志愿服务要激发创新活力

您的位置:首页>研究与创新>其它成果
志愿服务要激发创新活力
广东“益苗计划”志愿服务项目大赛的思考
谭建光

广东省是青年志愿服务项目大赛暨志愿服务交流会的发源地,从2011年举办志愿服务广州交流会,2014年升格为全国志愿服务交流会以来,推动各省市举行青年志愿服务项目大赛,以及各组织的志愿服务项目实施,为中国志愿服务走向专业化和项目化作出了贡献。2022年的广东省“益苗计划”志愿服务项目大赛,体现出“三多”的特点。 一是项目数量多。由于各市县镇的申报热情高,申报项目多。经过评委会秘书处初筛、评委会网络初审之后,有280个项目进入复赛。从我近年来参加多个省市的评审经历看,大多数省市进入复赛的项目是60多个到100多个之间,超过200个项目的极为少见。广东省每年进入复赛的项目之多,在全国是名列前茅的。 二是服务类型多。参与到复赛的项目被分为13个评审小组,涉及关爱少年儿童、为老服务、文化传播与旅游服务;文明实践、阳光助残、法律服务与普法、广深志愿服务“双城联动”;卫生健康、社区治理与邻里守望、其他领域(含红十字生命教育、器官捐献宣传等);生态环境保护、巡河护河与节水护水、应急救援与抗击疫情;乡村振兴;保健食品科普宣传;消费安全宣传;中学生志愿服务;社会保险志愿服务;持续扶持项目、粤港澳大湾区专项赛等等。这些纷繁多样的服务类型,既体现各市县志愿服务不断拓展领域,也体现志愿者和志愿组织不断探索和开发新的服务类型。 三是参与组织多。广东省是社会组织、志愿团队发展较早的地方,志愿者和志愿组织参与项目大赛的热情普遍高涨。这次参赛的志愿组织,除了高校青年志愿组织、行业志愿组织、各地志愿者联合会、各地青年志愿者协会等主体力量之外,很多行业协会、商会、慈善机构、社工机构以及社区、农村的基层志愿队伍都有参赛项目。2022年各地项目大赛还专门设立“中学生志愿服务项目评审组”,开辟渠道吸引和激励中学生志愿组织积极参赛。多年来,我经常将广东省项目大赛与其他省市项目大赛比较,总体感觉广东省入选复赛的项目太多太杂,评委们评审的时候精力分散、难以聚焦,不利于推选出精品、品牌。然而,从广泛发展志愿服务,大力推动各类志愿者和志愿组织参赛的目的看,评审项目多也能够发挥非常好的吸引力和影响力。基于“三多”的特点,形成了广东省志愿服务项目大赛的优劣势。优势就是聚集较多资金资源,支持和推动市县、镇街乃至村居的志愿服务项目活跃;劣势就是项目纷繁、品牌分散,难以聚焦培育高质量精品。我们结合2022年项目大赛的具体情况,进行整理和分析,提供参考借鉴。

