查研究中,大量了解情况、收集意见,也大量发掘案例、分析特点。我们在60多个试点县区、130多个乡村社区进行调查和比较,发现“让宣传更贴近群众、让服务更具有实效、让参与更富有活力、让专业更加接地气、让创新更丰富精彩”等五个特点,是做好文明实践志愿服务的关键因素,特结合一些典型的实践案例,撰文进行初步分析,提供基层干部和志愿者分享交流。
第一、让宣传更贴近群众
新时代文明实践是宣传工作的新路径、新方式,即通过志愿服务的开展传播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传播党的理论、方针和政策。这样,文明实践中心、所、站就积极探索多样化的途径,把思想理论融入社会生活之中,“飞入寻常百姓家”。其中,最重要是做到“三个增强。一是增强宣传工作的亲和力。即改变一些宣传工作中存在的“照搬照套”、“简单灌输”等问题;通过文明实践志愿服务探寻生动活泼、亲切有趣的方式宣传新思想新理论,拉近与乡村社区群众心理的距离,让他们觉得宣传工作有人情味、入情入理、让人越来越喜欢。二是增强宣传工作的说服力。即新时代的宣传工作在把准理论观点的前提下,要多结合生活实际、多举案例故事,让乡村社区群众“听得进、记得柱、用得上”,感觉文明实践志愿者的宣讲确实有道理、有启发。三是增强宣传工作的感染力。这就要求文明实践宣讲志愿者有热情、有魅力,针对不同地区的群众,选择新思想新理论中最贴切的要素,进行解释和传播,并且永老百姓喜爱的“口语化”、“民谣化”等形式,一传十、十传百,不断扩大影响力,吸引和激励更多群众响应新时代的号召,共同努力奋斗。目前,各地区出现很多新企业、新场景,都可以作为文明实践志愿者宣传理论政策的有效载体。
一、实践案例
滴滴网约车“流动服务站”
北京市海淀区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在“三纵一横”(纵向建立实践中心、实践所、实践站三级体系,横向建立100家新时代文明实践基地)组织体系基础上,坚持“一静一动”原则,打造了100个滴滴网约车“流动服务站”。滴滴出行是海淀区新时代文明实践基地之一,实践中心办公室专门对其进行了提升打造,在滴滴理论大讲堂营造浓郁的新时代文明实践氛围,逐步向市民开放共享科技展厅。滴滴出行作为实践基地,积极履行社会责任,开展文明实践行动,依托礼橙专车重点打造了100辆网约车“流动服务站”,在日常服务中践行文明播报、文明展示、文明示范、文明宣讲、文明我行等“五大文明行动”。
同时,实践中心办公室联合滴滴出行党委在行走在北京大街小巷的7万余量网约车上播放文明实践语音播报。乘客乘坐滴滴网约车,上车后就能听到来自文明实践的语音播报:“海淀区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温馨提示:文明实践,你我同行,志愿服务,人人受益,让我们一起来做新时代文明实践志愿者。”语音播报上线后,受到市民热烈欢迎。文明语音播报每日在网约车播发10万余次。近期,滴滴出行积极推动了30万辆青桔单车文明播报也逐步上线,每天100万次播报量。目前该项目启动4个月以来,网约车和共享单车的播报,累计影响群众超过1300万人次。北京市海淀区的新时代文明实践“流动服务站”真正成为了群众身边的“流动宣传车”,打造了文明实践在青年群体开展理论宣讲和志愿服务的平台和阵地,打通了宣传群众、教育群众、关心群众、服务群众的“最后一公里”,真正做到“群众在哪里,文明实践就延伸到哪里”。(资料来源:北京市海淀区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网,2020年10月9日。)
记得我先后三次应海淀区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的邀请,前往讲课、辅导、调研、交流。今年六月,在海淀区委宣传部、上地街道党工委领导陪同下,到滴滴公司调查和交流参与新时代文明实践的方式方法。滴滴公司党委非常重视,认为积极参与文明实践志愿服务,既是企业党委“不忘初心”的体现,也是公司社会责任的体现,还是树立公司良好社会形象的机遇。因此,当天大家热情交流,探讨很多配合新时代文明实践,发挥网约车特点和优势,面向广大群众宣传普及科学理论、方针政策的好措施。这种“流动宣传站”“流动服务站”“流动红旗站”的措施,就是适应越来越多各阶层群众约车出行的趋势,让新思想新理论真正“飞入寻常百姓家”,融入“百姓日常生活中”。我想,很多地方,不论是城市社区,还是农村乡镇,都可以结合本地特色和群众习惯,寻找宣传和普及的有效方式,让新时代文明实践志愿服务发挥更好的社会影响力。
第二、让服务更具有实效
新时代文明实践试点工作“以志愿服务为主要活动形式”,就是要通过关心和服务乡村社区群众、解决生活困难问题的同时,将新时代新思想传递给千家万户,将党的政策措施普及到村村寨寨。
一是志愿服务体现党的宗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党的宗旨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党的理念是以人民为中心,党的目标是为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而奋斗。这些都需要在扎扎实实、贴近群众的志愿服务中体现和传播,让群众看见和信服,让群众赞赏和信赖。
二是志愿服务彰显社会关爱。市场经济发展中,利益计较和市场竞争有时候会导致社会隔阂、人情冷漠。这时候,弘扬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精神的志愿服务就彰显社会关爱、带来社会温暖。广泛开展文明实践志愿服务,就让乡村社区的群众获得党员志愿者、青年志愿者等关心和帮助,尤其是特殊困难群体获得扶助、改善生活境况。这样,让党的关爱深入到群众的心目中,有助于密切党和群众的关系,夯实党的群众基础。
三是志愿服务满足群众需求。很多试点县区的文明实践志愿者,开展多样化的惠民利民服务,倡导邻里互助、日常照顾等等,在解决群众生活“小事情”“小问题”的时候,让群众感受党和政府的惠民政策,感受新时代的发展和进步。
四是志愿服务促进社会美好。改革开放以来,城乡群众对于生活的美好需求越来越丰富、越来越多样。文明实践志愿服务就针对不同的需求,灵活创新服务内容和服务形式,让乡村社区的群众在接受志愿服务的过程中感受生活的变化,体验生活的美好和幸福。因此,新时代文明实践特别重视以扎扎实实、切实有效的志愿服务,将传播思想理论与开展关爱服务有机结合、相得益彰。
二、实践案例
博罗志愿服务致力打造服务群众的“最后一公里”
博罗县探索建立以需求导向和志愿服务项目清单,全链条构建群众“点单”、部门“派单”、志愿者“送单”、群众“评单”的“菜单式”文明实践运作模式,持续刷新群众的幸福感获得感。今年7月底的一天,在博罗新江村新时代文明实践站,65岁的赖培仁做了艾灸和按摩,膝盖的酸痛舒缓不少。在他身边,还有不少村民在等着接受志愿者们的服务。“不用出门,医生上门。”赖培仁高兴地说。博罗县博艾志愿者协会会长石中华介绍,作为新时代文明实践活动的一部分,“健康乡村行活动”已经惠及上万人。“志愿者和县中医人才参与志愿服务,以义诊、宣讲等形式,弘扬中医文化,助力全民健康。”