从广东省“益苗计划”志愿服务项目大赛的类型看,具有以下几个方面的特点。

01志愿服务铸魂育人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志愿服务发展具有关爱助人的功能,也有实践育人的功能。尤其是青年志愿服务的“助人+育人”双功能凸显价值。广东省“益苗计划”志愿服务项目大赛中越来越多项目将服务社会、帮助他人与铸魂育人、促进成长相结合。如暨南大学声海志愿服务队申报的项目:“话”出同心圆——粤港澳大湾区青年“讲好中国故事”志愿服务项目,具体开展三类服务。一是以声动人。即组织文化之旅、寻根之旅等志愿实践活动,动员港澳志愿者深入红色文化基地、深入乡村,了解真实立体全面的中国,将故事写在中国大地上。二是以声感人。即志愿者们在创作过程中不断升华,“同声同气”的讲述让更多同伴收获感动与成长。三是以声育人。启动“青年声音领袖孵化计划”,培养一批忠诚的爱国爱港者、中华文化的传播者、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建设者。这样,让广东、香港、澳门的青年在志愿服务中培育国家情怀、增强国家自信。广东医科大学的“国旗飘扬”——粤港澳大湾区青年国旗文化培育志愿服务项目,致力于大湾区青少年爱国主义教育的不断丰富和拓展。 一是“国旗铸魂”。从东莞校园升旗到应邀前往大湾区各城市举办升旗仪式,将家国情怀植入广大青少年心中。二是“国旗励志”。通过真人图书馆、我是护旗手等特色活动,激发青少年奋进报国的志向。 三是“国旗塑形”。在训练中,培养“国旗班”昂扬向上、艰苦奋斗的品格。四是“国旗共享”。在活动中感悟国旗下共建共享的美好家国,进一步加深爱国情怀。这样,以“国旗”的真挚情感培养,让青少年的爱国主义不断升华。再如中山市中山第二中学的“公交美丽人”项目,通过“美丽志愿、美丽出行、美丽关爱、美丽励志”等环节的志愿服务,让中学生在往返校区与镇村的长途公交车上争当志愿者、关爱帮助人,同时也使得自己在志愿服务中感受“心灵美”,培育高尚道德情感,不断提高素质能力。志愿服务项目都非常重视助人与育人相统一,让志愿者在爱心奉献中茁壮成长。这些“铸魂育人”的志愿服务项目,结合网络时代的新技术,结合青少年喜闻乐见的新方式,通过新媒体、自媒体等形式传播推广,通过国旗、升旗等载体体验感悟,让参与者有深刻的体会,有强烈的认同。

02志愿服务关爱助人
广东省志愿者针对城市中的特殊困难人群如失独老人、残障人群、单亲家庭子女等提供关爱和帮助,也针对粤东西北山区农村的困难家庭及其子女提供资助帮扶;同时还响应脱贫攻坚、乡村振兴的号召,为西北西南偏远地区的困难群众提供爱心帮助。这次项目大赛,就有不少是志愿者奉献爱心、助人为乐的类型。如“红棉暖心”——党员志愿者关爱帮助特殊困难人群志愿服务项目,就是广州市一批年轻的党团员发起组建,吸引群众参与,共同开展服务的特色项目。2012年广州市直机关党委发起开展党员志愿服务以后,陈晓霞等青年党员就热心组建“红棉暖心”团队,专门关爱帮助失独老人、自闭症儿童、单亲家庭子女等,也延伸开展其他社区关爱、社区治理的服务。近年来,“红棉暖心”党员志愿服务队积极参加新时代文明实践活动,开展的服务覆盖130个村居,惠及15万人次。特别是结合特定群体需求提供点对点服务,打造“星伴成长”“逆行守护特群”等20个特色服务。并且,积极引导受助者转为助人者,特别是失独老人在党员的真诚热心关怀下走出困境、重新生活,也加入志愿者队伍参与力所能及的服务,获得自信和自豪。还有“打赢小怪兽”——农牧民子女传染病防治宣传志愿服务项目是华南师范大学研究生支教团整合社会资源,联合昌都市疾控中心、昌都市卡若区疾控中心、华南师大文学院红十字会等多所机构单位,编制出适用于藏族地区青少年的藏汉双语的预防农牧区常见的传染病彩色绘本《再见!传染病小怪兽》和配套的健康知识包(内含预防传染病知识的文具套装与洗手液)。并由此形成了“打赢小怪兽”农牧民子女健康课堂志愿服务项目。通过志愿者讲授的“再见!传染病小怪兽” 健康卫生系列课堂,昌都市农牧民家庭学生系统了解传染病的发病机制、传播途径,熟练掌握预防农牧区常见传染病方法人数已达3290余人。通过“再见!传染病小怪兽”衍生课堂“再见!心理疾病小怪兽”心理健康课堂,培养了认识心理健康、熟练掌握应对西部地区常见心理问题方法的昌都市农牧民家庭子女达300人。这类志愿者关爱帮助边疆群众健康文明、减少疾病的服务项目,解决实际的问题,改善群众的生活,产生很好的效果。大赛项目体现出关爱服务既增强党团员的示范引领作用,也增强专业知识技巧发挥作用,不断提高志愿服务的实效。

03志愿服务凝聚社区
广东省“益苗计划”大赛中,呈现越来越多参与社会治理、促进社区和谐的项目。一方面,伴随城市更新和农村城市化,城乡群众的生活环境发生较大变化,尤其是出现越来越多的“陌生人”状态,冷漠和漠视导致许多社区问题的发生。为此,特别需要志愿者深入社区,联系民众,通过交流沟通和互帮互助,营造友善和谐的社区氛围。另一方面,针对社区老人、妇女、儿童等特定群体的需求,需要志愿者长期努力,不断创造友好的环境,创造有利于新时代的“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的社区氛围。佛山市高明市“爱的生态圈”——廉租房小区志愿服务项目,是以群众需求为导向,结合多部门职能优势创新打造的社区志愿服务新模式。项目通过统筹整合组织部、团委、民政、妇联、慈善会等部门在廉租房小区建设的服务阵地,以“志愿服务周”、长者饭堂、党日红色教育等活动精准化地为小区居民提供不同的志愿服务,逐步营造小区共建共治共享的治理新格局。廉租房小区是为特殊家庭提供保障性住房的集中地,共有保障性住房804套,现入住650户,入住人数约1800人。小区入住群体主要为高明区低收入保障家庭、孤寡老人、残疾人士以及单亲特困家庭等,亟需社会各界给予关心关怀。为此,项目针对小区内弱势群体特色,统筹整合小区内资源来开展“志愿服务周”等常态化志愿服务为主,开展“心灵放松室”“长者歌友会”等康乐服务为辅,打造特色的服务格局,实现志愿服务形式的多样化,形成生态圈品牌特色的志愿服务活动,如“阳光妈妈”“升温计划”“益伴亲子志愿培训课堂”等系列品牌服务。同时,以廉租房志愿V站为中心,以点带面带动小区内长者饭堂、妇女微家等服务站点,搭建志愿服务资源共享平台,从中激发一些新的服务,吸引各类优秀资源入驻,培育孵化小区自我组织成长。又如广州市“小脚丫”——儿童友好城市社区打卡志愿服务项目。根据广州市儿童友好城市建设行动计划,母乳爱公益配合市妇联以组织广州“小脚丫”家庭志愿服务队开展主题评测及发布“小脚丫爆米花指数”为主线,宣传广州市儿童友好城市建设进展,通过“小脚丫”日常打卡、脚步丈量、亲身体验等,以孩子们的视角观察和发现儿童真实需求。发挥他们的“小主人”参与作用,挖掘、宣传广州“儿童友好城市”建设成果。一是小脚丫评测及爆米花指数发布执行、制作“儿童友好地图”、形成“小脚丫”代表提案。如完成4次主题评测及爆米花指数发布就可以产生简单的“儿童友好地图”,最后形成“小脚丫”志愿代表提案。二是母婴室实地评估、指导费用。如组织志愿者对11个区以及地铁、公园等分布全市的公共场所母婴室进行不定期的抽检;将评估的母婴室分级标注;按照监管办法细则进行监管,出具评估报告。三是母婴室及母乳喂养宣传、普法宣传。借助新媒体资源,邀请专业人员和母乳爱公益志愿者,开展母乳喂养知识科普、《条例》普法答疑宣讲工作。这些“小脚丫”小手牵大手的志愿服务,引发更多人对儿童友好城市的关注与热情,建设更加亲和、更加友善、更加健康、更加安全的社区生活。社区志愿服务的最大特殊就是吸引不同年龄、不同类型的人员参与,逐渐形成“人人志愿”的社会局面。