其实,志愿服务的背后,折射的是“民呼我应”的理念。在新时代文明实践工作中,不管是开展理论宣讲,还是文明新风培育,只有帮助群众解决实际问题,才能发挥出最大实效。为此,探索建立以需求导向和志愿服务项目清单,全链条构建群众“点单”、部门“派单”、志愿者“送单”、群众“评单”的“菜单式”文明实践运作模式,持续刷新群众的幸福感获得感。(资料来源:《惠州日报》2020年9月26日)
我从2019年1月开始,就多次到博罗县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与宣传部干部、乡村山区干部、志愿者骨干和基层群众交流关于志愿服务的发展创新。博罗县在建设好文明实践中心、所、站,建立志愿服务总队、分队、小队,并且探索建立新时代文明实践基金会等工作的时候,就特别注重开展贴近群众需求、切实帮助群众的志愿服务活动;先后推出“博艾”中医健康服务、“博仁”文明乡风服务、“博艺”文艺轻骑兵服务、“博法”送法下乡服务、“博科”科技惠农服务、“博卫”健康生活服务、“博农”三农发展服务、“博教”名师名嘴服务、“博学”山区助学服务、“博青”美丽乡村服务等等。其中,还出现“当中医志愿遇上文明实践”的特色故事。石中华组建“博艾”中医爱民志愿服务队,原来有热情、有干劲,但是宣传力度不够、社会反响不大,志愿者也缺乏施展专长的空间。这时候,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试点工作开展以来,在传播新思想新理论的同时,积极培育和发展群众欢迎、实效突出的志愿服务项目。
“博艾”中医志愿服务队特别适应乡村群众预防疾病、解决病痛的需求,就受到关注和重视,也获得新时代文明实践基金会的资助,深入农村开展面向群众的义诊、义治等活动,发挥非常好的作用,社会反响非常大。我们多次到“博艾”志愿服务总队考察,与石中华队长交流沟通,都了解到新时代文明实践对于中医志愿服务推广普及的积极影响,促进了“接地气”志愿服务项目的发展繁荣,切实帮助乡村社区群众解决困难、改善生活。因此,博罗县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采取“问需问计”“点单派单”“入村入户”“一人一帮”等方式,将文明实践志愿服务深入千家万户,做到群众之中,切实发挥关爱和帮助的作用,为群众带来温暖和幸福。
第三、让参与更富有活力
新时代文明实践“要着眼于凝聚群众、引导群众,以文化人、成风化俗”,最关键的就是要吸引和激励乡村社区群众参与实践活动、参与志愿服务。为此,各级党员干部、各类志愿组织不能浮在面上“发通知”、“发号召”、“发信息”,而是要深入社区、村庄之中,在鼓励群众的同时活跃志愿服务。
一是吸引群众关注。新时代文明实践首先要引起乡村社区群众的关注,如通过宣讲志愿者到村中“讲故事、说道理”,通过文艺志愿者到村中“演节目、传精神”,通过关爱志愿者到村中“做服务、暖人心”,从而吸引居民、村民、外来人口了解文明实践、了解志愿服务。
二是激励群众参与。新时代文明实践站中心要制定回馈激励措施,吸引乡村社区群众对志愿服务有兴趣、有热情、有好感。山东省荣成市采取“志愿+信用”的激励,让村民参与志愿服务的时候,既可以获得村里的实物奖励,也可以获得县镇信用中心的积分奖励,就调动大家的热情。浙江省慈溪市石塘镇的“义工联合银行”,将居民、村民参与文明实践志愿服务的积分,作为享受镇里各种优惠、补助、奖励、回馈的条件,营造了“人人参与”的浓厚氛围。所以,要针对群众的实际需求制定激励措施。
三是提升群众素质。文明实践要在吸引城乡群众参与志愿服务的过程中,提高群众的思想觉悟,提高群众的道德水平,提升群众的公民意识。四是共建共治共享。通过新时代文明实践志愿服务,让广大群众在参与中改变“干部做、群众看”、“志愿者做、群众议论”的状况,吸引和激励乡村社区群众在志愿服务、关爱互助的过程中共建文明乡村、共享美好家园。我们调查了解到享有“枫桥经验”盛名的浙江省诸暨市枫桥镇,在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又创造出“红枫义警”的新做法、新经验。
三、实践案例
红枫义警!诸暨枫桥镇有道亮丽的“枫警线”
“遇到麻烦不用怕,不用愁,红枫义警在身边。”如今这块枫桥家喻户晓的“金字招牌”,行远自迩。两年里,“红枫义警”形成以夜间巡逻为主线,开展治安巡逻、法制宣传、安防教育、纠纷调解、文明劝导、小型活动安保等辅助性警务工作的模式,与社区民警、村警组成枫桥“三警”基础防控格局,每位成员都成为了枫桥平安的“眼睛”。据陈荣周介绍,每天晚上6点半,他都会穿着红背心,带着队员准时出现在大街小巷。“现在枫桥镇马路上的500块窨井盖在什么位置、有无破损,我心里都一清二楚。”
“他们就是我们的左膀右臂。”枫桥派出所所长杨叶峰说。目前协会共有“红枫义警”119名,并且每一个村庄都设有“红枫义警”的分站,义警队伍里人才济济,有医生、有老师、有热心公益的爱心人士。在这片诞生了“枫桥经验”的热土上,“枫桥义警”正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践行着守护家乡平安的诺言,成为一道道亮丽的“枫警线”。(资料来源:浙江在线,2019年7月4日)。
今年,“红枫义警”项目作为新时代文明实践志愿服务的品牌,被诸暨市推荐参与中国志愿服务交流会暨青年志愿服务项目大赛,在全国产生吸引力和影响力。我在参加浙江省志愿服务项目大赛的时候,听取“红枫义警”的展示汇报,印象最深的就是“群众参与”。有些评委以为“红枫义警”是公安派出所发动群众建立的志愿组织,枫桥镇的志愿者回答说,“恰恰相反,派出所还没有想到,是街道店铺的群众自己主动提出来,说维护治安和邻里互助要人人参与、共建共享,就发起建立红枫义警志愿服务队,希望获得派出所的支持。”他们在义务巡逻、维持秩序的同时;既关心了了解群众的困难与需求,帮助解决问题;也面向群众答疑解惑,宣传政策措施,赢得群众的理解和支持。所以,“红枫义警”成为当地架设的党群关系、干群关系“好桥梁”,成为群众沟通、化解矛盾的“润滑剂”,发挥非常有效的作用。
第四、让专业更加接地气
新时代文明实践志愿服务要不断深化、要持续发展,就需要在坚持正确政治方向,做好思想引领的前提下,不断提高专业服务水平、不断提高抓也服务成效。新时代面对人民群众不断增长的美好生活需求,解决“不平衡”与“不充分”的矛盾,志愿服务的精准、精心、精细、精致发展成为新的趋势。因此,在推进新时代文明实践志愿服务的时候,要从几个方面提升专业水平。
一是吸引专业人士参加服务。原来乡村社区的志愿者,较多是老人和妇女,缺乏中青年人员,特别是专业职业人员的参与。开展文明实践志愿服务的时候,要鼓励县区、乡镇的中青年专业工作者(教师、医生、文化人员、农科人员、法律人员等)定点挂钩乡村,指导村民志愿者队伍提高志愿服务的专业水平。
二是发挥志愿者专业特长技能。我们在很多乡村社区调查的时候,发现有不少老人妇女志愿者各有一技之长,如喜欢民俗、喜欢园林、喜欢厨艺等等,但是在志愿服务队中发挥不够,仅仅停留在简单的卫生、巡逻等服务。因此,要发掘和发挥这些乡村社区志愿者的特长兴趣,在文明实践志愿服务中发挥作用。
三是做好志愿服务专业培训辅导。针对文明实践志愿服务的长期深入发展,不仅仅是开展一次、两次的简单培训,而且要对志愿者骨干进行系统的培训。广东省社工与志愿者合作促进会在博罗县、乳源县、南海区等三个新时代文明实践试点县区开展为期一年的专业系统培训,培育从组织管理到项目策划,从宣讲传播到关爱扶助,从引领服务到团队激励等多方面的素质。这些经验值得总结推广。
四是推广志愿服务项目化专业发展。目前,很多试点县区都提到“从活动到项目”的转变。原来习惯配合任务开展“一阵风”的服务活动,现在根据新时代文明实践的要求,培育和扶持常态化发展的专业服务项目,为群众提供持续深入的帮助,让党的关爱深入人心。全国试点县区的乳源瑶族自治县,在文明实践志愿服务专业发展方面具有探索和创新的经验。
四、实践案例
乳源“金种子”:文明实践志愿服务人才培养计划
2020年6月29日,乳源瑶族自治县新时代文明实践志愿服务人才培养“金种子”计划启动暨第一期培训班开班仪式在该县乳财服务中心8楼举行,来自全县各镇宣传委员、“金喇叭”宣讲员及各镇各单位选拔的“金种子”志愿者骨干160余名学员参加了开班仪式。开班仪式邀请了中国志愿服务联合会研究培训专家谭建光教授作题为《让党的科学理论进入千家万户--新时代文明实践志愿者如何做好理论宣讲服务》专题辅导。
来自游溪镇的“金种子”志愿者骨干邓雅南说,此次辅导主题鲜明,深入浅出,开拓了我们的视野,活跃了我们的思维,具有很强的理论性和实践指导意义,为接下来如何做好新时代文明实践理论宣讲服务,指明了方向,提供了方法,带来了启发。启动仪式上,全体志愿者学员在该县团县委书记邓素萍领誓下进行了集体宣誓。“我承诺:尽己所能,不计报酬,帮助他人,服务社会,践行志愿精神,传播先进文化,为建设富裕、美丽、文明、法治新乳源贡献力量。”誓词铿锵有力、响遍会场。
乳源坚持开展多样性的志愿服务培训,借助志愿服务工作专业机构为全县志愿者队伍进行系统性、全面性服务的培训与辅导,努力培养一批政治素质高、志愿服务奉献意识优、志愿服务能力高、朝气蓬勃的新时代文明实践志愿者骨干,组成乳源瑶族自治县百名志愿服务“人才团”,以专业的志愿服务推动新时代文明实践走向深入,更好地为乳源深化拓展新时代文明实践试点工作注入强劲的动力。(资料来源:乳源瑶族自治县人民政府网,2020年6月30日)
乳源县从2018年接到全国试点任务之后,一方面做好中心、所、站的阵地建设;另一方面积极开展各项传播新思想和关爱帮助群众的服务项目。但是,在推进试点工作的时候发现,存在的主要问题是“两多两少”。
一是“志愿者人数多、骨干专业人才少”;二是“志愿服务活动多、特色实效项目少”。因此,乳源县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主动联系广东省社工与志愿者合作促进会,开展“金种子”计划和“金点子”计划。“金种子”计划是在乡镇、农村挑选热心志愿者、青年志愿者进行系统培训和督导,有定期集中授课,更多时间是专家深入镇村对志愿者进行专业交流,根据实际情况提高志愿者的管理水平、创新能力。“金点子”计划是选取乳源的一些志愿服务项目,提高跟踪服务过程,提供专业建议的方式,不断提高志愿服务项目的生命力、影响力,既受到乡村群众的欢迎,也获得社会资源的支持,不断发展壮大。这种探索经过一两年的积累,就取得较多的经验,有利于在全国交流借鉴。
第五、让创新更丰富精彩
文明实践志愿服务要适应时代变化、不断创新发展。为此,不论是文明实践中心的工作人员,还是各级文明实践队伍的志愿者,都要及时把握国家和地区的发展变化趋势,善于推动志愿服务项目的不断丰富、不断转型、不断发展。
一是创新服务理念,适应新时代要求。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之后,不是静态的,而是动态发展的。从党的十八大到党的十九大,从全面小康社会到建设现代化强国,从脱贫攻坚到乡村振兴,从社会管理到国家治理体系建设,不断有新的趋势、新的机遇、新的挑战、新的要求。最近,习近平总书记统筹国际国内两个大局,对于各项工作提出新的要求。所以,文明实践志愿者宣讲新思想新理论的时候,就要适应社会不断变化的形势,传播不断创新的理念和思路,帮助乡村社区的干部群众把握方向,努力奋进。
二是拓展服务领域,适应乡村社区变化。人民群众对于文明实践志愿服务的需求,重点是关爱扶助、扶贫助困,但是也不断拓展领域,涉及思想宣传、文明倡导、乡村治理、民俗保育、生态环保等等领域,需要志愿者扩大视野、主动出击,发挥更大的作用。
三是丰富服务内容,适应群众多样需求。伴随乡村社区群众对于美好生活的多样化需求,文明实践志愿服务内容就不断丰富。志愿者要细分服务内容、细化服务项目,从简单、浅显的服务走向深入和多样化。
四是延伸服务链条,适应网络信息发展。当今网络时代,对于文明实践志愿服务既有挑战,也是机会。要积极适应网络社会环境,将志愿服务的信息进行网络传播、获得广泛传播,并且获得反馈信息,不断调整和充实服务内容。
这样,文明实践志愿者就掌握网络空间的主动权,将传播新思想、弘扬新风尚的志愿服务做到“网上活跃、网上精彩、网上引领”。目前,不仅仅大中城市、沿海地区的文明实践志愿者在积极探索创新,而且山区农村、边缘地区的文明实践志愿者也不甘落后,勇于创新,取得成效,位于偏远山区的贵州省龙里县就有山区村寨文明实践志愿服务成效的经验。
五、实践案例
龙里县冼马镇第七轮“擂台赛”如期举行
金秋九月,是丰收的季节。9月8日,龙里县洗马镇新时代文明实践巩固脱贫攻坚成效第七轮“擂台赛”观摩评比活动如期举行。
观摩组先后来到洗马镇平坡村平坡寨、平坡村长寨和平坡村打郎寨,观摩平坡村平坡寨平坡苗族绘画露天博物馆,并在打郎寨广场参观平坡苗族绘画展览。随后,在打郎寨举行洗马镇新时代文明实践巩固脱贫攻坚成效第七轮“擂台赛”观摩评比表彰活动。通过观摩评比,激励先进,鼓励后进,营造群众自力更生,你追我赶的浓厚氛围,大家齐动手,共同呵护美好家园。平坡苗族绘画是龙里县新时代文明实践“一歌一画一舞台”的重要组成部分,利用苗族绘画传播新生活新思想,在平坡村打朗寨、长寨、平坡寨举办苗族绘画“擂台赛”,打造苗族绘画露天博物馆。近段时间以来,龙里县洗马镇平坡村打朗寨、长寨、平坡寨的党员、网格员、志愿者拿起画笔,将风土人情、生活场景、生产劳作、历史传说、脱贫攻坚、疫情防控、乡村振兴等内容画在纸上、绘在墙上、绣在衣服上、刻在石头上,渲染出一个独特的精神世界,营造积极向上、健康和谐的乡愁文化,提振村民文化自信,传承良好文明乡风。(资料来源:贵州省龙里县政务网,2020年9月10日)。
我们到龙里县授课和调查去过打郎寨等20多个村寨,其中包括最偏远,俗称“一脚踏四县”的洗马镇平坡村打郎寨。洗马镇党委书记蒋光燕告诉我们,“原来仅仅靠干部区发动村民特别是少数民族开展乡村治理、环境清洁改造等工作,反响非常一般。后来,村寨的文明实践志愿者创新‘擂台赛’的方式之后,村民就热情起来、活跃起来,干的不亦乐乎。”我们专家组调查的时候,看到山里面的村民“村比村、寨比寨”,尤其是“户比户、人比人”,都争着多做好事、多作贡献,希望受到嘉许和激励。甚至有些村民拉着我们专家的手,到他们亲自建好的广场、凉亭,说到“这是我建的”“这是我砌的”“这是我垒的”,非常自豪和骄傲。这时候,我们就发现,创新来自群众、创新来自志愿者,只要党和政府支持与鼓励,就能够创造处文明实践志愿服务的很多新成就、新奇迹。
新时代文明实践是长期的工作,文明实践志愿服务需要持续发展,紧紧抓住宣传性、服务性、参与性、专业性、创新性等特点,不断提升水平、提高成效,就能够真正做好试点工作,在新时代作出优异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