04志愿服务激活乡村
广东省高校志愿服务组织,以及其他青年志愿服务组织,响应国家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的战略,面向山区农村提供智力支持和关爱帮助的服务,既促进乡村振兴发展和农民生活改善,也让青年志愿者了解广大农村、了解广大农民。如“莞乡情、云贵行”——支教助农志愿服务项目,是东莞职业技术学院志愿服务队,前往东莞市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对口地云南省昭通市彝良县、鲁甸县、巧家县,协作地贵州省铜仁市石阡县平阳社区、龙井乡;面向困难家庭、独居老人、留守儿童、农户企业进行支教、义诊、宣讲、助农等服务,建设爱心图书角,惠及群众3000余人次。在云南昭通鲁甸县、彝良县、巧家县,贵州铜仁石阡县平阳社区、龙井乡面向中小学生2000余人次,开展科创、卫生健康等各有特色的支教服务,捐赠300册全新图书,建设莞铜“阡”手、“书”写未来爱心图书角;帮助鲁甸苹果果农、彝良天麻种植户、巧家红糖、铜仁珍宝等企业,开展产业调研、营销包装、直播带货,电商助农,直播助农共收获点赞量18.6万,观看人次超100多万,为农户创收60余万元。又如“乡童创造营”——乡村儿童数据思维创新训练志愿服务项目,是华南师范大学教育信息技术学院知了志愿服务队联合政府高校企业及社会公益组织等多方力量,面向全国乡村中小学生开展的服务。一是在业内专家及大学导师的指导下,团队自主研发针对乡村孩子的本土化课程,让乡村孩子收获了更优质的学习资源、更适配的支教课程,让他们有机会打破乡村前沿学习资源短缺的壁垒,了解数据与元宇宙等新兴知识,提高数据素养与意识,从而能够适应数据时代的发展。二是整合多方优质资源为乡村孩子开展适配的多样化活动,比如剧社活动、冬奥活动等,通过这些活动让乡村孩子能在乐趣中学习,提高自己的美育素养,收获课堂之外的多学科知识。三是应用智能技术工具对支教全过程进行专业评估,分析乡村学生学习成长轨迹与学习特征,给乡村孩子的成长与进步留下珍贵记录的同时,也为后面孩子的学习分析提供奠基材料。这些志愿者走进乡村,帮助农民的服务项目,既为乡村振兴和产业发展提供支持;也为农村孩子教育发展作出贡献。与此同时,激活农村的生机活力,带动农村的志愿力量,抓住新时代振兴发展的机会,逐渐实现广大乡村的蜕变。

05志愿服务振兴文化
广东省志愿服务项目在传播中华文化、振兴乡风民俗方面进行探索,也作出积极的贡献。“益苗计划”大赛中涌现较多文化传承和民俗发展的项目,值得关注和重视。如“世界潮声”——潮州古城区文化和旅游志愿服务项目。随着千年古城潮州旅游热度的不断上升,特别是习总书记到潮州考察调研之后,旅游需求的变化及旅游业的发展,城市管理、配套服务、交通秩序等显得尤为重要。项目凝聚广大志愿者力量,投身潮州古城各项志愿服务活动。通过提供便民服务、交通劝导、旅游指引、文博讲解等志愿服务,践行新时代文明实践、助力潮州文化和旅游事业发展。项目形成以潮州古城服务驿站、服务岗亭、各景点为据点,以牌坊街、东门街、滨江长廊为主线,通过打造一个服务据点就是一个城市窗口,编织起一张文化和旅游志愿服务网。为广大市民和游客提供旅游咨询、旅游指引、免费饮水、移动电源、应急药物、防疫物资、美食介绍等志愿服务。把“文明古城”意识贯彻到每个市民、游客,维护古城秩序,传播古城文明旅游社会风尚,争做文明旅游践行者和传播者。又如“侨乡文兴”——江门市传承优秀传统文化志愿服务工程。项目力求打造传承优秀传统文化的志愿服务阵地;并提升传承、保护、弘扬优秀传统文化的社会参与度。一是增加祠堂文化志愿服务项目,以新会南坦九龙谭氏祖祠为例,将江门祠堂文化的内涵、故事等,制作成宣传展板或者宣传视频、图文等,通过构建乡村文化博物馆来展示,向村民和社会大众传播村落特色文化,增强村民的自信心和凝聚力;二是加强志愿队伍的人员建设,融合专家学者、高校学生、青年团体和专业社团的志愿队伍,组建跨界跨部门的文保关注小组,对开展志愿服务进行专业的指导;三是提高志愿导赏员开展服务的专业性、持续性,结合本地侨乡文化特色,培育一批优秀的启明里志愿导赏员,为市民游客提供专业、细致的志愿讲解服务。由此可见,不论是千年潮州的文化习俗引起全国乃至国际的关注,志愿者为文化旅游发展提供多方面的服务;还是著名侨乡的文化特色焕发新活力,吸引国内外关注和游览的同时,志愿者为传播和推广侨乡文化作出贡献。这些都展示广东志愿服务拓展新领域、提升新水平,发挥新作用。

06志愿服务守护安全
广东省在疫情防控、应急救援等志愿服务中,涌现出许多具有专业性、创新性的项目,也成为“益苗计划”大赛的热点。如“疫战先锋”——广州青年防疫应急志愿者储备队服务项目。力求降低疫情对社会经济发展及人民群众正常生产生活影响,提高市民的防疫应急意识与技能,助力平安和谐社会建设。该项目主要配合政府部门,组织动员社会力量积极参与疫情防控志愿服务工作:一是支援封控区、管控区开展核酸检测、物资配送、人员流调、秩序维护等志愿服务。二是协助管控区外围社区(村)做好关卡防守、生活物资信息登记及运送志愿服务。三是参与防范区及其他区域大规模核酸检测、疫苗接种、物资配送、信息核查等志愿服务。开展疫情防控知识宣讲和应急技能培训演练,提升市民防疫应急意识与技能,提高社会综合治理水平。项目强化“平时”力量储备,统一培训规范,联合广州市团校等单位开展志愿服务通识、防疫应急知识培训,开展防疫应急知识宣讲,加强防疫应急志愿者的专业能力,提升“战时”响应速度,通过区域化团建统筹辖区内的队伍、资源,疫情发生时能够组织志愿者第一时间开展专业支援。“因地制宜”分地域管理,参考党员“下沉社区”制度要求,动员机关、企事业单位党团员、青年志愿者回社区报到,有利于志愿者就近就便熟练开展服务。又如“科技向善”——深圳市公共安全义工联合会社会应急志愿服务体系建设项目。通过信息化手段将志愿者、志愿活动/救助需求、救援装备等要素有机结合起来,形成“人、机、物”的互联互通,实现一键呼救、志愿者的就近响应与及时救援。通过有效的应急管理系统数据共享和联动,实现数字化志愿服务管理联通。项目在深圳专项培育3万名“应急第一响应人”专业志愿者,并通过开展急救普及志愿活动,将急救普及率提升至5%;通过“政府补贴+商业整合+公益捐赠”模式,2022年在深圳、广州共计布设“AED+急救包”设备8000台,提升急救设配铺设率。我们发现社会各类志愿组织,尤其是青年志愿服务组织,都培育许多疫情防控的服务团队、应急救援的服务团队、安全维护的服务团队、健康守护的服务团队,以人民的生命安全保障为重点,开展多样化、有实效的服务项目,发挥越来越重要的社会功能。

07发展建议
我担任过历届中国青年志愿服务项目大赛的评委,也多次担任广东省“益苗计划”项目大赛的评委;此外,还曾经应邀担任北京、浙江、江苏、湖北、河南、湖南、陕西、海南等多个省市项目大赛的辅导专家或者评审专家。为此,我经常将广东省志愿服务项目与其他省市进行比较,分析优劣势,发掘创新空间。归纳起来,广东省志愿服务项目的未来发展,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力:

第一、要胸怀全国,志愿服务更有作为
目前,广东省“益苗计划”较多项目停留在区域性的探索和创新,缺乏面向全国学习交流、共同创新的特色。未来要引导广东省优秀志愿服务项目积极面向全国,主动为全国做贡献。一是积极参与全国志愿服务的发展与创新,包括更多为西北、西南和边疆地区提供支教助学、支农振兴等志愿服务,并且从中选拔优秀项目参与大赛;二是在广东省优秀项目中总结提炼具有全国参考借鉴价值的经验,提供各省市交流分享。改革开放以来,广东省志愿服务对于全国的贡献较大,获得很多地区的认可。近年来“前有标兵(北京、上海)、后有追兵(浙江、江苏、山东、四川)”的情形中,广东省志愿者和志愿组织更要胸怀全国,主动作为,推出更好的项目,作出更大的贡献。

第二、要敢于领先,志愿服务探索经验
广东省是当代中国志愿服务的发源地之一,曾经创造许多领先的经验。但是,近年来随着各省市的志愿服务蓬勃发展、项目竞争,广东的领先特色、领先优势不够明显了。为此,“益苗计划”志愿服务项目大赛要突出激励志愿者和志愿组织的探索创新,继续发挥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的领先作用。党和国家对处于“改革先行”“开发前沿”的广东省,一直有领先发展、提供经验的期待。从改革开放初期的“先行一步”,到深化改革时期的“先行先试”,再到新时代的“先行示范”,都寄予厚望。为此广东志愿者和志愿组织也要敢于探索创新、不断领先,为全国提供实践经验、为全国作出更大贡献。

第三、要善于融合,志愿服务汇聚资源
广东省是率先探索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地区,志愿服务筹集社会资源、壮大社会力量方面也有较多的探索。因此,“益苗计划”志愿服务项目大赛要更多鼓励志愿者和志愿组织面向社会筹集资源、面向社会拓展服务,从而不断增强志愿服务项目的生机活力。尤其是形成财政支持、企业资助、社会捐助相结合的志愿服务资源保障机制,同时吸引和激励各种智力资源、科技资源、传播资源、民俗资源对志愿服务项目的支持,体现丰富性和多样性。

第四、要脚踏实地,志愿服务增强效能
志愿服务项目大赛的生命力,就是发掘和培育扎扎实实服务群众需求,切实有效解决问题的项目,更好发挥在社会各个领域的作用。要引导志愿者和志愿组织解决“两张皮”的问题,即将“育人”与“服务”相分离。设计宣讲宣传、文化传播的项目,很多都停留在“讲课报告”“唱唱跳跳”;设计服务需求的项目,就容易满足于简单的“送温暖”“做好事”。未来要鼓励志愿者将文明倡导与关爱服务有机结合,宣讲宣传的时候更多关注群众需求,提供真情服务,在关爱服务中传递党的宗旨理念;帮扶群众的时候要“助人启智”“扶智扶志”,吸引城乡群众振奋精神、改变现状。这样,“益苗计划”志愿服务项目就有更加丰富的效能,产生更加深远的影响。

第五、要提升品牌,志愿服务扩大影响
未来要解决“益苗计划”志愿服务项目的“多与精”问题。如今每年大量项目参与评审、进入决赛,对于培育新兴项目是有利于的,但是不利于推选优秀项目、精品项目,作为传播推广的品牌。为此,将“培育”与“选优”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基层申报和初筛、初审的时候,就可以将具有培育价值的项目遴选出来,提供资助和扶持。第二阶段进入决赛的时候,就应该挑选出60个左右的优秀项目,集中部分高水平专家评委、实务评委,通过复赛和决赛,每年最终选出10个左右的精品项目。这样,有利于专家评委集中精力,在评审过程中对项目的优劣势、发展潜力进行深入考察分析;也有利于精品项目的提炼总结,便于面向全省各地区进行示范传播,提供县区、镇街、村居学习和模仿。经过几年的“益苗计划”大赛,广东省遴选和推出几十个富有特色、富有实效的品牌项目,也能够在全国展示广东风格、广东水平。

(我作为评委,依据对“益苗计划”大赛志愿服务项目的观察与思考,提出一些分析观点,提出一些对策建议,仅供参考。
附注:文章参考和引用部分“益苗计划”志愿服务项目大赛申报书的内容,再次一并致谢。)

您还可以了解更多: